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7年(陳元豐七年),蒙古帝國因為越南陳朝不愿臣服,便即派兵進攻越南。陳太宗見于此,便先派陳國峻到北境把守。但是蒙古兵從中國云南南下,勢如破竹,即將攻至首都升龍。陳國峻因兵力少無法抵抗,便撤守于山西,陳太宗便棄守河內。之后,因蒙古軍不服水土,狀態不佳,才由陳太宗與歸化寨地區的土人所擊退。 在此,陳國峻雖參予抗敵,但卻并未能展現出鋒芒。 從1278年至1283年間,元朝試圖使越南陳朝臣服,并擁立新的“安南國王”陳遺愛,但未能成功,并因為使節柴椿被打傷,故忽必烈派軍南下(陳仲金說人數達五十萬),由鎮南王脫歡、唆都等率領,以借道攻打占城之名開始侵越。 越南陳朝得知元軍來意,開始布防,陳國峻獲封為“國公、節制統領天下諸軍”,并享有“擇軍校有將才者分統部伍”的權力。 1284年,陳國峻雖然已在各地派兵把守,但元軍勢如破竹,攻至現今的諒山省,并在支棱隘擊敗了越軍,陳國峻便又撤退到萬劫(位于今海陽省),收拾殘軍。 越南陳朝對元軍的攻勢難以抗衡,元軍很快便直逼首都升龍。陳國峻只得護送太上皇和陳仁宗。與陳國峻相反,一部分王室成員如陳益稷等,則投降元朝。 由陳國峻護送太上皇、陳仁宗到清化,讓越軍得以專心抗敵,并逐漸傳來捷報。在咸子關,越將陳日燏與陳國瓚在南宋遺將趙忠協助下擊敗元將唆都;陳光啟在升龍附近擊敗了脫歡,使之退守京北地區,越軍收復了國都。1285年農歷五月,唆都移師西結,陳國峻乘機設下了伏兵,擊殺唆都。這些讓令元軍士氣大挫。 西結之役后,元軍士氣大跌,加以時值盛夏,軍中疫病爆發,造成士卒戰斗力嚴重折損,脫歡則決定撤軍回國。陳國峻亦知道脫歡必然要撤兵,便先在各地布置了軍隊后,親自率軍隊攻脫歡軍,脫歡大敗,潰退至萬劫時,被陳國峻默認的軍隊殲滅一半軍士,在退走路上一直遭遇越軍追擊埋伏,最后倉皇撤回了中國。陳朝的江山才得以收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