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藍色字“筑龍施工”關注我們喲! 來源:廈門市建設局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管理要求 1、本圖集腳手架工程指落地式鋼管腳手架和型鋼懸挑式鋼管腳手架兩大類,分別由架體基礎、架體構造、架體防護和斜道等部分組成。腳手架工程搭拆應執行現行《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規定》住房和建設部第37號令、《建筑施工腳手架安全技術統一標準》(GB 51210-2016)、《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 130-2011)、《關于實施<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規定>有關問題的通知》建辦質[2018]31號文、《關于加強建筑施工主要重大危險源安全管控的通知》(閩建建[2017]30號文)等規范、標準規定。 2、腳手架施工前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架體應有設計計算書以及主要節點構造詳圖、架體平面圖、剖面圖等,并經施工企業技術負責人、總監理工程師審核審批,安拆過程中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必須在場。高度50 m及以上的落地式鋼管腳手架和高度20 m及以上型鋼懸挑鋼管腳手架專項施工方案應通過專家論證后,方可實施。 3、 腳手架搭設人員必須持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放的建筑架子工操作證,且在有效期內。 4、 基礎是腳手架穩定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基礎地耐力和沉降不滿足規范要求時,嚴禁搭設落地式鋼管腳手架,可優先考慮采用懸挑鋼管腳手架。 5、腳手架外側應滿掛阻燃性能符合要求的密目式安全網。 6、腳手架使用的桿件、扣件等材質的規格應符合規范要求和消防要求,嚴禁用兩種不同直徑的鋼管混搭。 7、扣件螺栓擰緊扭力矩不應小于40 N·m,且不應大于65 N·m。 8、腳手架使用前應組織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使用中應加強日常的檢查維護工作,確保架體使用安全。 9、夜間、遇六級(含六級)以上大風及雷雨等天氣,不得進行腳手架搭設、拆除作業。 2腳手架的細部加強構造 1、洞口連墻對拉構造 洞口拉結細部做法: 架體小橫桿延長作為連墻桿,a為800 mm或1050 mm(懸挑式腳手架為800 mm,落地式腳手架為1050 mm),連墻桿外露洞口≥100 mm。在連墻桿上,內外墻各附加一根鋼管,用扣件連接,小橫桿兩端分別外露洞口各≥100 mm。進入裝修階段,墻體需加設成品保護 2、連墻件抱柱構造 柱子拉結細部做法: 在個別位置無法兩步三跨設置連墻件時,采用抱柱補強措施。在架體上附加一根連墻桿,延伸至柱子一側,在柱子另外三個側面附加三根小橫桿,用扣件與連墻桿連接,形成環抱。鋼管外露長度≥100 mm 3、拋撐構造 說明: 1. 此構造用于建筑物柱距較大、層高≥5 m等,連墻件設置不能滿足兩步三跨要求的情況。 2. 搭設拋撐時,拋撐采用通長桿并采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腳手架上,與地面的傾斜度為45°~60°。 3. 普通腳手架開始搭設立桿時,也應每隔六跨設置一根拋撐,直至連墻桿安裝穩定后,方可根據情況進行拆除。 4、層高過高、柱距過大時連墻件構造 格構柱細部做法: 當層高過高、柱距過大時可增設格構柱,格構柱截面尺寸宜為460 mm×460 mm,鋼格構為4根150 mm×150mm×12 mm角鋼及綴板焊接而成,每隔兩步三跨設置一根鋼管作為連墻件。主體混凝土澆筑時,應設置格構件預埋件 5、外架內防護構造 外架填芯桿細部做法: 架體與建筑物的間隙應小于150 mm,間隙超大時,可充分利用靠墻一端的橫向水平桿合理外伸(不應大于架體寬度的40%,大于400 mm時應增設填芯桿),每層應采取鋪設鋼笆片、掛設安全兜網等防護措施,使架體與建筑物的間隙滿足要求。 1. 鋼笆片:架體與建筑物的間隙大于400 mm時則需要使用鋼笆片措施。 2. 安全兜網:架體與建筑物的間隙為150~400 mm時則需要使用安全兜網措施。 6、剪力墻處連墻件構造(方法一) 墻體拉結細部做法: 在剪力墻上預埋Ф 60 mm PVC管,a為800 mm或1050 mm (懸挑式腳手架為800 mm,落地式腳手架為1050 mm),通過預埋管拉通一根連墻桿與架體連接。 在連墻桿上,內外墻各附加一根鋼管,用扣件連接。小橫桿外露長度≥100 mm。 7、剪力墻處連墻件構造(方法二) 說明: 1. 外架連墻件分為兩種:預埋式和穿墻式。 2. 混凝土澆筑前將預埋件埋入剪力墻或梁內(或設置穿墻螺栓孔),剛性連接件焊接螺母的一端套入預埋件(或穿墻螺栓),另一端通過扣件與腳手架立桿固定 8、外架水平防護構造(軟挑、硬挑) 說明: 1. 搭設軟挑時,軟挑采用通長桿并用旋轉扣件與腳手架連接作為斜撐桿,斜撐桿與外架傾斜角度為45°~60°,每兩跨設置一道斜撐桿,斜撐桿頂部設置兩道防護與外架連接,上下分別是密目安全網和水平兜網。 2. 圖中未標注的鋼管規格均為Ф 48.3 mm×3.6 mm ,硬防護棚與外架分別獨立,不得通過任何桿件進行連接。懸挑鋼管每1.5 m設一根,懸挑長度約5m (可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并經計算調整),內側端部用倒U形預埋件固定于水平面。 3. 硬挑安全防護底層鋼管橫鋪在懸挑鋼管上,間距500 mm。底層鋼管上鋪滿鋼笆片和安全網形成防砸棚的底面,每4.5 m設置一道剛性連接,端部與預埋在梁內的鋼管采用扣件連接,每4.5 m設置一道柔性連接,端部與預埋在梁內的錨環拉結。 4. 設置軟挑安全防護棚時,若遇臺風天氣,應收回并拆除安全網。設置硬挑安全防護棚,應因地制宜,綜合考慮防護需要及防臺風措施。軟挑安全防護棚做法示意圖硬挑安全防護棚做法示意。 3落地式腳手架底部構造 落地腳手架底部做法: 1. 落地式腳手架基礎為回填土時,可采取兩種做法,分別為12號槽鋼底座和3000 mm×200 mm×50 mm木墊板底座。 2. 落地式腳手架設置在地下室頂板上時,可使用150 mm×150 mm×6 mm鋼板底座 (詳見鋼板底座圖示) 4懸挑式腳手架 1、懸挑式腳手架“四新”構造 方便檢查鋼絲繩是否松動,當末端鋼絲繩弧度有減小時,說明該鋼絲繩繩卡松動,需對卡扣重新排查并擰緊。 在型鋼腹板焊接拉鉤,鋼絲繩直接拉在拉鉤上,鋼絲繩在受力時不易滑動,不易磨損,提高安全性能。 鋼絲繩與拉環之間設置“雞心環”,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可減少鋼絲繩與拉環之間的磨損,提高安全性能。 在型鋼上增設可移動立桿套件,便于安裝和調節立桿間距,避免定位筋在鋼梁焊接時損傷型鋼。 2、懸挑式腳手架轉角處三角支撐架構造 3、懸挑式腳手架底部封閉構造 ![]() |
|
來自: 自強不息在等你 > 《腳手架工程及安全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