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辨治:長期或嚴重的高血壓可引起腎臟小血管發生病理改變,繼而累及腎單位,其結果是導致腎臟發生硬化改變,稱為小動脈腎硬化,是原發性高血壓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根據血壓升高的嚴重程度和速度、高血壓對腎小動脈造成的不同病理改變和病程發展,可將小動脈性腎硬化分為良性小動脈性腎硬化和惡性小動脈性腎硬化兩類。 中醫辨治: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屬于中醫學“水腫”、“癃閉”、“關格”的范疇。 一、病因病機 該病病因與臟腑失調,氣滯血褒和腎氣衰敗等有關。病初在肝腎,以后腎病及脾,最后累及心與肺。證候性質為虛中夾實,陰損及陽則命火不生脾土,致脾腎衰敗,內傷虛損自下而上,最終病及心與肺,五臟俱敗。肝之疏泄不利,氣滯血瘀,“血不利則病水'、腎絡痹阻,水液內停,外可溢于肌膚,內可泛于中州,凌于心肺。 二、辨證治療 1、陰虛陽亢 【證候】頭脹痛,心煩易怒,心擇失眠.五心煩熱,面色潮紅,口干舌燥,大便結,小便短赤,或視物模糊,腰膝酸軟,健忘,舌質紅,苔薄黃或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治法】滋補肝腎,熄風潛陽。 【方藥】天麻鉤藤飲加減。 2、氣血虧虛 【證候】頭痛綿綿,眩暈,動則加劇,勞累即發,面色蒼白,唇甲不華,發色不澤,心悸少寐,神疲懶言,納差便溏,小便不利,肢體浮腫,或肢體麻木,筋脈拘急,視物昏花,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或結代。 【治法】補益氣血,健運脾胃。 【方藥】歸脾湯加減。 3、腎精不足 【證候】頭痛如空,眩暈動則加劇,耳鳴,失眠多夢,心悸健忘,腰膝酸軟。偏于陽虛者,四肢不溫,形寒怯冷,納差便溏,夜尿頻多清長或失禁,舌質淡,脈沉無力;偏于陰虛者,五心煩熱,舌苔少,脈弦細數。 【治法】偏陰虛者,補腎滋陰;偏陽虛者,補腎助陽。 【方藥】補腎滋陰用左歸丸加減;補腎助陽用右歸丸加減。 4、痰濁阻滯 【證候】眩暈,頭重如蒙,胸悶嘔惡,多寐納差,或肢體浮腫,腰以下尤甚,小便不利,舌質淡體胖,苔白膩,脈弦滑或沉緩。 【治法】燥濕化痰,健脾和胃, 【方藥】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 5、瘀血阻絡 【證候】眩暈,頭昏脹痛,經久不愈,或痛有定處,痛如針刺,或尿血,神疲健忘,思維遲鈍,肢體浮腫,面色萎黃或黯黑,舌質暗或有疲斑,脈弦細或澀, 【治法】活血化瘋,行氣利水。 【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 6、脾腎兩虛 【證候】形容枯萎,神疲乏力,嘔惡頻作,口中尿味,不思飲食,腰酸腿軟,水腫,夜尿頻多,大便或干或溏,舌質淡,苔白或白膩,脈沉細。 【治法】健脾補腎。 【方藥】參芪地黃湯加減。 高血壓的哪些事 微信號 sangaook高血壓的哪些事是一群專業醫生開辦的微信號,免費提供三高防護,養生知識。歡迎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