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高層建筑建設量的如雨后春筍在全國各地大規模猛增,外架工程的型鋼懸挑架也逐漸得到了充分的應用。
2.2、寬大的陽臺部位的懸挑架布置方案
一般陽臺的檐口梁的截面較小,在采用懸挑式的型鋼布置情況下,根據懸挑梁的受力特點(如下圖),在檐口梁處的承受壓力較大。按24m高的懸挑架來計算,一般在檐口梁處承受一根懸挑
梁的壓力為FB=29KN。是外立桿的總荷載的2.5倍。
因此在一般情況下在陽臺處不允許型鋼懸挑梁直接傳力給陽臺等懸挑板,若考慮懸挑梁傳力至陽臺處的框架邊梁,則型鋼懸挑梁的布置長度則需要較長,這給搭設、拆除的操作帶來較大的不便。在該處的處理方法可采用筒支梁布置方式,即型鋼梁一端擱置在邊框梁上,另一端采用鋼絲繩上拉至再上一層的陽臺處的邊框梁,如下圖布置。
2.3、梯間段的型鋼布置 型鋼懸挑梁布置時遇梯間地段時,可采取陽臺處的懸挑梁的上拉鋼絲繩方法(類似上圖所示),或采用內置橫壓梁方法,橫壓梁擱置在梯間的兩側框架梁上,采用預埋件固定(在磚混結構中不得磚砌體壓重壓梁)。如下圖所示。因壓梁布置在樓梯間處,因此需做好安全警示,鋪設好人員上下踏步,以保證人員上下的安全。 3、懸挑梁的預埋筋的做法 采用型鋼懸挑梁的方式,型鋼梁與建筑物連接必須可靠,聯結方法可采用預埋筋和預埋U型螺栓,當采用螺栓聯結時,應不少于兩道的預埋U型螺栓與壓板采用雙螺母固定,螺桿露出螺母應不少于3扣。連接強度應經計算確定。 目前現場一般采用預埋筋的做法,根據計算采用預埋Φ16圓鋼即可滿足要求,懸挑梁應設置兩道預埋筋,末端預埋筋為受力筋,距建筑外沿處的預埋筋為定位筋。懸挑梁的末端受力為受拉,因此受力筋應采用未經冷拉處理的Ⅰ級圓鋼。預埋筋采用兩段埋設,以便安裝型鋼梁,型鋼挑梁安裝定位后,兩根預埋筋進行單面搭接焊,焊長為10d。 對預埋筋的受力驗算一般都能滿足要求,但對于樓板厚度較小的應驗算預埋筋與結構樓板之間的承載力驗算。在預埋筋外的樓板應加強梏配筋措施,宜增配2Φ12筋,長度2m。當預埋錨筋處的樓板面無負筋時,應增設Φ6@200×200鋼筋網片2m見方,且應與周邊的樓板負筋連接在一起。如下圖所示。 4、安全保險設置
建筑懸挑外架屬危險性較大工程,型鋼懸挑外架的受力關鍵點在于固定懸挑梁的錨筋,一般受力錨筋僅為一道,一旦破壞將影響整個外架的安全使用。因此建議采取有關規定應采取雙保險措施,即在每根懸挑梁的末端設置一根Φ12上拉的鋼絲繩,拉于懸挑梁的上一層的邊框梁上。即使懸挑梁的預埋筋破壞時,鋼絲繩亦能承受型鋼梁為筒支梁受力狀態下的外架荷載。上拉鋼絲繩的繩扣不應少于3個,受力繩應位于卡扣座處,繩扣間距為150-200,末端鋼絲繩長度不得少于200mm。
5、懸挑架的結構體系
型鋼懸挑外架的結構體系應為一種,不得多得多種受力體系混合使用,如型鋼懸挑梁式的懸挑體系和上拉鋼絲繩式的簡支梁受力體系混合使用,因鋼絲繩有受力狀態下延伸率較大,而型鋼懸挑式鋼梁擾度變形較小。兩種體系的變形量相差較大,則造成整體受力體系的不均勻,可能造成局部的破壞。不利于架體的安全。 6、專項方案的完整性 懸挑外架的方案編中常有遺漏項目,編制內容不全面,如缺安全應急預案、轉料平臺的設計; 7、安全技術交底 型鋼懸挑外架的現場搭設情況與專項方案設計出入較大,成了“說一套、做一套”;專項方案中有標準節點的設計,但缺少特殊性部位的設計;方案有總體外架的構造做法,但無型鋼懸挑梁和預埋件的具體平面布置。因此在現場操作中,基本為作業人員現場臨場發揮,預埋件的平面位置布置較隨意,精度較差,從而造成外架搭設的不規范,存在安全隱患也就較多。 因此懸挑外架的專項方案應詳細,對整體外架的型鋼梁及預埋件的平面布置應具體,并有設計圖。現場管理人員應在外架搭設前對作業班組進行技術交底,在預埋件埋設期間,重點檢查預埋件的平面位置、構造設置是否安全可靠。 型鋼懸挑外架經驗收合格后投入使用,對各使用班組應進行交底,明確懸挑架的懸挑架的使用范圍、荷載限值。如禁止在架體上推車;在架體上拉結吊裝纜繩;利用架體吊運物料;物料平臺與架體相連接;任意拆除架體結構件或連墻件;拆除或移動架體上安全防護設施;利用架體支頂模板;其它影響架體安全的作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