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馬:乾為龍,坤為馬。龍馬精神,就是像龍馬一樣精神。形容健旺非凡,小心謹慎,能屈能伸的精神。
龍馬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所崇尚的奮斗不止、自強不息的進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們認為,龍馬就是仁馬,它是黃河的精靈,是炎黃子孫的化身,代表了華夏民族的主體精神和最高道德。在祖先們的世界觀里已經把龍馬等同于純陽的乾,它是剛健、明亮、熱烈、高昂、升騰、飽滿、昌盛、發達的代名詞。《易經》中干脆說:“乾為馬”,它是天的象征又代表著君王、父親、大人、君子、祖考、金玉、敬畏、威嚴、健康、善良、遠大、原始、生生不息……這就是孔夫子在《周易·乾卦》中總結的那句中國人代代流傳的最響亮的名言的由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馬又是能力、圣賢、人才、有作為的象征。古人常常以“千里馬”來比擬。
望子成龍
幾乎每一位父母都望子成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飛龍在天,很少有父母愿意培養孩子,去當一匹腳踏實地的母馬。但是曾仕強教授說,龍就是馬,馬就是龍呢?又為什么說我們的教育就是在望子成龍這個問題上搞錯了呢?
乾坤卦在教育方面就是龍馬精神,乾龍坤馬,你看乾是龍,它都是龍,從潛龍,現龍,惕龍,躍龍,飛龍到亢龍,都是龍。坤呢,它沒有一個馬字,但它告訴你,“利牝馬之貞”。牝馬就是母馬,它不是公馬是母馬,你要學母馬的精神,公馬是領頭的,母馬永遠追隨公馬,做一個非常好的配角,公馬跑到哪它就跟到哪。配合好了也是龍、也是利牝馬之貞,它是有道理的。我們教小孩都是望子成龍,可是你方法要對,龍就是馬,馬就是龍。
我們知道,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乾當中永遠含有坤存在,坤中永遠含有乾,也就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陽可以變為陰,陰也可以變為陽,陰陽是不可分的。
當陰陽間隔在一起時,陽下陰上叫既濟(成功) ,陰下陽上叫未濟(失敗) ,只是位置不同而已,這里是既濟在進一步就是未濟,再前進一步又是既濟,既濟,未濟,既濟……,它永遠是循環存在的。既濟卦和未濟卦都是水和火的組合,兩個,一個是火水,一個是水火,都是水跟火。所以人生就是火熱水深,水深火熱……,太簡單了,人生還有什么。剛剛從火熱跑出來又掉到水深;剛剛從水深潛起來又碰到火熱,永遠是這樣。你根本就跑不掉??鬃拥膫ゴ缶褪歉嬖V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一定要去經過的過程。你不要有喜歡跟不喜歡,沒有什么喜歡不喜歡,水來我就水來,火來我就火來,我心安理得,我正視現實。因為這是人生必須要經過的一些考驗,你跑不掉。
龍馬精神
龍就是馬,馬就是龍,當一匹馬很能干很能干,飛到天上去的時候,就叫龍了。你是龍,一輩子飛不上去,老趴在那連一匹馬都不如,你最起碼做良馬。所有當你悟透了乾坤兩卦你就知道,我們做父母的,望子成龍是放在心里頭的,不能說出來。你要教小孩先把他當馬來培養,我把他培養成良馬,有一天他實力夠了飛上去了,他就是龍了。你一開始就把它當龍來培養你就糟糕了,他馬的事情不會做,整天想飛可一輩子飛不上去,叫做眼高手低,那就糟糕了。所以對待孩子,你要先從坤卦的第一爻培養起,履霜堅冰至?,F在父母以及社會給小孩很多的引誘,弄得他控制不了自己,然后父母就開始罵他!你看糟糕不糟糕,履霜堅冰至,先把他當馬看待然后把他教成龍。我們做一個人先學履霜然后再學潛龍,你沒有履霜你潛什么東西,有什么好潛的。履霜,這個人他有高度的警覺性,他一看到這里他會推理,推到很遠,這個孩子就會潛力無限。
所以《易經》并非是單純的算命之術,相反,其更大的意義卻在于可以讓人領悟發現世間事物的運行規律,進而順勢而行,成就一番偉業,控命運于自我手中。
正確的成才觀
我們中國自古以來,教育總有令人贊嘆的一面,二千年來,一直保有一種可貴的精神“教人如何做人”。沒有教別的,徹徹底底是個“人的教育”,從《叁字經》《千宇文》開始,乃至《四書》《五經》,各類圣賢言論,都是朝著這個方向來培育我們的后代,產生很多優良可取的傳統。人的教育完成了后,上至皇帝,下至挑蔥賣蒜,乃至乞丐,都得好好做人。他們只是在職業上不同,無關事業。事業另有其他一套衡量的標準和定義。不管任何職業、任何角色,臺上臺下,都必須做人,人的基礎做好了,臺上臺下都一樣。實際上,在當今社會甚至上溯到幾千年的中國社會,絕大多數人的腦海里,這個龍字代表著權力、金錢! 龍,就是封建社會最高權力的象征,是封建專制的產物。只有手中有權力了,有金錢了,才能得到別人的畏懼,仰視。長期以來,人們也恐懼了權力和金錢。以至于導致現在這種拜金主義更加嚴重的局面。在權力和金錢面前人們失去了尊嚴。以至于現在的教育中根本不重視公平正義基本知識的傳播。拜金主義猖獗,人情冷落,為了錢,夫妻反目,父子成仇,可悲可嘆。
大官能有幾個?富翁能有幾個?筆者認為真正的龍就是一個身體上健康,心理上健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能在社會上平等待人,經濟上獨立自主的人。無論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商人等等。都是龍。簡單的說就是有技能有品德的人,就是龍。
怎樣才算成才?問古人,答案恐怕都是“金榜題名”;問今人,答案也都是“考上大學、攻博士學位、留洋過?!?。延續千年的狹隘的、陳舊的成才觀念,不知打磨了多少人。金榜題名,坐在大學里讀書做學問,當然算成才;而競技場上,滾打踢投,挑戰極限,也是成才;烹調縫紉、信息收集、駕車飛船、動漫設計、唱歌跳舞等等也是成才,總之,能不依靠父母、靠自己的誠實勞動,用自己的一技之長,謀職業求生存、闖社會求生活,成為一個為社會創造財富的人,就是人才,就算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