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悅太極”關注微信 要求用丹田力。丹田的部位,通常即指臍下約三分處,小腹部位。是所謂道家養生煉丹“安爐立鼎”的地方,是人體生命之源。太極拳家稱其為“太極點” 運勁的樞紐。丹田內轉,以腰為軸,帶動全身,發揮整體勁。比如“金剛搗碓”第一個動作,就是以丹田勁帶動腰胯螺旋抖動,右一一左一一右,帶動上肢,迅速上掤,化解對方,將敵方拿住發出。這套陳式太極拳大小動作都要以丹田內轉,協調全身。如《拳論》所述:“內不動,外不動”,“腰不動,手不發”,“出腎入腎是真訣”,“丹田帶動,節節貫穿,周身一家”。強調以這種內動力為主,為先。同時,又注意內動與外動(內功與外功)相結合。所以,一定要下功夫,練習丹田內轉功,練腹式逆呼吸,練丹田力,兩胯立體螺旋轉動走橫∞字。所有動作都是通過松胯、旋腰的螺旋運化來完成。即《拳論》所云:“緊要處全在胸中腰間運化。” 還要注意調整呼吸。使肺呼吸與腹式呼吸相結合。吸氣時:收腹、吸氣、松胯、提肛,胸腔膨脹,充分吸氧。呼氣時:丹田小腹膨脹、命門后撐,周身皮毛膨脹、胸肺部放松、橫隔肌上升、濁氣吐出。打拳時,為什么有的人憋氣,喘不過氣?就是呼吸沒有調整好,氣沒有運好、沉好。打拳,通過調整呼吸,使海底穴運動起來,整個盆腔運動起來,一開一合,一收一放,尤其是呼透,長呼短吸,使之與周身動作配合起來。曾有醫學專家說:人為什么不能活到自然壽命?(120歲)就是因為人在誕生后,變腹式呼吸為肺部呼吸,丟掉了腹式呼吸,忘了本。我們現在練拳,就是再把它拾起來,找回來,這是一種很好的延長生命力的有效運動方式。 還要求掌握內勁,什么是內勁?內勁就是意念力、呼吸力、丹田帶動的整體力的總稱。即意、氣、力的內在結合。太極拳強調用意是對的。因為太極拳的內勁往往是含而不露的。所以必須強調用意。強調用意念力。即以意念導向,發揮一種無形(隱形)的作用力。打拳過程中,要有假想敵,假設阻力,“打拳無人似有人”。在打拳過程中,這個動作是借力?還是化力?是化而后發?還是合而后發?化打結合?等等技巧,均是以意導勁,意領形隨。外形規矩,內勁清楚。 打拳時要樹立周身一家,內外一體的整體觀,掌握太極拳的規矩和要領,即有規矩而強壯的外形,又有充實精到的內勁。從而將內勁與外形完美統一起來,即使微小的動作(手形、眼神、身法、步形),既合乎規矩,又要把內勁表達出來。打好“太極點”,練好“太極核”。這樣,打起拳來才能形神兼備,有張有馳,有蓄有發,有快有慢,有節奏,有韻味,又有勁道。這樣的拳才能既有欣賞價值,又有實用價值。注意用意,專心致志,弄清每個動作的勁道,打一套明白拳。 悅太極原版文章 歡迎發來稿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