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培訓班安排我晚自習值班,我請大家提出問題,然后答疑。 老師們提出了五個問題,都是與考試相關的,可見在教師工作的現實生態里,他們尤其關切“怎么考”與“怎么教”,即希望獲得最佳的教學方法,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不得不承認,現實的,基于教師層面的教學改革,較多體現在教學技術的運用與變革。 面對教師實際教學中的諸多細碎的,或許還顯得稚嫩的問題,要給予讓他們感覺解渴、有用的解答,這對于每一個教育教學研究工作者來說,都是一個難題。 因為目前的所謂研究,從專業研究的隊伍形成和他們一般習慣采用的書齋檢索文獻的方法來說,這個研究是架空在高端的,不屑于關注學科教學實際中無數衍生的小問題、小疑惑。 也就是說,按照現在的教育教學研究的事理邏輯,關于教學走向的大問題,教育教學一般模型的研究,可能容易聚集一批學者,而在一事一議的小問題,更需要仰賴教師在實踐環境里的智慧型勞動,由此積累技術經驗,或者做技術革新。 在與教師的對話時,反而是在學術圈子邊緣的一批骨干教師,以及熟悉教學、有教學實踐經驗積累的教研員,可能更容易與教師形成默契的和諧的互動關系。所以,未來的對于教育教學改革提供的專業引領,頗有必要從兩個方面做起:一是理論工作者,要視角向下,立足校本,甚至把中小學當做工作場,把課堂當做實驗室。理論要落地生根,力戒空談或從國外拿來主義,賣弄新名詞。二是在實踐層面的教師行動與經驗積累,要成為引領教師專業發展與促進教學改革的奠基部分,不要忽視這近乎野地里的自然草場的繁榮。 草根研究的價值在于普及面大,問題研究具體,技術轉化很快,所以長期堅持的教學層面的變革,主要依靠的是這只民間生長起來的技術骨干和專業力量。我稱其為民間力量,并不是說他們游離于教育管理與政府主導教育的影響范圍之外,相反這些涌現出來的骨干教師,正是在政府投入與政策支持之下,他們的專業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而這些有民意基礎的優秀教師,正是以他們的民間立場,草根角色,與教師的天然親近,可以在與教師進行的教學對話中,被教師信賴,有效傳播了很好的教學經驗與正確的教育教學觀念。 骨干教師發揮作用,傳播經驗,需要有一個與教師親近的渠道和平臺,若把這個問題解決了,無疑可以更為有效提高教學改革的效果。 本世紀初夜,我國基礎教育面對未來,在國際競爭的背景下,著眼在國家科技和教育發展戰略,提出課程改革的設計與啟動實驗,力求在課堂上發生一場革命,扭轉教師代勞過多而學生主體性發揮不足的局面,那時最需要的做的事,是旗手引領,聚集民意,推進改革。 所以當時改革的領軍,更多依賴的是理論創新,即培植一種先進的,國際化的思想和理論。無論我們引進的教育樣本后來怎么被人質疑,以為不足以關照中國教育,我們的教育獨有獨特性,都要看到,若不是由領風氣之先的一批學者,這么振臂一呼,我國基礎教育恐怕還在舊的習慣性行為中,沉睡不醒。這個吶喊的時代,以煥發民意支持改革,的確產生了積極效果。 我們不要輕言改革的無力或無效,在一個歷史階段,作為歷史人一定要做歷史的事。再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時候,我們期待好的理念和思想在課堂,在學生學習中,有所體現,形成新的模型。這種輿論期待,于是成為了隨之而來的大規模教師培訓,經驗培植的新的發展階段的奠基。 如今發生在中國基礎教育領域的教學改革,注定是師本的,校本的,課本的。簡而言之,是以教師專業發展為本,以校本教研為基本形式,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途徑。 改革的接力棒已經由專家移交給了更多跟跑的優秀教師。自然這里主要指的是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骨干教師。 在教師發展中,需要專家引領,而更主要的提升其專業能力的辦法是同伴互助,以及身邊的模范人物的示范和點撥,以及他以專業態度,努力進行改革實踐的精神。 現在我們反思中國基礎教育改革前一階段的問題的時候,清醒看到,很多很好的設想,以及空靈的思想,都還飄在空中。它要成為種子,落地生根發芽。教師就是最為基層的實踐工作者,他們對于自己的教學最有主動改革的力量。說白了,他想改了,才能改革,否則壓迫式的被動態的,要他改,在他自主的教學環境里,很難有自覺的行為相應。 我們看到在面子上的改革,依然形成風氣;而在教學的里子,還有很多方面并不樂觀。校本改革、師本改革的積極性還不是很高,有效性也打了折扣。 我們作為教師發展的引領者,提供的標榜先進的東西,不一定是高大上,鄉土一點的,土得掉渣的,被實踐證明有效的東西,需要好好研究。若理論工作者參與到中國本土經驗的研究上來,轉一轉向,則可以把學校和老師在做的事,引導他們做得更好。 中國基礎教育的經驗,因為是民間的,經驗式的,所以一定是問題與經驗并存的。這樣的樣本一定不夠完善,或者完美,而以宣傳為口徑的渠道,讓人聽到的都是它完美的經驗,這反而給大眾認知帶來誤導。既然承認它是經驗,就有好的與不好的,是辯證存在的。科研介入不要單純鼓吹,要冷靜和清晰化分析,引導大眾輿論慢慢回歸到理性認知上來。 就在這間教室里,或許聽課的老師都不是高大上的,他們經歷了這次培訓也無法變得高大上,若能夠在一次精神洗禮中,讓他們煥發改革熱情,在教學的局部進行多方面的嘗試,積累點滴經驗,或許就改變了一間教室里幾十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精神狀態。 我所期待的教師培訓的結果在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