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肅穆的“龍魔爺”,佤族人的祭祀圣地
佤族的男人剽悍、女人俊美,天生能歌善舞,他們的木鼓舞氣勢雄渾,甩發舞狂野奔放。八月的晚上,阿佤人敲起木鼓歌舞,他們稱之為“叫谷魂”,是佤族為了祈禱豐收的一種祭祀活動。 阿佤人把“木依吉”奉為“萬能之神”,而木鼓就是“木依吉”的化身,是佤族山寨的保護神。在阿佤人看來,人們只要面臨災難、陷入困惑,就可以敲響木鼓,向“木依吉”傾訴和祈福,“木依吉”也總會不遺余力地一一滿足。 木鼓老了 昨晚的祭祀活動是村寨的管理者之一,“窩朗”尼桑組織的。但是第二天,尼桑在稻田里意外地發現居然有病蟲害在作祟。病蟲害如此猖獗,即便躲過了其他災禍,糧食產量也不會有多高。尼桑憂心忡忡。不是已經舉行祭祀了嗎?難道天神沒有感知?
阿佤人認為,當發生天災人禍、稻谷欠收時,必定是自己在什么地方得罪了供奉在木鼓中的天神,該為木鼓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了。可是祭祀之后,如果災難并沒有遠去,這就代表木鼓也會像人一樣,不可避免地老去。當木鼓年事高邁,與天神溝通的能力就會減弱,就必須得制作新木鼓來替代已經老去的木鼓。 尼桑查看了木鼓房里供奉的木鼓,發現木鼓不僅表面出現了糟朽,聲音也已經失去了力量。老木鼓年事已高,這讓尼桑決心要制作一架新的木鼓。阿佤人把制作新木鼓的過程叫做拉木鼓。
傳說,佤族的第一個木鼓是一段腐爛的空心木頭。生活在山野的佤族最初是以本能與爭奪生存資源的野獸相抗衡,一個極其偶然的機會,他們敲響了這段木頭,木頭竟然發出低沉的吼聲,嚇跑了野獸,感恩的阿佤人對這段木頭充滿了敬畏和期望,認為是天神木依吉附體,拯救了危難的阿佤人,便開始仿照木頭的樣子制造木鼓。傳說從遠古走來,其中究竟保存了多少人類已經丟失或早已淡忘的記憶,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木鼓濃縮了佤族先民從利用自然工具到創造工具的發展演進,有了木鼓,孤寂的生活就生動起來,對美好生活的愿望也就有了依附。 卜雞卦 拉木鼓必須首先請示寨子里的魔巴巖朗的同意。在阿佤人的世界里,魔巴是他們的精神領袖,自佤族祖先誕生起就有了魔巴。巖朗同意了。
現在要做的就是殺雞看卦,占卜哪天可以上山,去挑選拉木鼓的樹木。巖朗說,第三天日子才好,要到那天才可以上山去挑選木鼓樹。日子確定后,整個村寨都沉浸在喜慶的氣氛中。 等到第三天,魔巴巖朗又殺了一只雞看卦,說是要占卜在哪個方向選做木鼓的樹。一行五人在山林里搜尋了半天,比較來比較去,巖朗魔巴終于挑定了一株紅毛樹。 拉木鼓 第二天一大早,寨子里的青壯年再次匯集在廣場上,女人們穿著最美麗的服飾,男人們互相在對方的身上畫上牛頭和太陽的圖案,這是拉木鼓前的最后準備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