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課本,很多人劃重點是這樣的:
看到這里你是否忍不住點頭? 是不是忍不住要問:“為什么我明明記了筆記,但是成績并沒有什么提高?” 懶并不是一件壞事,人類文明進步源動力之一就是為了好好的偷懶。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可以懶的“天經地義”的懶人。小編在這里不得不!強烈!安利你一個知識梳理工具: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又被叫做腦圖(Mind Map),是一種簡單有極其有效的革命性思維工具。它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 在了解思維導圖之前,我們來認識一下,我們的大腦是怎么思考的? 作為基于心理學,語言學等很多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開發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的核心是其思維方式。創始人托尼·巴贊(Tony Buzan)強調思維導圖的優點在于:
1)能極大程度的激發你的聯想,由一個關鍵詞激發出更多的關鍵詞。 2)當人在思考一個復雜的事物的時候,會冒出很多的想法,但是記憶能力又十分有限,靈感不瞬間捕捉住就會馬上溜走。思維導圖就是一種靈活的記憶方式。 “實踐是檢驗整理的唯一標準。”在開始學習之前我們要準備好紙筆,邊動手邊學習。這里的紙最好是空白紙張,筆最好是彩色水筆和鉛筆。
當然是有效的,不然也不會這么多人在使用它。除了學習,很多掌握使用技巧的大神甚至將思維導圖應用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找工作,列計劃,做決定,寫筆記,整理創作思路,羅列人物關系等。學會這樣一個技巧,可以說是終身受用。 很多人在使用思維導圖時會走入這樣的誤區:把它當作思考某個問題的起點,又當成了終點。畫完圖就萬事大吉,在很多問題上都淺嘗輒止。這和上課把老師的板書通篇抄一遍而不去復習是同理的,自然是沒有任何收獲。 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使用時一定要明確立場不要成為工具的奴隸,耗時費力還沒有收獲。注意按照自己的邏輯和實際情況整理,講究個性化。可能一開始你會覺得很難,萬事開頭難,多多練習掌握之后,你會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思考事情的邏輯和條理更加清晰了。 如果你還是初中或者剛上高中,堅持使用,效果自然會體現出來。如果你現在是距離高考還有x天的高三黨,如果一下子掌握不了這項技巧,最好還是趕緊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薄弱點上。 知識的積累實質上是知識的記憶,思維導圖在這個過程起的作用就是加強記憶和知識的實踐應用。
|
|
來自: 自由翱翔-zyax > 《育兒 教育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