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床測空腹血糖可以反映機體基礎胰島素分泌情況,這個數值也指導我們臨床藥物的使用和方案調整,但是只要看到空腹血糖升高,不少患者,甚至一些經驗不足的醫生都會認為是胰島素或降糖藥的用量不足,不加分析地增大降糖藥物的用量,其結果可能使空腹血糖不降反升,甚至出現危險。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蘇木杰現象 圖中的黑色曲線我們可以看到,該患者在凌晨出現了低血糖,而隨后機體的自我保護機制啟動,體內分泌了很多升糖激素促進糖原分解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幫助身體糾正低血糖,然而由于機體調控高血糖的能力不足,容易發生矯枉過正的情況,即反跳性的高血糖,這種凌晨低血糖后晨起高血糖的血糖變化曲線就被稱為“蘇木杰現象”。這種情況多發生在晚餐吃得過少、睡前沒有加餐、晚餐后運動量過大、晚上或睡前的藥物不合適的時候。 黎明現象 天地要想搞清楚晨起高血糖到底是蘇木杰現象還是黎明現象,糖尿病患者可從夜間0點開始,每隔2小時測1次血糖,直至第2天早晨。如果在黎明前后發現有低血糖(<3.9毫摩爾/升),則為“蘇木杰現象”;如果此間沒有低血糖發生,血糖漸次升高,則為“黎明現象”。如屬于“蘇木杰現象”,其處理應當是減少晚餐前(或睡前)降糖藥用量,并適當加餐。如是黎明現象導致的晨起高血糖,則應加大胰島素或降糖藥的劑量,且要使其作用維持到第二天早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