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穿越的鏡頭推到大明朝,論起“高、富、帥”里的 No. 1,那就得數紫禁城里龍椅上那位了。今天咱們就一起遵循高大上的路線,回憶回憶再一起聊聊大明朝鼎鼎有名的天啟皇帝——朱由校! 朱由校這個名字略顯陌生?不要緊,他還有一個稱呼當真如雷貫耳——木匠皇帝!這回您對上號兒了吧? 朱由校同學有著一個不那么“幸福”的童年。年幼喪母,老爸也不太喜歡他,最開始真個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小學”都沒好好上!但我們心靈手巧的朱同學卻自學成才,做得一手好木工活。
朱同學在16歲的花季年齡,老爸不幸駕鶴西游到西天去見了老祖宗,在后媽和大臣們的“瘋狂”爭奪后,稀里糊涂登上了皇位寶座,被成為了大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請注意這個“被”字哦!)
“被”當上皇帝的朱由校坐著寶座,心里卻并不開心,一天到晚“蓋章、簽字、簽字、蓋章”的帝王生活,他真心覺得并不不適合,每每想起那“刨花飛濺、木屑翻飛”的手藝歲月,朱同學總是長吁短嘆、暗自神傷……
多愁易病,朱同學在公務的勞累中和對于“木工手藝”的思念里,終于很不幸地病倒了。皇上病了不是小事,大明朝全國“三甲”醫院專家主任以及“國際知名專家”紛紛被弄來會診。
朱同學在病得迷迷糊糊時,忽然醍醐灌頂、腦洞大開“小時候,保姆給我歸置屋子,我就負責瘋玩就行了,如今我被朝政纏身,無法專心工藝創作……對!我給“大明無限責任公司”找個Agent(代理人)啊!我真是Genius(天才)!” 于是乎,朱同學全身心投入了木工的藝術創作生涯中去。人一旦帶著興趣去做一件事情,那么其靈感的爆發以及轉化的產量,都是不可小覷的。據說他先后研制出了“便攜式輕便木床”、“木制冰床”、“四肢可動的木頭人”等創新產品,并受到市場認可、大眾好評,朱同學一定程度上稱得上是大明朝“技術創新帶頭人”了。
能工巧匠一般是指在某一領域技藝高超并頗具鉆研與追求精神的能人,他們往往是在追求著更高的造詣或是境界,再或者就是走在追求的路上。一個人的某種技藝或藝術功底已達到很高的水平,但還是不知疲倦地追求下去,往更高的境界努力,這,就是匠人精神!我們的朱由校同學,就是一個匠人精神的代表人物!
朱同學取得那么高的成就,一套“精工利器”是肯定少不了。由校已然仙去,雖然他的工藝成品以及那套“精工利器”未能原樣留下,但卻不可辯駁地保存在了歷史的記憶里。在尊重先人的基礎上,讓我們也一同來體味一下秉承那種“匠人精神”為生活為事業所能帶來的莫大益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風生水起的生命,從最基本的【皇帝工具箱】開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