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個讀者在我的微信公眾號文章下面留言,問:“有的家長根本不具備檢查孩子作業的能力,難道這樣家庭的孩子因為家庭原因就注定變成社會的最底層嗎?” 這個問題令我詫異。我當即回復:“家長需要的不是‘檢查’家庭作業的能力,而是‘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的能力。如果不具備后者,那么后果自己買單。” 家長如果一開始不具備這個能力,那就好好學習。如何做父母,本來就不是一件天生就會的事,需要持續不斷地學習。 當下,有些家長對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簡直偏執地抗拒。像語文、英語學科,大多數老師會要求孩子回家后朗讀、背誦課文,默寫字詞,訂正錯誤。這個“訂正錯誤”,被有些家長理解成“幫老師批改家庭作業”。如果老師要求孩子把課堂抄寫本、默寫本以及練習冊帶回家,讓家長批改并督促訂正,這的確不合適。批改學生作業并督促其訂正,這是教師的本職工作。 但一般情況下,家長被要求檢查的作業是孩子的家庭作業。所謂“家庭作業”,是要求學生回家后進行一些適當的口頭練習和書面練習,復習并鞏固所學知識。在這樣的復習中,學生有可能對課堂上不解的地方豁然開朗,產生溫故知新的效果。因此,我每接一個新班級,都會對家長反復聲明:督促孩子完成各科練習冊上的題目,這是家長的責任。而練習冊帶到學校,講評、批改及督促孩子訂正,這是老師的責任。家長和老師都該承擔好自己的責任。如果家長不履行好自己的責任,孩子家庭作業的錯誤就可能比較多,第二天老師講解后,他可能會花大量時間來訂正,這既不利于孩子進一步學習,也有可能傷害他追求上進的自尊心,從而失去學習積極性。 我是一名英語教師,一直跟家長說:我不要求各位爸爸媽媽必須懂英語。事實上,父母懂不懂英語,跟孩子英語學得好不好一點關系都沒有。每本教材都配有一張光盤,家長所需要做的,只是每天給孩子放光盤,讓孩子跟讀。老師給孩子布置了默寫內容,家長可以督促孩子先抄寫好中文,然后拿走英語書,讓孩子默寫。孩子默寫完畢后,父母對照書本給孩子校對,也可以督促孩子自己校對,父母再檢查孩子校對的情況,發現有錯誤,及時訂正并鞏固。 有些家長經常對老師和孩子說“我不懂英語,所以不能輔導”。我認為這種話毫無道理,只能讓老師看到家長在督促孩子學習方面的不情愿和惰性,也讓孩子看到一個“遇到問題不想辦法去解決”的成長范本。 近日,浙江省出臺文件,指出11種作業有可能增加學生和家長的負擔,要求學校和老師避免。這讓很多家長感到興奮。我也認為,該文件規定的一些作業的確應該取消,比如網絡祝福、網絡投票,低年級學生制作PPT等;但還有一些規定,比如“學校和老師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教師布置的作業或糾正孩子的作業錯誤”,不夠嚴謹,至少得補充“課堂”一詞,否則,家長對孩子家庭作業的監督責任就被淡化了。 作者沈麗新,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文章第26次入選“銳評”欄目。 |
|
來自: 昵稱30736448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