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參同契·發號施令章》新注 盧理湘 總論:此章真人以發號施令為下手采藥之功,為活子時之修煉。丹家稱為下功有日,采之有時。 內丹之火候,有一年之火候、一月之火候、一日之火候、一時之火候。真人立攢簇之法,濃縮一年為一月,一月為一日,一日為一時,一時為活子時。攢,聚集之意。簇,本義為小竹從生,引伸為聚集。所以攢簇有會聚之意。一時又分為六候,一候為一陽初動,無孔雙吹之功,二候為正子時,一陽來復,下手采藥之功;余四候為溫養之功?! ?/span> 《易》有六十四卦,乾坤為鼎爐,坎離為藥物,余六十卦為火候。一日用兩卦,一月為六十卦,稱為“卦月”。真人以一月之月相,象征元精,逐日生之,至十五望滿,精滿自溢,為下手采藥之時?! ?/span> 丹道采藥,應于二候正子時下手,不可見色起意,非時妄作,否則“招兇”,以此為甚。動為元精動,外陽舉,又稱爻動,下手采藥;靜則溫養,又待陽生。
“發號施令①,順陰陽節②。藏器待時③,勿違卦月④”。 ①古時之號令,指政令、軍令,發布號令前要深思熟慮,發布后不可輕易更改。丹家以起火喻號令,欲慎重謹密,不敢有絲毫之懈怠。丹道以“發號施令”喻下手采藥。 ② 陰陽,最初指日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歷來引伸為氣候的寒暖。中國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現象都有正反兩方面,就用陰陽這個概念來解釋自然界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炁或物質勢力。老子云:“萬物負陰而抱陽,”肯定了陰陽的矛盾勢力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兑讉鳌吩疲?/span>“一陰一陽之謂道,”說明了宇宙的根本規律是陰陽交替?!兑讉鳌凡⒂藐庩杹肀雀缴鐣F象,引伸為上下、君臣、君民、夫妻等關系。后西漢董仲舒又進一步提出“陽尊陰卑”的學說。丹道之陰陽,重視真陰真陽,以坎中之陽爻為真陽之精,為主為尊,以離中之陰爻為真陰之炁,為賓為卑。丹家取坎填離,以先天陽精所化之真陽之炁置換真陰之炁,化為純陽之體,成為神仙、天仙的理論就是建立在陰陽學說基礎之上?! ?/span> 古時明君發布政令,不誤農時。我國有二十四節氣,反映農事活動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二十四節氣為自然界的陰陽節令?! ?/span> ③《易傳》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意為:有道德的人把利器藏于身上,等待時機才行動。后人用“藏器待時”比喻賢才懷抱經世之學,等待施展的時機,丹家以器為鼎器,即鼎爐,“時”為活子時,此時稱為爻動、望,在卦為復卦,一陽來復之機。“藏器待時” 指無元精則無鼎爐之用,修士以清靜無為等待時的到來。 ④“勿違卦月”指按時行功。卦月指一月之火候,一日二卦,一月共六十卦?! ?/span> 意譯:明君發布政令,不違農時,修行人采藥,于二候正子時采之。正子時至,修行人起火采藥,如軍人聽號令而行動,所謂聞鼓則進,聽金則止,丹家稱為臨爐。 人生大事惟生死。道人平時修道,活子時不至,則“藏器待時”,以清靜之心養已?;钭訒r一至,則“勿違卦月”,以下手法采藥,如農人不違背農時節令而播種收割,從事農業生產。 “屯以子申①,蒙用寅戌②。六十卦月,各自有日。聊③陳兩象,未能究悉④。” ①丹道一日之火候,朝屯暮蒙。一日有十二時,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時一陽生,自子至巳,為進陽火,喻為下手采藥。午時一陰生,自午至亥為退陰符,為溫養之功?! ?/span> ② 此處屯喻為水,為元精;蒙喻為火,為后天炁。按五行生旺墓絕之理論,水長生于申,旺于子,火長生于寅,入墓于戌。丹家以子時一陽生喻為活子時,元精(水)出洞,進陽火,將元精化為甘露。又人于寅時外陽自舉,后天炁下行與元精相合,為火生于寅。寅時外陽舉為男人正常生理現象,為元精在精囊內妄動所致。元精化為陽炁,置換后天炁,化為純陽之體,稱為陰盡汞干,后天炁沒有了,稱為入墓。為什么水長生于申,因為申為金,金能生水?! ?/span> ③聊,姑且之意?! ?/span> ④未能究悉,有二意:一是真人自謙之詞,未能深究通曉大易;二是告誡后世修道之人,不能窮究爻辭,未為不意。若究爻辭,則鉆牛角尖,自會皓首窮經,反起虛無之嘆,于先天大丹之真旨,去之遠也。修道人要明悟真人設象指意之義。 意譯:水長生在申,旺于子。火長生在寅,墓于戌。以屯為水,喻為先天陽精;以蒙為火,喻為后天陰炁。一日用兩卦,如朝用屯暮用蒙,以比喻人體精炁的變化。一月用六十卦,始于屯蒙,終于既未。我姑且陳述屯蒙兩個卦象,沒有詳述?! ?/span> 真人以水火之長生,指出水火之真意,水為先天陽精,火為后天陰炁。又指出水旺采藥,能化為甘露,消退真陰之炁,使火(真陰之炁)入墓,化為純陽之體。 《悟真》云:“屯蒙二卦稟生成。” 屯為水,生于申,旺于子;蒙為火,生于寅,墓于戌。屯為云雷屯,喻元精隱伏于混沌之中,于活子時發生。蒙為山下出泉,喻泥丸(山)有甘露(泉)下降。屯為水,為先天陽精,蒙為火,為后天真陰之炁。元精化為甘露,自泥丸下降入中宮,后天炁與之相合,凝為大丹,所以張真人說“屯蒙二卦(水火)稟生成(大丹)”?! ?/span> 丹道火候,有一年之火候,一月之火候,一日之火候,一時之火候,與易道相通?!兑住酚辛呢?,丹家以乾坤為鼎爐,坎離為藥物,對應天道之天地日月,余六十卦為火候。六十卦,一卦有六爻,共三百六十爻,喻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為一年之火候。六十卦中有三百六十爻,加乾坤坎離四卦二十四爻,共三百八十四爻,喻三百八十四銖,正合一斤之數,故有大藥重一斤之喻。銖為漢時計量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一斤為十六兩,故一斤有三百八十四銖。一日用二卦,一月共六十卦,為一日、一月之火候。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日用二卦,故一時辰有一爻,陽爻動,稱為活子時至,應進火采藥,陰爻動,為退陰符,宜溫養。 丹家攢年簇月,攢月簇日,攢日簇時,將一年一月一日之火候濃縮于一時,此時為活子時,一時又分為六候,前二候采藥,后四候溫養,故金丹成于片時。古時一時辰為現今兩小時,為一百二十分鐘,又分為六候,一候為二十分鐘。 丹家以二候之時采藥,第二候時間間隔為二十分鐘。實際修煉中,也只需二十至三十分鐘,則自會得此先天甘露?! ?/span> 《悟真》云:“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語實堪聽。若言九載三年者,總是推延擬日程。” 石杏林《還源篇》云:“金丹之功,成于片時,不可執九載三年之日程,不可泥年月日時而運用。” 陳泥丸祖師云:“年中取月不用年,月中取日月徒然,日中取時時易日,時中有刻而玄玄。”“時中有刻”即為二候?! ?/span> 修道人得明師真傳,二候至,以下手法采藥,則于剎那間,元精順督脈上升,化為甘露?! ?/span> 《悟真》云:“若究群爻漫役情。” 學士如果窮究群爻之意,而不知真人以爻動喻情來、盜機之活子時修煉,則不悟真人設象指意,悟其意則象捐之旨。象為比喻,以爻象比喻丹家之真意,悟丹家之真意,則象可捐棄。 “在義設刑,當仁施德①。逆之者兇,順之者吉②。按歷法令③,至誠專密④。謹候日辰,審察消息⑤。” ① 刑德,刑為刑罰,法治;德為道德。主張寬猛相濟,恩威并用。法家重刑法,認為重刑即是返德?!渡叹龝?/span>·開塞》云:“以殺刑之反(返)于德。”還把刑德看作控制群臣,獨擅政權的“二柄”(《韓非子·二柄》)。漢代學者崇尚黃老,重德輕刑,提出“任德教而不任刑”(董仲舒《舉賢良對策》),但歷代統治者都是刑德兼用?! ?/span> 仁義,孔子言仁,以愛人為核心;義之本義為合理的事,應該做的事,一般指正義、道義。人們講鐵肩擔道義,大義滅親,即是為天下之大義。 明君為天下大義而設置刑罰,為愛人而實施道德教化?! ?/span> 如以刑德仁義比之于春秋,則春天萬物生機勃勃,為仁為德,秋天秋高氣爽,月明風清,葉黃而枯,落葉飄飄,萬物以肅殺,為刑為義?! ?/span> 在內丹中,以得到先天真陽之精,化為甘露,為仁德,以失去元精為刑義?! ?/span> ② 修士下手,得到先天甘露,凝結為金丹,則人長壽,重返青春之勃勃生氣,丹經所謂“逆則仙”。若失去元精,則為一凡夫,又得重新安爐立鼎,前功盡棄,若不能煉得馬陰藏相,則“順則死”。此為元精之順逆,為順逆之一重意思。順指元精順陽關而泄,化為后天有形之精液,可生兒育女。逆指上督脈,化為甘露,可作丹。 “逆之者兇,順之者吉”為活子時之順逆。修行人按候行功,“按歷法令”,采得元精,為順,若見色起意,非時妄作,采有念之淫精,則“氣自騰騰水滴滴”(后天炁在督脈循環,而元精化為淫精而泄),則招致兇咎,為逆?! ?/span> ③“按歷法令”,按歷法以行火候,法時令而抽鉛添汞,實喻正子時采藥。子時不至,則虛靜以待之,不可妄作?! ?/span> ④至誠者,不以情欲動念,煉已純熟。專密者,不以雜事營心,心中無事可想,雙目專視密地——中宮,其精神全在得先天真陽之精。 《黃庭經》云:“積功成煉非自然,是由精誠亦由專。” 《入藥鏡》云:“但至誠,法自然。” 《參同契》云:“心專不縱橫。” “至誠專密”為萬古丹訣,后世丹家以“如雞抱卵”發明之。“雞抱卵”為母雞伏在卵上,使卵內的胚胎發育成雛雞,母雞心神全在于卵上,雖母雞有時離,但雞常作側耳勢,心神無時離。修丹亦應如此,心神專注于中宮,專一不分神,以候坎宮之炁動。 元精自然而動,此時要“非自然”,下手采藥,使本來自然順陽關而泄的元精逆上督脈。這自然與“非自然”,學士要分清。又要待元精自然而出洞,又要下手逆回,時間為電光火石之瞬,此修丹之難也?! ?/span> 如何抓住這一瞬?丹家有如貓捕鼠之說。貓,蹲在老鼠洞口,似睡非睡,心神專注于洞口,老鼠一出來,貓立即撲上去,抓住之,美餐一頓?! ?/span> 若為一懶貓,如何抓住老鼠,故丹家有辛勤之說,陳泥丸祖師云:“辛苦都來只十月,漸漸采取漸凝結。”修士入洞修煉,心神注于中宮,七天即會身如火熱,此“至誠專密”之效。 ⑤日辰為日之辰,即一天之時辰,一天有十二時,此處特指子時?!秱鳌吩疲?/span>“日辰為期度。”指六陽時由子至巳,為進陽之期,六陰時由午至亥,為退陰之時。“謹候日辰”,丹家認為子時一陽生,修士應謹慎地等候活子時的到來?! ?/span> 消息,指陰陽二炁消減與增長互為更替,泛指生滅、盛衰,此處特指先天真陽之精到來的消息。 丹家分一時為六候,此為活子時之功,修士宜明之。一候,元精微動,所謂微陽勿采,以無孔雙吹收之,以歸中宮,稱為“首經至寶”。丹家稱一候為“一陽初動”。二候,元精旺動,陽舉甚急,以下手法采之,丹家稱為“一陽來復”。三候至六候,為溫養之功,明師知之?! ?/span> 意譯:元精順行,化為后天有形有質之精液而出陽關,傷身害命,為義為刑。元精逆行,化為甘露,歸于中宮,則為仁為德,重返青春。如果違逆了這個原理(正子時采藥,戒非時妄作)則兇,為非時妄作。順從這個真理則吉,按候行功?! ?/span> 修士以至誠之心、專一不二之心目視中宮,以待二候正子時之到來,并仔細審查水源之清濁,以便下手采藥?! ?/span> 元精精滿自溢,如歷法一樣準確,自溢為二候至,將元精逆回。后元精又日日生之,象月之初生,至十五則月亮圓。丹家以月圓對應精滿,故望為二候。 此節真人指出心神專注于中宮,如雞抱卵,為溫養之功,以候正子時。正子時至,采藥,則精神壯旺,若非時妄作,則兇,采藥采無念之元精,為作丹真旨?! ?/span> “纖芥不正①,悔吝為賊②。二至③改度,乖錯為曲。隆冬大暑,盛夏霰雪。二分④縱橫,不應刻漏⑤,風雨不節,水旱相伐,蝗蟲涌沸,山崩地裂,天見其怪,群異傍出。” ①纖,絲之一纖,本義為細微。芥,芥子,比喻輕微纖細的事物。“纖芥不正”,比喻不按候行功。真人指出修真之人應正子時采藥,不能有分毫之差。《悟真》云:“毫發差殊不作丹。” ② 悔,為后悔、困厄、憂慮之象。吝,《周易》吝字皆借為遴。《說文》:“遴,行難也”,“遴,難也”。故吝之意為其事難行或遭遇難行之事。賊,本義為敗壞、毀壞,引伸為傷害。“悔吝為賊”,指不按候行功,則身體會處于困厄、艱難之狀態,直至傷身、身亡,如國家有了賊臣,國家會逐步衰落,直至崩潰。賊臣指專權擅勢,對別人的輕微過失給予重罰,培植私人勢力,結黨營私,假傳圣旨,顯示自己尊貴的臣子。 ③二至,為夏至、冬至。夏至時,陽光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冬至時,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開始進入數九寒天?! ?/span> ④二分,為春分、秋分。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古人云:“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⑤刻漏,為古之計時器,以銅為壺,底穿一孔,壺中立有一刻度的箭形浮標,從壺中水滴漏而顯示箭上的度數而知其時刻,又稱為漏壺?! ?/span> 意譯:此節真人指出非時妄作,為修丹之大害,不但不能求得長生,反而會短壽、傷身,修道人應潔身自好!若待活子時至,淫欲心起,元精化為后天有形之精液,則一場空勞,速死,豈不悲哉!是故,煉已要純熟,此為丹道第一難事,邱祖爺于陜西寶雞市磨性山磨性六年,才煉已純熟?! ?/span> 二至為冬至、夏至,二分為春分、秋分。子時象冬至,陰極則陽生;午時象夏至,陽極而陰生。丹家以冬至一陽生,象為子時進陽火,以夏至一陰生,象為午時退陰符。卯時象春分,酉時象秋分,為陰陽均平之象,丹家稱為沐浴溫養之功?! ?/span> 如果“二至改度”,則猶如演奏家彈錯了曲子,天地萬物寒暑顛倒,在冬天出現大熱天,盛夏則飛雪。如果二分改變,不合時刻,則不會風調雨順,天災(水、旱、蝗、地震)頻繁?! ?/span> 真人借天災警醒后人,采藥要采自然至之元精,“神仙法度真自然”。此時元精為水源至清至足之藥物,號為真鉛。若沒得明師真傳,胡采亂煉,則會傷身害道?! ?/span> “孝子用心,感動皇極①。近出已口,遠流殊域②。或以招禍,或以致福,或興太平,或造兵革。四者之來,由乎胸臆③。” ①皇極,皇為君,極為屋極,僅次于最高正中處。古代帝王自以為所施政教,得其正中,可以作為法式,故稱。丹家喻之為中宮之元神。 ②殊為異意,殊域為異域、他方。 ③胸臆,指心中的想法?! ?/span> 意譯:修行人果真如孝子之用心,必誠必敬,則感動上天,不會失爻動之時。俗話說“言為心聲”,若心君英明,則煉已純熟,采得元精,如明君之決策,使天下和平,造福蒼生。若心君昏聵,煉已不純,則活子時至,心起淫念,元精丟失,如昏君之決策,使天下兵戈四起,百姓遭禍?! ?/span> 老君云:“心為禍本,心為道宗。” 孝子之用心,必誠必敬,孝為人生之大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修士如孝子之心,自會采得動機之藥,化為元神?! ?/span> 明君心中雄略獨斷,發布政令、軍令,治國平天下,如史書記載的唐太宗、朱元璋。二人皆我民族之杰出雄才,武略無敵,鞭撻天下,文能治國,人民敬仰。英明之決策,出于已口,遠流殊域,造福人民。昏君不能舉賢任能,所任者奸佞之人,則亡國毀家,歷史上比比皆是?! ?/span> 修行人心如孝子,采得元精,為“致福”,“興太平”。若煉已不純,非時妄作,為“造兵革”,丹家稱為“輕敵強戰”,非但不能采得元精,反而對身體有大害,此為“招禍”。吉兇之轉移,在于丹士持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span> 此節真人反復叮嚀要采真正的元精,戒非時妄作,采有念之淫精,關鍵在于煉已之功是否純熟,“煉已為采藥之本”。 陳泥丸祖師云:“言語不通非眷屬。”言為心聲,學士必須要明師傳授,才能“得訣歸來后,貫通萬卷書”,若丹經看不懂,疑竇叢生,不可修丹,更不能以盲引迷,騙人錢財。 “動靜有常,奉其繩墨①。四時②順宜,與炁相得③。剛柔斷矣,不相涉入④。五行守界,不妄盈縮⑤。易行周流,屈伸反覆⑥。” ① 《易傳》:“動靜有常,剛柔斷也。”意為天運動(如日月星辰之運動),地靜止,都有其本身的規律,這種規律決定了卦爻的剛柔??矊m之炁動,水中火發,丹家稱為活子時,為“動”,以下手法采之。平時活子時不動,須靜心以待之,丹家稱為靜。以活子時之動靜,比之于木匠以繩彈墨,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無明師傳授,不知此動靜之機,不能按候以探其真,求鉛于水府。動則下手,靜則溫養以待之,這其中規律正如春夏秋冬,四季循環有序?! ?/span> ②四時,為四季。《禮記·孔子閑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 ③“與炁相得”,此炁為后天炁,先天陽精所化之甘露與后天炁如子母之相戀,相親如一家人,因二者為同類之物。先天陽精為天地之母炁,生天生地生人,后天炁為后天自己身體內之陰炁,為子炁。先后天之炁相合相得,如老朋友他鄉遇故交,相見甚歡。丹家比之為子母相親、夫妻相戀?! ?/span> ④ 剛柔,乾剛坤柔。乾為天,居于絳宮,坤為地,居于真炁穴,天地相距八寸四分。胎兒在母腹中,雙手握固,先天真一之炁在任督二脈中自然循環。剪斷臍帶,由真一之炁產出陰陽二炁,為性命二炁。二炁分開,“剛柔斷矣”。性炁歸心為離,命炁歸腎為坎,先天乾坤變為后天坎離??才c離分居于絳宮、真炁穴,如天地之相隔,性命二炁分隔,“不相涉入”?! ?/span> ⑤離在五行中,為木火一家,中藏已土,坎在五行中,為金水一家,中藏戊土,五行各守其界,如坎離上下不通。 “盈縮”指心氣下降,腎水上升,丹家稱為取坎填離之功。真人言“不妄”,指戒妄作采藥,必須待正子時下手采藥,才能坎離交媾,“不妄盈縮”,因為“妄作招兇眾所聞”?! ?/span> ⑥“ 易”為日月,“易行周流”有二意:一、丹經云:“太陽移在明月中。”指真汞下降,收取元精,為無孔雙吹之功法。丹家稱為運南方之火,煉北方水中之金,以紅投黑。紅為火,黑為水。吾師云:“一粒火珠入海底,燒得龍王躲不及。”二、丹經云:“趕教明月上寒枝。”指下手采藥之功,“明月”為先天元精,“寒枝”為高處,喻泥丸宮,丹家稱為運北方水中之金,以制南方火中之木,是為以黑見紅。炁體子云:“火逼金行逆而升,化為甘露凝成丹。” 日月之行,在人體中喻為采藥之功,又喻為陰陽消長,“屈伸反覆”。采得元精,歸于中宮,則陽長陰消,為“反、伸”,失去元精,則陰炁盛,陽炁衰,為“屈、覆”。丹家以陽精為主,以采得陽精為筑基之功,故“屈伸反覆”主要對陽精而言?! ?/span> 意譯:元精出洞,外陽舉,為動;活子時不至,元精不足,為靜。呂祖云:“動靜知宗祖。”“宗祖”為元精。元精的生與溢,如木匠之用繩墨以定準繩,又如四季之循環,不以人生順逆境遇為轉移?! ?/span> 元精與后天真陰之炁為同類之物,如子母、夫妻之相親相戀,兩者相得益彰,凝為大丹?! ?/span> 自嬰兒出生之后,陰陽二炁分開,真陰之炁歸心,為性,為天。真陽之炁歸腎,為命,為地,兩者相距八寸四分,如天地之相隔,又如五行之各守其界(如木守于東,水居于北,金界于西,火位于南,土為中央)。 修士得大道真訣,按候采得元精,如日月之運行有度,不妄自盈縮。一候時,無孔雙吹,后天炁如日,由東(絳宮)至于西(真炁穴),丹書稱為運汞迎鉛,汞迎鉛入,元精由西(真炁穴)至于東(絳宮),如月(元精)之運行。二候時,下手采藥,后天炁下至會陰,擒得元精,從督脈上升,亦如日月之運行。 附: 周易參同契 君子居室章第十七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謂萬乘之主,處九重之室,發號出令,順陰陽節。藏器俟時,勿違卦月。屯以子申,蒙用寅戍。余六十卦,各自有日。聊陳兩象,未能究悉。立意設刑,當仁施德,逆之者兇,順之者吉。按歷法令,至誠專密。謹候日辰,審查消息。纖芥不正,悔吝為賊。二至改度,乖錯委曲。隆冬大暑,盛夏霜雪。二分縱橫,不應漏刻。水旱相伐,風雨不節,蝗蟲涌沸,群異旁出。天見其怪,山崩地裂。孝子用心,感動皇極。近出己口,遠流殊域。或以召禍,或以至福,或造太平,或造兵革。四者之來,由乎胸臆。動靜有常,奉其繩墨。四時順宜,與炁相得。剛柔斷矣,不相涉入。五行守界,不妄盈縮。易行周流,屈伸反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