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小種:英國19世紀著名詩人拜倫在他著名的長詩《唐璜》里寫道:“我覺得我的心兒變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紅茶;真可惜,酒卻是那么的有害,因為茶和咖啡使我們更為嚴肅。”拜倫詩中的武夷紅茶指的就是正山小種,也由此可見當時正山小種在英國已經十分流行。 時間倒轉兩百年,17世紀初,正山小種被遠傳海外,由荷蘭商人帶入歐洲,隨即風靡英國皇室乃至整個歐洲,并掀起流傳至今的“下午茶”風尚。自此正山小種紅茶在歐洲歷史上成為中國紅茶的象征。 由于“正山小種”紅茶在歐洲貿易繁榮,當地人為區別其它假冒的小種紅茶擾亂市場,故取名為“正山小種”。“正山”既指產地武夷山桐木關,也指其獨特的工藝制作,有正確正宗之意,而“小種”是指其茶樹品種為小葉種。因為是紅茶,除去常規飲茶功效,正山小種還是養胃的佳品,這也使得正山小種備受茶客青睞。 有意思的是,其實正山小種紅茶技術的發現還是一個意外。16世紀明朝末期,當地茶農被經過的軍隊驚擾,使得當天已采摘的茶青沒有來得及制作茶葉。第二天茶葉已經發酵,為了挽回損失,茶農以當地馬尾松干柴進行炭焙烘干,并通過增加一些特殊工序,以最大程度保證茶葉成份。本是無心之作的茶葉,卻受到大量茶客的歡迎與喜愛,訂單更是逐年增多,需要整個桐木關都全力生產這種茶葉,才可勉強滿足市場的需求。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上個世紀因為戰事頻繁,正山小種的產銷曾一度絕跡,生產工藝也瀕臨失傳,就此在歷史的塵埃里消沉了大半個世紀,似乎所有人都忘記了它曾有過的輝煌。直到2005年,當地茶農在正山小種紅茶傳統工藝基礎上研發出金駿眉,正山小種才真正回歸市場。 今天,當你捧起一杯剛沖泡的正山小種,看著深琥珀色的茶湯讓你賞心悅目,松柴熏制特有的濃烈花香瞬間占據你的嗅覺。淺啜一口,品味著醇厚綿長的甘爽,你會瞬間理解,為何400年前正山小種剛進入歐洲就讓所有貴族如癡如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