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睡眠│輔食│早教│哺乳│疾病 母嬰│健康│教育│話題
哈佛大學的研究證明:愛干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干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 另有專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而另一組數據則顯示,各個國家小學生每日做家務的平均時間為:美國1.2小時,韓國0.7小時,英國0.6小時,法國0.5小時,日本0.4小時,而中國0.2小時,即每天僅12分鐘,城市里的孩子家務勞動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 做家務的好習慣還是要從小培養。 ━━━━━ 1.培養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剛開始學習做家務,一定有做不好的時候,但是媽媽不需要著急,在練習過程中,孩子會觀察媽媽的做法,媽媽也可一步一步地進行示范講解,讓孩子通過模仿媽媽的動作來完成家務,這樣能讓孩子思考“怎么做才能做得好”,進而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 2.讓孩子練習分類與收納 在家務中除了常見的打掃、清潔外,也包含了許多收納整理的部分,這個部分可讓孩子練習分類與配對等收納能力。例如襪子手套要一對一對地折在一起,還要將衣、襪、裙、褲等衣服根據屬性放進不同的抽屜。 ━━━━━ 3.幫助孩子練習動作技能 家里不同的家務可運動到不同的部位,疊衣服可練習到小肌肉,擦地板則可運用到大肌肉。 ━━━━━ 4.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雖然做家務看起來似乎只是簡單的重復性動作,但讓孩子先從和自己相關的事情做起,再擴展到其他家人,從小學著為家中盡一份心力,便可培養出責任感。因為家務本就是家中每個人的共同責任,整理自己的東西更是責無旁貸,大家生活在一起,自然都有責任參與整理和打掃。 ━━━━━ 5.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能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雖然年紀還小,不能做得很完美,但在練習的過程中,孩子會發現自己有能力完成很多事,所以從中獲得自信。 ![]() 9-24個月 可以給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指示,比如讓寶寶自己把臟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 2-3歲 可以在家長的指示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或當家長請求幫助時幫忙拿取東西;幫媽媽把衣服掛上衣架;使用馬桶;刷牙;澆花(父母給孩子適量的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歲 更好地使用馬桶;洗手;更仔細地刷牙;認真地澆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寵物;睡前幫媽媽鋪床,如拿枕頭、被子等;飯后自己把盤碗放到廚房水池里;幫助媽媽把疊好的干凈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臟衣服放到裝臟衣服的籃子里。 4-5歲 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并能自己獨立鋪床;準備餐桌(從幫家長拿餐具開始,慢慢讓孩子幫忙擺盤子);飯后把臟的餐具放回廚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疊好放回衣柜(教給孩子如何正確疊不同的衣服);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歲 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并能幫忙擦桌子;鋪床/換床單(從幫媽媽把臟床單拿走,并拿來干凈的床單開始);自己準備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書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種第二天上學用的東西);收拾房間(會把亂放的東西撿起來并放回原處)。 ![]() ![]() ━━━━━ 1.切忌用錢哄孩子做家務 家長們切記不要用錢哄著孩子做家務,要使孩子做家務變成一種自覺自愿的行動。對孩子的勞動,最好的報酬是當著別人的面給予表揚,抱一抱、親一親,或說聲謝謝。 ━━━━━ 2.目的要明確 家長們讓孩子做家務的目的并不是單純的為了做某一件事情,如怎樣整理房間、打掃衛生、倒垃圾等等,而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自尊心、自信心和獨立生活的能力。父母不要把讓孩子做家務活看成可有可無,孩子有興趣就干,不愿干就不干。這樣不好,應把干一些家務活作為孩子經常性的“工作”,堅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廢。 ━━━━━ 3.要從小開始教育 幾乎所有孩子從剛能下地就產生了幫助媽媽的強烈愿望。兩歲的小孩就能做一些雜事,也愿意幫助媽媽做事。因此,孩子從兩歲開始,父母就應注意引導。開始可使孩子把打掃衛生等作為一件娛樂活動,慢慢養成習慣,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干不好就阻止或不讓孩子參與,以免挫傷他們剛剛開始萌芽的勞動積極性。 有些家務活家長可以同孩子一起完成,并從中教給孩子一些勞動的技巧和道理。讓孩子做家務,要隨著年齡的增長,循序漸進,切不可急急忙忙讓他們傲一些力不能及的事情。孩子在做家務活時,父母不要在一旁指手劃腳。即是因做家務損壞了東西,也不要橫加指貴,只要提醒下次注意就行了。但孩子有了進步,一定要及時給予表揚。 ![]() |
|
來自: anglefanger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