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歷史,媽祖的故事歷代都神奇。她保護遠航船隊,抗擊倭寇侵擾,被歷代皇帝加封為護國佑民的海神天妃、天后。走進民俗,媽祖的神話更風光,她是閩南的鄉土保護神,生育保護神,也是充滿慈愛的姐姐,母親。而媽祖與另一位男性神明之間的奇特故事,則是古代民間愛情觀念的真實寫照。 資料圖 走進歷史,媽祖的故事歷代都神奇。她保護遠航船隊,抗擊倭寇侵擾,被歷代皇帝加封為護國佑民的海神天妃、天后。走進民俗,媽祖的神話更風光,她是閩南的鄉土保護神,生育保護神,也是充滿慈愛的姐姐,母親。而媽祖與另一位男性神明之間的奇特故事,則是古代民間愛情觀念的真實寫照。 與媽祖很相像,吳醫生一生忙著為人治病,卻無暇顧及私生活,終生未娶。在一次進山采藥時,他不幸失足墜落懸崖,身死時,不過才三十幾歲。北宋時,幾乎與媽祖同時期,閩南地區就建有他的廟宇。 那么這位令人尊敬的名醫吳夲與海神媽祖之間,有著怎樣的奇特故事呢? 民間故事如是說:一天,神界地位最高的神—天帝公巡視閩南,看到海邊吳夲和媽祖兩座孤零零的廟宇,心想一位是懸壺濟世的一代名醫,一位是無私救難的著名海神,林默青春亮麗,吳夲英俊儒雅,兩人年歲相當,又都未曾嫁娶。天帝公大動惻隱之心,有意從中撮合。可誰知媒人上門,媽祖卻并不領情,而且愛情不成反成仇家,把怨怒之氣對準了大道公吳夲。兩人從此開始了頻繁的斗法較量。 民間故事說,每到三月十五大道公生日時,媽祖就興起狂風,吹落大道公華麗的冠冕。而幾天之后三月二十三,媽祖的誕辰,大道公也往往睚眥必報,降下一陣暴雨,打濕媽祖面龐的濃妝鉛華。所以閩南諺語說這時的天氣很形象:“大道公風,媽祖婆雨”。以今天氣象知識,每年農歷三月是閩南臺風多發期,海洋氣流登陸必然帶來大量降雨。對今天人們來說這是常識,但古人不明就里,出現這種神話色彩的解釋,也不足為怪。 但是用這樣一段奇特的故事來作解釋,有些不同尋常。 客觀來看,吳夲和媽祖林默兩人,無論身世經歷品格各方面都很般配,又都是在同一地區受到尊崇,為什么民間沒有據此演繹出一段美好的愛情故事呢? 這是一個令人惋惜的事實。中國古代經典所記載的神話里,愛情始終是一個禁忌的話題。最早的始祖女神女媧,沒有婚姻,也沒有愛情經歷。這在世界各民族始祖女神中,極為罕見。西方的神話是愛情的世界,而中國的眾神,生活就單調多了,女神尤其如此。 歸納起來,可以分作兩種情況,一種是很年輕就死去成神,是不知愛情為何物的處女神。另一種是作為偉大兒子的母親而存在,雖然有婚姻,愛情卻無從談起。總之,或許會有婚姻,但絕沒有愛情。 何以至此呢?因為現實生活里沒有愛情的位置。現實生活中愛情的稀缺,導致神話里愛情的缺席。媽祖林默與大道公吳夲之間,也自然不會演繹出美滿的愛情故事。 因為兩人的斗法較量故事,很少見他們被供奉在一起的情形,清代閩南地方志中,還記載了更為極端的情況。在以林姓為主的村落,往往沒有大道公的宮觀,而在吳姓為主的村落,也很少見到媽祖廟。神話故事對現實生活的干預影響之深可見一斑。 然而這兩位冤家對頭卻在清代中期的廈門徹底和解。廈門枋湖太源宮,始建于清代中期,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神龕上三位神明并肩而座,中間一位是大道公吳夲,左邊是一位是當地的女神,右邊這位就是媽祖林默。 為什么昔日的冤家對頭,到了廈門卻又言歸于好了呢? 清代中后期,是廈門的移民高潮時期,其中以漳泉一代移民居多,占到總數的一半以上。枋湖太源宮就是那時漳泉一帶移民所建。據當時廈門地方志記載,大量人口涌入,造成居住地密集,又沒有排水供水等公用設施,曾經多次爆發大規模瘟疫。大道公吳夲是漳泉藉移民普遍信奉的醫藥健康保護神,他的香火旺盛可想而知。移民初到廈門,多以捕魚和海上運輸為業,媽祖海神的威名也是當仁不讓。 據《廈門通志》記載,清代中后期,吳夲和媽祖的廟宇極多,超過一百座。而且大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同一個屋檐下。少一座廟,少了一半的花銷。進一座廟,拜兩位神,省時省力,何樂而不為?生活是如此艱難,求神保佑又何必礙于門戶之見?于是神話中斗法的冤家對頭重又言歸于好。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人們的現實需求,兩位神,比肩而座,握手言和,共同接受民眾敬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