健康必讀 營養不良是我國惡性腫瘤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有數據統計顯示,在我國63%的腫瘤患者易發生營養不良,進展期、尤其是終末期腫瘤患者營養不良的發生率高達100%。20%的腫瘤患者更是直接死于營養不良,其中又以頭頸癌與上消化道癌癥患者居多。
即便在歐洲發達國家,住院患者的營養不良發生率也在20%~80%。營養不良不僅會導致住院天數延長,還會影響到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更威脅著一部分患者的生命。
腫瘤患者為什么易發生營養不良?
1、腫瘤是種“高需求”組織,它需要攝取人體中大量的營養以維持腫瘤的生長,然而即使人體中斷了營養成分的攝入,但是癌細胞會另辟蹊徑,掠奪人體自身的營養物質,導致人體的抵抗力越來越差。換句話說,這也是導致腫瘤病人營養不良發生的重要原因。
2、腫瘤病人或化療病人普遍會出現惡心、嘔吐、食欲差等消化道副反應,這種消化道副反應可分四個程度,當病人反應達到Ⅱ度時,所得的營養素就減少了一半,而達到最嚴重的Ⅳ度機體則已無營養補充,此類患者若沒有科學的營養支持和代謝調理,就會很快發生體重下降、免疫力低下等嚴重問題,甚至直接危及生命。
3、大多數癌癥患者會以手術除切除病變部位,手術治療可能造成牙齒或舌頭缺損、影響咀嚼功能、吞咽障礙、唾液分泌、味覺或嗅覺異常等,術后還要輔以化學與放射治療,其治療副作用使得營養不良情形更加嚴重,甚至常因此而造成存活期縮短。
4、術前術后的飲食禁忌限制了營養素的攝入。
營養不良會導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加速腫瘤的生長,并可能引發一系列并發癥,如對手術的耐受力下降,甚至喪失手術機會;術后易發生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發癥。有相當一部分患者由于營養不良而無法接受或堅持放療、化療,其生存率和生存質量也顯著低于營養狀況好的患者。
因此,腫瘤患者及時補充營養非常重要。
補充營養不簡單
但是,為腫瘤病人進行營養補充和代謝調理治療,并不是簡單給患者弄點好吃的或掛點營養液,而是有一套科學的膳食指導手段,根據每個病人的病情、身體狀況,還要輔以腸內外的營養補充。
癌癥病人的營養搭配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嚴格的測算,利用代謝車、人體成分分析儀、營養軟件等醫療設施計算患者一天所需要的能量和病情發展速度,設計膳食配方,若身體營養指數低于60%,就需要配合低糖高脂的醫學食品食用。
此外,有的人為了增強免疫力抗癌,選擇“進補”,最終卻吃肥了癌細胞,其實癌細胞更偏愛糖分,不喜歡脂肪,癌癥病人的飲食還是需要慎重。
推薦食物
以下食物有很好的抗癌功能,建議癌癥患者日常飲食中可多食用:
菜花等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的菜菔硫烷能進入細胞,活化酶系統,在致癌因子危害細胞前將其清除;
豆類中含有皂苷,能阻止腫瘤細胞周圍毛細血管的形成,使腫瘤得不到營養而萎縮;
檸檬、櫻桃等果蔬中含有生物黃酮,能阻止癌激素在細胞上附著,保護細胞膜,阻止致癌激素進入細胞內;
大蒜、洋蔥中含有烯丙基硫化物,能激活細胞中的抗癌酶類,使致癌物質的毒性被解毒失活。
許多癌癥患者到了末期都會出現身體消瘦的狀況。并不是癌癥患者不想吃、不要吃,而是因為吃不了。這些癥狀令人苦不堪言,所以作為患者的醫生及家屬一定要為患者做好充足的準備。必要時使用靜脈或腸內營養也是可行的。
補充足量的營養對癌癥晚期的患者而言也可以起到盡可能延長患者生存期限的目的。減少營養不良,不僅提升腫瘤病人治療與生活質量,而且最終還能讓他們保持較好的外在狀態有尊嚴“離去”。
補充方式
基本上,當病人咀嚼吞咽尚可,口腔黏膜僅輕微發炎時,可使用軟質飲食,亦即給予質地較軟,容易咀嚼消化并不含粗糙纖維的食物,如軟嫩的肉類、家禽、魚肉等,避免以煎、炸方式烹調,可用清蒸、鹵、燉等方式,蔬菜則選擇瓜類及嫩葉部份。
癌癥患者吞咽困難 全流質食物佳。即利用果汁機將食物打成類似濃湯狀來飲用,只要喝的份量足夠,可獲得充足的營養。
若有口腔疼痛,可準備質地柔軟或細碎的食物,如稀飯、細面、冬粉、絞肉(魚)、豆腐、蒸蛋、軟質蔬菜或煮爛的麥片、紅豆、綠豆;布丁、奶昔、軟質
水果、豆花當點心。以大吸管吸較冰涼的流質食物會比較舒服,如喝冰豆漿。 |
|
來自: 昵稱30718732 > 《保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