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養老保險(Endowment Insurance)常識概念: 是國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養老保險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而退出勞動崗位后而建立的一種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會保險制度。 養老保險是在法定范圍內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會勞動生活后才自動發生作用的。所謂'完全',是以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脫離為特征;所謂'基本',指的是參加生產活動已不成為主要社會生活內容。其中法定的年齡界限才是切實可行的衡量標準。 同時被保險人只有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核準后的次月起,方可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及喪葬補助費等。兩個條件即: 1、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條件已辦理相關手續; 2、按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的。 二、養老保險的數額計算: 基本養老保險費由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負擔:企業按本企業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總額的20%繳納(部分省市略有調整),職工個人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收入的8%繳納;城鎮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以個人身份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以所在省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按20%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全部由自己負擔。 1、基數 職工繳費工資高于所在省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300%的,以所在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職工繳費工資低于所在省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60%的,以所在省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 個人身份參加養老保險的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的一定比例作為個人繳費基數,可選擇的檔級為60%、80%、100%,基于如今社平工資逐年提高,考慮到個人承受能力,部分省市增加40%的檔級。 2、申請條件 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3、余額繼承 2011年5月1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開始征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的公眾養老保險意見。草案規定了基本養老保險繳費不足15年人員的待遇,并明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 草案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15年的,可以延長繳費至滿15年。社會保險法實施前參保、延長繳費5年后仍不足15年的,可以一次性補繳至滿15年。 對于未繼續繳費或者延長繳費后累計繳費年限仍不足15年的人員,可以申請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對于不愿意延長繳費至滿15年,也不愿意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可以申請將其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草案明確規定,退休人員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的繳費年限按照各地現有規定執行。 為了規范管理,草案明確個人賬戶不得提前支取和個人賬戶余額繼承辦法。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離境定居的,其個人賬戶予以保留;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同時,明確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死亡的,個人賬戶中的余額可以全部繼承。 草案還明確了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的具體辦法,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跨省流動就業的,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基本養老金分段計算、統一支付。 三、養老保險多繳多得是真的嗎?人社部回應了! 近來,有觀點認為“養老保險多繳長繳,未必劃算”。有些年輕人覺得,養老這件事,對自己來說很遙遠,有錢不如干別的,不用那么早參保繳費。有些已經參保的中年人覺得,已經繳滿15年了,再繳下去并不劃算。 那么這樣的想法和做法是否真的“劃算”呢?退休之后所能領取的養老金到底是如何計算的?人社部近日對此作了回應。 1、繳15年只是判斷能否領取的條件 人社部解釋稱,人們持這些想法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其實這種做法并不“劃算”。我國正在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退休人員退休時領的養老金,與其工作時的繳費年限長短、繳費水平高低直接相關。繳得多、繳得長,領的養老金水平自然高。15年只是判斷參保人員達到退休年齡后能否按月領取養老金的條件。 2、算一算,多繳少繳差距很大 來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員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相應的計發月數。由此可見,參保人員的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與個人繳費年限和繳費額息息相關。個人繳費時間越長、繳費越多,養老金水平就越高。一個人每月繳納300元、連續繳費15年,與每月繳納600元、連續繳費25年,兩種情況下退休后領取的養老金數額差距很大。 具體來說,以一位月薪保持在5000元的企業男職員為例,如果該職員工作35年并且在工作期間持續按應繳比例繳納養老保險的話,35年后,企業及職員本人共繳納養老保險為58.8萬元,如果只繳納15年,繳納總額為25.2萬元。根據公式計算,繳納15年,該職員月領養老金為1268元,連續繳納35年,月領養老金為2959元。 3、無論哪類參保人員,多繳都劃算 來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員達到退休年齡后領取的養老保險待遇,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首先是基礎養老金。政府對符合領取待遇條件的參保人員,全額支付基礎養老金,對長期繳費的,適當加發基礎養老金。 其次是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繳費和政府對參保人員的繳費補貼全部計入個人賬戶。參保人員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個人繳費越多,享受的政府補貼越多。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月計發標準,目前為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139。因此,個人賬戶積累額越多,參保人員達到退休年齡后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也就越多。 再看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保險。自2014年10月1日起,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企業職工一樣,統一參加統賬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養老金多少與繳費多少掛鉤。對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來說,同樣是繳費越多,養老保險待遇水平越高。 綜上所述,不管對哪類參保人員,多繳養老保險費都是劃算的。 4、退休后能領多少錢?看圖了解↓ 【想創業,自己做老板?注冊公司,注冊商標,代理記賬,許可證辦理,上壹財稅】 更多財稅資訊,點擊訂閱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