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是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它是語文綜合性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通、最常見的形式,是閱讀能力訓練的必不可少的環節。在新課標中,課外閱讀已經作為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要求提出來?,F就如何有效指導小學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激發閱讀興趣 1、推薦好書引趣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社會背景下,孩子的閱讀興趣會有不同的變化?,F在的孩子很少會再沉湎于公主王子的故事中,而對《哈利·波特》、《淘氣包馬小跳》一類新神怪、另類人物等讀物感興趣?!豆げㄌ亍吩谌虬l行超過2億冊,使千百萬少年兒童“我為書狂”。兒童文學理論家王泉根認為,這是基于該書作家J·K·羅琳對兒童閱讀心理的精準把握。該書設置懸念,環環相扣,整部作品充滿緊張、刺激、驚險的閱讀氛圍,促使小讀者一路津津有味地讀下去,愛不釋手?!豆げㄌ亍方o我們的啟示是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是一種自主的、非強制性的活動,興趣性是第一位的。因此,課外讀物的選擇、推薦,都要充分考慮孩子的興趣和年齡特點。 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社交能力和語言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發展,想象力強,求知欲旺盛。他們能夠有條不紊地將自己的想法或聽來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他們的閱讀傾向大多為:①篇幅短小、內容完整的故事。②喜歡幻想性題材,期待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幽默、意外的故事結局。③能了解簡單的傳記和歷史故事。④對讀物中提到的規則感興趣。⑤喜歡介紹自然、動物的兒童讀物。⑥喜歡介紹不同生活形態和自然環境的兒童讀物。⑦喜歡文字活潑、內容變化大、情節起伏、充滿熱鬧愉快氣氛的讀物。⑧喜歡高聲朗讀。⑨喜歡用戲劇表演的方式來表達看到過的簡單故事。⑩喜歡用問答的方式來探討故事的內容以及人物活動細節。有人說一本好書足以培養孩子終生的閱讀興趣。依據這幾條原則推薦好書,準沒錯!羅曼·羅蘭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彼栽谕扑]給孩子好書的時候,自己先要了解一下內容。 2、樹立榜樣誘趣 孩子從小就有仰慕英雄、崇拜偉人、追逐名人的心理特點。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經常向孩子們講講古今中外歷史名人、科學家小時侯刻苦讀書的故事,在無形中就讓孩子們了解到偉人之所以能成為偉人,是因為他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強大的閱讀原動力在潛移默化中就此產生。而孩子身邊的真人真事更有類似“原子能”的巨大效能。如果在班級里做一下調查,大家會發現,一般擅長寫作、表達流暢、見解獨特的學生都有自覺閱讀、大量閱讀的習慣,家庭閱讀氛圍好;而學習后進生則大多不愛讀書,甚至不讀書,家長對其課外閱讀也不重視。這一鮮明的對比會使每個孩子都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都會向班中的閱讀佼佼者看齊、學習。良好的閱讀氛圍一旦形成,閱讀興趣就會如勢不可擋的山洪一般爆發。 3、開展活動激趣 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可愛、天真好動,愛講故事,愛戴“高帽”,愛表演。結合他們的這些年齡特征,可以經常進行類似唱兒歌、猜謎語、演故事、說笑話、畫成語、賽詩會等豐富的語文活動。在這樣有趣的活動中,一方面幫助孩子打開課外閱讀的多管渠道,另一方面也教給孩子一般的閱讀途徑、方法,搭建展示閱讀才能的舞臺,同時還提高了課外閱讀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營造閱讀氛圍 1、設立班級圖書角 在班級中設立圖書角,是一個很老土的辦法了,但對現今時代來說,仍不失為一個有效閱讀的做法?!皶墙璨荒茏x也”,很多家長反映,給孩子買了許多書,可就是不愛看。而一旦讓每個孩子從家中帶來一兩本課外書成立一個“角”后,情況就迥然不同了。不同風格、種類的書籍不僅開闊了孩子的眼界、豐富了孩子的閱讀范圍,那種看別人的書的愉悅感更促使孩子不斷地去閱讀、閱讀、再閱讀。 2、保障課外閱讀時間 要保證課外閱讀的質量,給予充分的課外閱讀時間是一個重要的條件。閱讀是需要時間的,課外閱讀的時間主要在課外,但把所有任務都放到課外是不合適的。因為低年級孩子的課外閱讀時間通常是無法保障的,他們自我約束和抵制誘惑的能力實在太弱了。在語文課時日益減少的情況下,怎樣抽出時間來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呢?這就需要教師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擠出時間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和交流。如每節課開頭5分鐘可進行古詩、《三字經》的誦讀;每周用一節早讀課進行讀書心得交流、好書推介等活動。 3、渲染、烘托閱讀氣氛 “口水里能淹死人”,積極健康的閱讀氣氛當然也能掀起一個又一個的閱讀大浪。在班級墻壁的醒目處張貼“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有關閱讀的名言警句,就是一種無聲的正面宣揚。平時經常在學生面前大力表揚愛讀書的孩子,更是一種班級文化走向的風向標。當有孩子在造句、說話、回答問題時引用課外閱讀中學到的經典詞句時,更要抓住不放,大加贊美,要讓孩子知道,課外閱讀不但能增加知識,更能讓自己更具魅力。在開家長會時,不要錯過向家長介紹閱讀的重要性、指導方法科學性的完美機會,要力爭轉變家長只重分數不重能力的培養觀念,贏得家長的配合,幫助家長和孩子制定課外閱讀計劃,鼓勵家長和孩子共讀一本好書,一起交流讀書心得,一起成長進步。 三、教會閱讀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對小學一、二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有效指導,幫助孩子掌握閱讀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低年級孩子閱讀方法的指導切不可簡單地理解為單純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大量實踐證明,孩子的學習方法能否發揮應有的作用,學習能力是否提高,與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情緒意志等直接關聯。因此,教師在指導孩子掌握閱讀方法時要結合調試學生的心理因素,要培養孩子耐心、盡心、靜心、精心的閱讀態度。著名語文特級教師于漪曾精辟地闡述了閱讀方法指導的問題:“讀有字書,精讀博覽,廣為采擷;讀無字書,汲取生活之水,開闊視野?!苯處熞朴趶恼n內向課外延伸,從書本向生活拓展,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汲取源頭活水,開掘學生發自內心的對閱讀的接納與喜愛。 其次,教給孩子一些簡單易做的閱讀方法。孩子一開始課外閱讀,教師就應該鼓勵他們學習一些常見的閱讀方法,如精讀、略讀、跳讀、瀏覽等,要求不宜過高,貴在養成習慣。 ?。?)圈圈畫畫。內容可以是優美的短語、比喻句擬人句、精彩對話、感興趣的知識、從未見過的表達方式(排比、頂真、對偶等)、成語古詩歇后語、名人名言、好的開頭結尾等;方法可以是用“ 橫線 ”、“波浪線”等不同的符號劃出優美的詞句,用“三角形 ”等自己喜歡的標志標出重點字詞,用“?”標注此處有疑問。其實這些就是做讀書筆記的先頭工作。因為低年級孩子會寫的字詞不豐富,所以對孩子讀書摘記的書面要求要盡量少些,切不可因此讓孩子對閱讀望而生畏。教師可以通過朗誦自己喜歡的片段、講書中的故事、優美詞句大接龍等形式,督促、鼓勵孩子“眼記”、“耳記”、“心記”。 ?。?)剪剪貼貼。在課外閱讀中,孩子有時會遇到大量的感興趣的知識,此時圈圈畫畫已經滿足不了他的閱讀興奮感了。這樣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在可能的情況下,根據自己需要,把感興趣的圖片或內容剪下來,收集在一起,有序地粘貼在設計好的紙片上,配上插圖和注釋,制作成獨具個性的圖畫書或百寶書,這就是我們通常所用的“采蜜本”。孩子在整個閱讀、制作的過程中既獲得了知識,又陶冶了情操,還培養了動手能力,豈不是多重享受! ?。?)讀讀想想。孩子在閱讀的時候,要盡量引導其養成邊讀邊想的好習慣。文章主要講了什么呀?什么地方懂了?什么地方沒明白呀?什么地方有趣?為什么好看?。坎灰欢ㄒ写鸢福鞣N各樣的問題都要嘗試去思考,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增強語感。 第三,不斷提高孩子的閱讀速度。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要“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而快速閱讀最有效最常用的辦法就是默讀。因為默讀時視覺神經接受文字符號后,立即發送給大腦,進行直覺譯碼、理解,跳過了朗讀時轉化為口語再理解的過程,閱讀速度得以大大提高。孩子默讀能力的養成和提高有賴于識字量的不斷擴大和閱歷的積累。此外,還有一些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瀏覽目錄,了解讀物概要;閱讀課題,中心句段進行跳讀,了解讀物構架;書本與眼睛保持一尺,既掃視拼音又看清漢字,一目雙行;集中思想,聚焦質疑,快速尋找答案,一目十行等。 總之,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我們要相信孩子,不斷創新、充實、改善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孩子們更輕松快樂地學習、閱讀、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