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條: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微煩,小便數,大便因硬者,與小承氣湯和之
愈。
251 條: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硬,至四五日,雖能食,以小
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
不能食,但初頭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
氣湯。
252 條: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里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
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253 條:發熱,陽明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254 條: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255 條:腹滿不減,減不足言民,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256 條: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順也;負者,失也?;ハ嗫速\,名為負
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257 條:病人無表里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合
熱則消谷喜饑,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
258 條: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協熱而便膿血也。
這一條應該跟上面257 是一條,那條說是那個,病人無表里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
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合熱則消谷善饑,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那么假
若吃了這個藥,就是宜抵當湯了,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不是接著這一節,接著上邊可下之,
假令已下,他可以發生兩種問題,一種啊脈數不解,合熱則消谷善饑,這是我們說的嗜食證
啊,嗜食證是多有瘀血了,假若六七日還不大便,那么這是肯定有瘀血,所以他用抵當湯來
主之,那么假若,下之后,假令已下,脈數不解,而下不止,這個不是合熱消谷善饑,不大
便了,這個反而瀉下不止,那么這個他是協熱痢了,就是他這個熱啊隨著他這個瀉藥駐于大
腸而為協熱下利,所以必便膿血也,那么這個是接著上條,上頭啊我們遇到這么種病,假設
發燒七八天了,那么這個時候這個脈浮數啊,他不是表證了,不是熱在表了,這個浮也主熱,
浮數者就是有熱,這個熱是,一般說應該在里,所以他說雖脈浮數者,你不要認為他是表熱,
而是里熱,可以下,那么下之后呢,病就好了就沒問題了,假若下之后,脈數還是存在,數
還是有熱了,那么這個啊有兩種問題了,一個你看他這個下后的情況,他中醫這個是處處講
辯證,如果他要消谷善饑,他是瘀血和熱的一種反應,那么他是,假設是這個樣子,他不會
大便的,因為你不去瘀血,只是用通便的藥,就達不到這個問題了,到七八日還不大便,這
肯定是有瘀血,這是又一段,用抵當湯。那么假令已下,而脈數不解,他這個病啊,還是在
里,可是變了,他必定要發生協熱痢了,因為熱在里頭久了,你一通大便,這個熱隨著瀉下
藥而為下痢,便膿血證,這是又一節,這一節下痢便膿血,頭前都講過了,根據辯證血的方
法來治療了,所以他也沒出方證。這個上次,這個應該并到頭前那一節就好了,這個書啊得
斷開他,大概在成無己本啊他就是在一節,在那一章里頭,那一條里頭。
259 條:傷寒,發汗已,身目為黃,所以然者,以寒濕在里,不解故也。以為不可下也,
于寒濕中求之。
這個傷寒,太陽傷寒,他應該發汗,那么可是發汗之后身目為黃,這個人啊發生黃疸了,
那么這是什么道理呢,這是由于寒濕在里而熱不退者,咱們這個頭前也講很多,所以在太陽
病這個階段,心下有水氣,表不解啊,你非先去水氣不可,頭前的例子很多了,像桂枝去芍
藥加茯苓白術都屬于這個,他里頭有停水,如果小便不利,那你吃解表藥是達不到這個要求
的,必須兼利小便,那么這個病呢也就這么個看法,完了我再給你們講,看法呢古人有些不
對的地方,那么這個熱不退,跟寒在里有關系,以為不可下也,這個黃疸這種病啊,一般說
是可下的,假若我們診斷這個癥候而不可下,他是純粹寒濕在里,這說明什么問題呢,古人
這個樣子看的,這個發黃證,他認為是有濕有熱,所以他叫做瘀熱在里嘛,瘀熱在里,這個
熱與水他叫做瘀熱,瘀血也叫瘀熱呀,這個熱,瘀血叫瘀血的,也叫瘀熱在里的,這個瘀與
水,他這個水和熱啊,相煉,這個病歷上有的就是,熱以水為巢,這個水以熱為巢,熱以水
為據,???的醫案上常有這些話,這是個現象的問題,那么如果有水,你不利水,這個熱
去不了,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那么古人也解釋這個道理,他說這兩個在一起他就瘀一
塊,就像咱們這個土和水淤泥,那么他要瘀起來,他就不去了,古人是這么個看法,那么這
個濕熱兩種東西啊,濕勝熱,這個熱隨濕化,咱們就是這一段說的,寒濕在里為不可下,這
個章也叫做陰黃啊,這個陰黃就屬于太陰,他就變成一個大便??,甚至于溏便,那么這個
時候呢你不能下了,就是用一種以寒濕中求之,他這個指的就是茵陳五苓,就是五苓散加茵
陳,這個五苓散是利尿藥啊,加上茵陳呢,就是治這個病,那么如果這個濕熱這兩個問題,
如果熱勝于濕,這個濕隨熱化就發現陽明病咱們這個茵陳蒿湯就是,這叫做陽黃,陽明嘛,
陽明,太陰,陰黃,陰黃指的是太陰,這個濕隨熱化,這個大便燥結,這個腹滿啊,發黃,
那么這個要用瀉法,那么后面這個茵陳蒿湯就是,那么這個呢只是熱隨濕化,濕勝于熱,那
么這個呢不要去吃瀉藥,當以寒濕中來求治療的方法,那么這段究竟是說明什么問題呢,拿
到現在來看,這個很像說的是黃疸性肝炎,那么這個病我們在臨床上常有,他在黃未明顯發
作以前,那就類似傷寒,所以現在我們在臨床上也常遇到啊,我這個肝炎,大夫給我誤診了,
他還盡說西醫啊,他到急診的西醫也是一樣的啊,那個時候看不出肝炎的,治了兩天發黃了,
就是這個,所以這個黃疸的發作不是開始一下子就有的,他先是也像咱們一般的感冒,無汗,
這個臨床上誤診啊不光是西醫,中醫是一樣的,當時就當是感冒,這個并不是錯的,這個沒
有關系,他是患者常這么說,給我診錯了,那么古人他說這個濕熱,是古人的一種看法,與
我們的治療是一致的,茵陳五苓也好,茵陳蒿湯也好,你看像這些方子,全是去濕去熱的一
個辦法,他好病,那么這個黃疸是不是就是這個濕熱造成的呢,這個不一定,就是這個癥候
的反映,他是有濕有熱,他是在這個病理上是有這個情況,但是他不是這兩個是主要因素,
這個現在的西醫是很給證明了,他是這個或者是肝膽管,或者是輸膽管,他是有這個阻礙造
成的,那么這是事實,你不可否認的,所以古人這個看法,就其治療,根據我們這個方劑的
治療,所以中醫先有??,他后有理論,他根據這個,他用這個茵陳蒿湯啊,或者是茵陳五
苓,他無一不是去濕解熱,才能治療這個病,那么肯定他是濕熱造成的,古人是這樣子來看
的,他是先有這個治療,那這個治療,那肯定是古人那一點點試驗啊試驗,所以中醫發展在
幾千年前了,那個時候限制了科學水平,沒有科學可以說,他不是在一個科學的一個理論基
礎上而演繹出來的這么一種治療的手法,他純粹是通過臨床,所以中醫這個東西就是經驗醫
學啊,他經驗出來的一套東西,怎么經驗呢,還不是拿人試驗的嘛,這肯定的,這一點毫無
隱晦,所以中醫最先發達是針石,古時候的,在沒有銅器以前,就用石頭啊,石頭磨個尖,
一樣做針使,所以咱們是針石,他這個人就是這樣子,有人他就有疾病,有疾病人就得對付
疾病,想各種法子了,那么這個也是,你看這個,所以現在臨床上也是一樣,古人說的這個
治療的方法,他通過實踐,這個是永遠不會錯的,我們也就是遇到這個證就是這個治療,是
準能好病,那么至于什么道理呢,這個就得參考這個近代的生理,病理更能好一些,所以中
醫的理論要提高,我覺得這個地方也是值得研究的。第二條也是,你看他這里不說是陽明病,
都是說的傷寒。
260 條: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蒿湯主之。
這個七八天,常有表傳里的時候,這個書呢,你看他這個日子也不是隨便寫的,他都根
據一般的這個常規,這個表證,四五天五六天,大概都從表傳到半表半里,這是常啊,就是
一般啊,特殊情形啊又當別論了,那么到六七日七八天,他都棄表傳里,傳里的時候是這樣
的,由少陽病傳里,也是七八天的時候,由表傳里也在七八天的時候,那么可見這個疾病的
由表往內傳哪,由表先傳半表半里時間最多,也有由表直接傳里的,也有,你像我們在臨床
上遇到的感冒,沒有幾天他是身上無力啊,他是高燒不退,但是他沒有太陽病的表熱像身上
無力,咱們這個傷寒論有脈浮細而嗜臥,懶了,這就是傳到半表半里,那這個時候的惡心啊,
往來寒熱啊,不愿意吃東西的一系列的柴胡證都有了,所以咱們用小柴胡湯,這是最恰當不
過的,與這個書上說的也是這種,但是又幾天了,他從半表半里近到里了,這個時候大便也
干了,舌苔也黃了,那么現在用小柴胡湯就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了,他這個既有柴胡證,也是
半表半里他并于里,就是少陽陽明并病了,咱們就要用大柴胡湯,大柴胡湯是兩解,既解少
陽,也解陽明之里實了,他加大黃了芍藥枳實,所以他這個幾天,這個日子啊,也不是隨便
這么寫的啊,這是按照一般常規,那么太陽傷寒七八日里,這個期間,常常是他由表傳里的
時候,那么這個時候發黃,身黃如橘子色,橘子這個身黃色了,是非常鮮艷,他這個熱啊的
表現啊,他就表現鮮艷,這個寒的這個表現就是表現這個黑褐,所以這個身黃如橘子色說明
這個濕少熱多,小便不利,腹微滿者,在古人他這么樣子看法,視這個黃疸的發生啊只有熱
就變成一個純粹陽明病的傳里的話,再有濕,他才能夠發黃呢,那么這個是絕對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水不得行于外,他就是留于里了,留于里啊這個熱又轉為里,所以這個熱和水兩
個又結合了,為瘀熱在里,腹也微滿了,腹微滿,一方面是里實,他這個二便不利,小便不
利他也是滿,但是只是微滿,不像大承氣湯,大實大滿,不是那樣的,可是這個呢,純粹是
寒濕的問題了,熱較于勝,所以他用茵陳蒿湯,茵陳蒿湯是梔子,大黃,茵陳這三味藥組成,
頭前有,一方面去黃,另一利濕,同時呢用大黃來通便去濕,那么他這個也是傷寒,所以他
開始是傷寒,看不出來他發黃,那么到七八天了,突然間發現了,這個跟上段都是說的我們
現在臨床上常遇到的情形,都像一般的這個感冒,以太陽傷寒的這個病證出現,那么這個開
始的時候就當一般的感冒治了,現在也是,那么到后來他發黃了,那古人對這個發黃,不管
是肝炎啊膽囊里面的一些問題啊,他這個他查不出來,所以中醫講辯證,現在咱們用這個很
多的一種科學的一種這個檢查的辦法,那古時候是沒有的,但是有這種證的一個治療是絕對
對的。(28 集完)(29 集)……檢查的辦法,那古時還沒有,但有這個證,對此證的治療
是絕對的。
261 條:傷寒身黃發熱者,梔子柏皮湯主之。
此身熱與表證的翕翕發熱的熱型是不同的,太陽病翕翕發熱,就象是熱籠罩著人的體表,
身發熱,則熱是從里來的,陽明病更厲害了,蒸蒸發熱。此外,身發熱則非指一般的太陽表
證的翕翕發熱。那么這類的表證如果發黃,用梔子柏皮湯主之。所以傷寒身黃發熱,身上有
黃而發熱,這類的沒有腹微滿,即上面茵陳蒿湯的內實,也沒有前面講的寒濕在里,只是熱。
這段文字是簡文。臨床上用此方,人特別煩燥,如果遇到這種黃疸,病人煩燥不安,但大便
不實,即大便通調,里不實,有熱而無寒,這就用一派苦寒藥就行了,所以用梔子黃柏甘草,
梔子黃柏是苦寒解熱的藥……黃疸的發生也很多,主要是煩,煩的厲害,所以用梔子為主的,
另外加黃柏。
262 條:傷寒瘀熱在里,身必發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
這個說是在表,就是說傷寒,沒說日子,沒有五六日、七八日等,就是在表證的期間,
假若又有瘀熱在里的話,雖有表證也必發黃,不是傳里的問題。根本里頭就有瘀熱,這個應
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這個方子解表除黃,也去濕去熱,瘀熱在里嘛,赤小豆去濕,生梓白
皮、連翹全是解熱之品,麻黃杏仁是解表的藥。這節的意思是,在臨床上遇到發黃的病,有
表證,發熱怕冷,頭項強痛等存在,這種發黃,要是無汗用此方。此方是以麻黃湯為基礎,
麻黃湯去桂枝,加姜,生姜發汗與桂枝差不多。但此無氣上沖,有惡心。有表證,有些惡心,
沒有氣上沖的樣子,可用麻黃湯去桂枝,換上生姜,另外給些去黃的藥,如生梓白皮、連翹、
赤小豆,就是去濕熱,以祛黃。即在臨床上黃疸在表,要發汗,在里,可用茵陳蒿湯,還有
梔子大黃湯,這個書沒有,在金匱黃疸篇就有。如果不在表,也不在里,而在半表半里,就
是小柴胡湯。小柴胡湯配伍茵陳蒿湯或配五苓散,無一不可,不配伍也行。如果用小柴胡的
話,柴胡證狀要相當的俱全,這也是金匱要略上說的,發黃而嘔,再有熱,就是小柴胡湯證,
即可用小柴胡湯。當然如果兼里實,可配茵陳蒿湯,即用大柴胡配茵陳蒿湯就行了。如果再
遇寒濕,就配茵陳五苓散。這里的表證是無汗的,要有汗呢?有汗就用桂枝湯加黃芪。黃芪
也去黃,也是金匱里面的??偠灾?,他這個書就是辨證,什么藥去黃,什么方子治療,在
臨床上也要根據疾病的反應,如果在表,即我們后頭講的,當發汗的,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如果根本就是自汗,也是表證現桂枝湯證的,發熱汗出,惡風這類的情況,就用桂枝湯加黃
芪。黃芪也去黃。如果是里證,就根據這幾個方劑,茵陳蒿湯,梔子大黃湯(即是梔子豉湯
加大黃)。煩的更厲害,可合用梔子柏皮湯。要是半表半里證呢,與柴胡劑里求之,大小柴
胡湯配伍相當的藥物都可以的。這都是臨床上常見的。到此把是明篇講完了。
……八綱分析呢,就是陽證在里,就病位上來說是在里,什么叫陽明病呢?不是什么特
殊個別的病,象肝炎、腎炎等為個別的病。與太陽病一樣,在此書上,病名都是一般的證,
什么病都可以得陽明病,陽明病不是單獨的一筆路病,有特征,什么特征呢?此書上分二段
說的,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這就是腑病,即是病實于胃腸之里,拿手按,有抵抗,甚至
有壓痛,即按心下的部位。有的陽明病只熱而不實,這個腑證就沒用了。它光熱,所以在陽
明篇里頭又提出一個陽明病的外證,沒有胃家實怎么辨陽明病呢?外證是身熱汗出,不惡寒,
但惡熱,這是外證。換言之,無論什么病,有胃家實或者有身熱,汗出不惡寒但惡熱之外證,
則都為陽明病。所以這二個,一個是腑證胃家實,一個是外證,這二個是陽明病的特征,可
以這樣理解它。凡是陽明病就得具備這個條件。臨床上把此作為判斷陽明病的標準。
這個陽明病怎么來的,我開始就說了,由太陽病不解而轉屬陽明病者,叫太陽陽明,前
面有,還舉例子,如脾約是也。在太陽病,由于治療不當,本因發汗而吃瀉熱,使熱陷于里,
也能轉為陽明病。即便依法發汗,如果病相當的重,也不一定在太陽病的階段把病治好的,
這在臨床上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真正的傷寒,傷寒為大病,大病好的時候全在少陽的末期
和陽明病初期,就在大柴胡湯、白虎湯的階段,甚至調胃承氣湯的階段可以好的。但在太陽
病的階段常常不好,即使治療得當,不過是殺一殺病勢,使病勢減輕,使轉里或半表半里,
不那么猛暴。一般輕病表證的時候可以好,如輕微的感冒,喝點姜湯也可好,就說弄點姜水
喝一喝,出點汗,吃點茶葉出點汗都可以好的。真正的重病不是隨便吃藥就可以好的,就得
按規矩,該用麻黃湯非用不可,用桂枝湯就不行,該用桂枝湯用麻黃湯更不行。所以此書辨
證嚴的很,不但要辨六經、八綱,而最后要辨到方證,方證就是咱們講的這套,即一個方劑
有一個適應證。不這樣則達不到療效。
所以陽明病,由太陽病傳來的,就有這幾種原因,也有些誤治,有些在太陽病的階段發
汗太過,喪失水分太多,里頭燥結,也有重病,在太陽階段雖然依法治療,但是在此段階好
不了,也是要傳里或半表半里的。如果傳里之后,陽明病已發生,太陽病還存在,這叫太陽
陽明并病。即太陽陽明是也,少陽陽明也是一樣的,少陽病,也有因誤治的,使邪陷于里,
而發生陽明病,也有的,你看利小便就是的,喪失津液太多,也使大便干,少陽病不可吐下
和發汗,只能用和解的法子,如果用發汗或吐下,(少陽病吐下則悸而驚),這個虛其里,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本來胃腸不虛,吃吐藥、瀉藥,虛其胃腸,外邊邪熱,趁胃虛,往里
頭去也發生陽明病。也有象表證而病重的,在少陽病,沒治誤,也有傳為陽明的。如果轉屬
陽明了,就是少陽病還沒解,陽明病已發生,這時叫少陽陽明并閏。即少聯聯明者是也。假
設說無論太陽轉屬陽明,還是從少陽轉屬陽明,而太陽少聯沒有了,只是陽明證了,就是胃
家實,就是正陽陽明。所以把陽明分成三個,特以設個問答。沒有少陽(19:20)陽明的痕
跡了,只是陽明病了,陽明病最終還是胃家實,即為正陽陽明,這個是就陽明的發生而分,
陽明有太陽陽明、少陽陽明、正陽陽明,這么一種說法而已,這個不是個重要的,方才說的
重要,陽明病有他特征。另外陽明病,在原則上怎么治療呢?如果里實當攻,當下,如果里
熱而不實,只有外證,沒有胃家實,這個不能吃瀉藥,只能清熱用白牙湯。凡是熱結于里需
攻的都是陽明病,咱們講太陽病那里頭有很多,結胸證是陽明病,所以放在太陽篇是不對的,
明明是說熱結于里嘛,水結胸脅,熱結于里就是陽明病,所以也得攻,且所用的方劑比大承
氣都猛烈,不過是攻水,一方面攻里實,一方面攻水,所以攻下這種方劑,我們可以看出來,
配伍什么就起什么作用。如幾種承氣湯,要想它去實水積滯,所以配厚樸、枳實,厚樸、枳
實這二味藥在健胃中常用的,平胃散不也是半夏厚樸嗎?它里頭有陳屎,就脹滿,就只是說
行氣消脹,其實由于食積的方面最多,所以配厚樸枳實就去宿食,燥屎等。配甘遂大戟芫花
呢,就下水,所以也用大黃,配合血分藥,如桃仁丹皮就下血,去瘀。所以在太陽篇就講到,
很多是陽明病,結胸證屬陽明,桃仁承氣湯證也屬陽明,抵當湯的更不用說,全是。不過是
在陽明病里頭,有些其它的關系,有兼發瘀血證的,有水濕結于胸脅的結胸證。再如瀉心,
三黃瀉心湯,大黃黃連瀉心湯,是不是里證,也是里證,不過它是下火。剛才說了,陽明病
里熱當清,但是由于火郁在那個地方不去,本經中說是熱氣,也得往下攻。所以大黃要配合
苦寒藥就能下火,現在用的黃連解毒湯都是這種情況。黃芩、黃連、柏子、大黃,那下火相
當有力量?;鹩艚Y在心下的部位就成痞,這個痞不是指胃虛衰那個痞。這是由誤治造成的多,
在表證的時候,吃瀉藥,雖沒結實,但熱陷于那個地方,心下部,這也是屬于陽明,是下火
的一種手段。還有頭前的瓜蒂散,也是里證。這個里證我可以這樣體會,為什么會發生里證?
人的身上是妙不可言的,當人有疾病了,就會對疾病抗議,內經上有,夫邪氣交爭在骨肉,
這就是表證的階段,此階段,邪與人的津氣在骨肉皮膚之間打仗,所以中醫老講正邪分爭,
這是指這,我們講柴胡證時,說的很好。在這打仗,但人的生理不是萬能的,雖有這種反應,
打算從體表解除疾病,事實上他解決不了,打不勝了,就想法往里鉆,變更御病的機制,就
發生少陽病,前面柴胡劑講的挺好,“血弱氣盡,腠理開”表證的時候,血氣盡量向體表輸
送,以攻邪而從汗解。這時,達不到目的了,人的體力有所不支了,就撤外邊而自衛于內,
就在半表半里的部位,就是胸腹前邊了,此時“血弱氣盡,腠理開”那不是虛,是把外頭的
氣血往里頭撤,而防衛里頭,所以邪氣因入,與正相搏結于脅下,這段解釋相當好,還是要
御敵。不過是換過方向。利用很多的臟器功能來解除疾病,即由呼吸道、泌尿系各個方面。
半表半里的部位,就是人身上這些臟腑之聚積之地。利用腑臟來解除,所以就發生少陽病這
么一種病理階段。如果這個階段也不行了,最后就想利用消化道解除疾病,消化道有二個方
面,一個是吐出,一個瀉下,所以把病邪盡量包圍到胃腸里頭去,此為里。所以疾病萬變,
反應到人體就三個部位,不是表就是里,再就是半表半里,所以疾病它有一定的規律,人體
解除疾病只這么三個方面。汗腺排出疾病,即是外邊作戰是最良之道,在體表上打,對人的
妨礙不大,所以表證死人很少,再打不了往里退,退到半表半里,借諸多臟器的協力,而消
除疾病,再不行就用消化道,嘔吐學業一下,來驅除疾病,但都陷于人的自然力量,達不到,
怎么辦呢?所以中醫講順勢利導,即順病勢。所以達臨床上要淀粉枚觀察,萬其瓜蒂散寫的
最好,說心里頭慍慍欲吐而不能吐,說明病理機制打算吐出而去病,甚至于氣上沖咽,而不
得息,光有這種反應,又吐不出來,故此時一吐準好。所以傷吐多者不可,病勢是向上走,
當順勢導之而出才可。陽明病階段,雖把病整個集中到胃腸中,反倒發生不大便,怎么辦呢?
大便不就好了嗎?(31:18)我認為涌吐的方劑或瀉的方劑都是去里實的手段,在上面根據
病的趨勢,欲噦者噦之。不往上噦,使上吐是不對的。
這是總結陽明病,所以疾病萬變,由于人身上有這么一種御病機制,所以這個病不出于
表、里、半表半里,人的生理是萬人皆通。所以反應出的病,就有一定的方位。這個六經,
所以有用,就得沒,不是說傷寒病有六經,萬病都有六經,六經就是表里,半表半里三個病
位,它反應出二類病情,一個太過的陽,一個不及的陰,所表有陰陽,里有陰陽,半表半里
也有陰陽,就這么六個基本類型,這是不會變的。古人發現這個也是經過千難萬困的。這個
在臨床上是不是這個,也的確是有。不過在三陰篇的這個病,發生的比較少,那都是病比較
嚴重的,才有這種情況,三陽篇是常見的,所以三陰篇的解釋,大概就隨便說了,因為找不
到一個很好的現實的說明嘛。三陽篇在臨床上天天看見的。這說的陽明病的治則方面,整個
的把它擴展看一乍,可能是這樣的。這個治則是個原則的東西,那么它這個書,怎么治病呢?
還往前頭分析,就是辨到具體的方證上,所以他這個書講辨證辨脈并治,不是只辨到六經就
完了,如瀉的三個承氣湯和麻子仁丸,用錯了就不行,非常的細。白虎湯里頭有白虛湯與白
虎加人參湯……,(36:22)不來用它那也屬于誤診的,這個都是代夫的責任了,所以這個
書哇,把大承氣湯反復來論,既要有潮熱,又要有燥屎,才可用大承氣湯。那么大承氣湯不
要誤會它,只要是燥屎就可以用它,是不對的,而是以燥屎,即大便硬作為用大承氣湯的火
候或標準,不為大便硬而設。所以這個書好,特以大便硬提出很我了,由于汗出多而大便硬,
沒有發熱的情形,這個瀉不了,所以有蜜煎導一類的問題了。就是厲害了,人平素津液虧,
萬其是老人,老人得習慣性便秘最多了,津液虛,這個便秘也攻不得,陽蝎于里嘛,頂多用
麻會治脾,麻仁丸就是麻仁治脾的方子,這也是大便硬,這不是用大承氣湯的目的。大承氣
湯既要大熱大實,實到什么程度呢,大便硬就行了,不到大便硬的程度,不可用大承氣湯。
另外大承氣湯不要老守常規,所以三個急下癥,一個是“目中不了了,睛不和”,二個是“發
熱汗出多”,這也了不得,馬上津液脫盡,也得急下,此時別管他大便硬不硬。三個是發汗
后當時就腹滿痛,又滿又痛,病勢來的兇猛,這得急下。所以為醫之道,既要謹慎,也要當
機放膽,才能治病。那得怎么辦呢?古人的東西,也實實踐,就這些東西得掌握,不是在原
則上,立法就可以治病的。
再就是三個承氣湯是有些不同的,調胃承氣湯,擱個“調胃”,就是胃不和有熱,芒硝
是寒性瀉下劑,此方以大便干,以熱為主。小承氣湯,也是大便干,以滿為主,有厚樸枳實,
還有大黃。調胃承氣沒有枳實厚樸,小承氣去熱差的多。大承氣湯既能以芒硝治發潮熱,又
有厚樸枳實去滿。能去大熱能去大滿,量也重,同時大瀉下,此藥特別猛峻。
這里頭茵陳蒿湯不是只要是發黃,就為陽明病,可攻的。如“寒濕以為不可下也”那不
屬陽明?。?2:16),茵陳蒿湯就屬陽明病。在金匱內梔子大黃湯也屬陽明病,皆為現出陽
明證候的發黃,根據陽明病的法則治療就可以了。再者不是在陽明篇的方劑都是治陽明病的,
陽明病在治療也有一定的方法,有表證在的話,雖有陽明病不可攻之,必須先解表。所以桂
枝湯麻黃湯擱在里頭,全是表不解,都是屬于并病之類的,先解表。其它的方子也有如獵苓
湯是利小便的,這些都是比較,比如陽明病里熱他喝,獵苓湯也渴,在這里還作一個比較的。
大陽篇也是一倦。尤其是四逆湯。(30 集)今天咱們就講少陽病。
第五章辨少陽病脈證并治
263 條: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陽病就是半表半里的一種陽性證。陽熱在半表半里的部位,半表半里就是胸腹腔間,
不能入里,也不能出表。熱邪在這個地方,只能順孔道往上涌,往上來。所以口苦咽干都是
孔竅的地方發生熱象。口苦,少陽病見口苦,最常見不過。臨床上病人口苦肯定是柴胡證。
咽干,內有熱,咽也干,熱往上亢,目眩就是頭眩暈。
也就是說在半表半里的部位充斥熱邪,口苦咽干目眩,這一系列的問題是一個必然的反
應。所以拿它作少陽病的一個特征,是比較正確的。但也有不足的地方。這段的意思是這樣
的,少陽病不是特殊的病,只要在臨床上遇到口苦咽干目眩,這一系列證候,可以肯定是少
陽病證。這是辨少陽病的特征。
264
條: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少陽中風,意思是太陽中風類的病,而傳入半表半里而發生的少陽病,也叫少陽中風,
就是由太陽中風證而轉屬少陽病叫少陽中風。二耳聾,無所聞,目赤,這與上面講的口苦咽
干是一樣的道理。熱要是甚者,不止于口苦咽干目眩而已,有的時候身與目也發生熱亢的證
候,身熱的甚則聾,目熱的甚則發昏,所以這在少陽病里是經常遇到的。一般是口苦咽干目
眩,甚者有時候耳聾目赤,所以柴胡劑五官的證候常有用的機會,尤其耳聾目赤,大概這種
應用柴胡加石膏的法子好。胸中滿而煩,有二個看法,一個為胸脅苦滿互詞,而煩,柴胡證
喜煩,也就是說熱往上沖,上面基于耳目口咽,由于往上沖胸中也滿,由于熱往上沖關系也
煩,這么講也可以。說他是柴胡證的一個征候,即是胸脅苦滿而煩。前面柴胡講了,在這只
簡單的說一下。柴胡四證:胸脅苦滿,心煩喜嘔等。在這把胸滿而煩放在一起,言外的意思
是這是柴胡證。這個初傳少陽而發生的小柴胡湯證。小柴胡湯前面講多了,不可吐下,半表
半里,病不在里,在里而實于上而可吐,實于心下可以瀉。不在里當然不可吐下。病邪沒在
胃湯里,吃瀉藥只能虛其胃腸而已。胃虛,如有寒飲的話則乘這,而心下悸而驚,驚則是燥
的意思,驚燥,比一般的煩厲害了,這部是病陷于里的一種證候,甚而驚燥。也可以這么講,
古人說氣虛也悸,這是指心臟說的,那么葉下傷氣,氣虛則悸,吐下也亡津液,喪失血液,
血液不足,則不足以養心,也驚,這是根據咱們的看法,古人說是心主神明,這個驚是指腦
系的問題,這也講的通。
總而言之,太陽中風而有耳聾、目赤,再有胸脅滿而煩,也是柴胡湯證,當然是不可吐
下,吐下虛其里,邪趁里虛而趁里虛而內動,則進而為悸而驚。
265 條: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
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而悸。
頭痛發熱,是太陽病的征候,但太陽傷寒,脈不應弦細,應浮緊,再加上頭痛發熱,肯
定是太陽傷寒。病在外脈浮,病在里則脈沉,此脈弦細,不浮不沉。每部有三候,浮以候表,
沉以候里,弦則中以取之,不浮不沉,指力一般,不輕不重時感覺脈比較直,浮取則感覺不
出來。這個弦就是少陽脈。但是脈弦有多種多樣的,不是脈弦就是少陽脈,浮弦與浮緊差不
多,為表實的一種證候,沉弦,為里,肚子痛也沉弦,弦也應拘急的現象,如少陰急痛,脈
沉弦。中間的,不浮不沉的弦,中取的半表半里的,此處比較實為少陽脈。而細,前面講過,
“太陽病十日已去,脈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細就是氣虛血少的脈,就是津液虛。少
陽病,前面講的,柴胡證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即表證的時候,脈浮緊為傷寒脈,
血液充斥,津液充斥,所以脈非睥緊。在少陽病,血氣都往里面退,退到里面去,所以在表
的脈就細了,不充血了,體液不在外邊了,所以脈又弦又細肯定是少陽脈,頭一段沒提出少
陽脈,在這里提出少陽脈,本來是頭痛發熱,太陽傷寒有此證,但脈浮緊,現頭痛發熱,脈
不浮緊,而弦細,所以說屬少陽,這一段很有用意,一個是要辨別少陽病與太陽病就相似點
進行鑒別。所以頭痛有熱,一看就是感冒,這個感冒是在表還是在半表半里,在表可發汗,
在半表半里不可,所以辨證也是這樣,如果病疑似之間證是可疑的,但是要取之于脈,看一
看。這段就是這個樣的。所以這段不是太陽傷寒,而屬于少陽。(14:23)它擱個“傷寒”,
當然開始可以是太陽傷寒轉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既轉屬少陽,不可發汗,所以一樣的癥
狀頭痛發熱,有可發汗,有不可發汗。這個就是中醫辨證的精神,這里你發汗就壞了。少陽
病不在表,攻表不行,白讓它喪失津液,這樣就傳里了,胃中干,就說糊話了。此屬胃,就
是屬于陽明胃了。那么此時得治胃,胃和則愈,我們用藥使胃和,如調胃承氣湯,小承氣湯,
看癥候,這個地方不是治療的問題,使之胃氣和,這個譫語可以好的,前面已講了。如果不
這樣,胃不和,就不只是譫語,更要悸而微煩,煩而悸,煩就是煩燥,不但譫語而且煩燥不
寧,而且心有悸動,里熱盛也可讓心臟悸。那么前后二段是沖原則上來說的,既是少陽病,
不可吐下,也不可發汗。另外在此條又提出少陽脈,脈是弦細,有時候病已傳少陽了,可是
與太陽證候相似的,前面講過,柴胡證但見一證必是,不必悉俱。雖然提出頭痛發熱,可是
臨床上總有惡心,胸脅滿這些問題,它只是就痛發熱,這一項問題,而區別太陽傷寒與少陽
病的不同,這很重要,從這里看,柴胡劑治頭痛,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我在臨床上不斷用這
個方子治這個病,如一般的病毒性感冒就有這個情形,就象乙腦那樣的痛,如果這種情況現
柴胡證,用小柴胡加石膏是極有驗的,我治很多很多的。如果現大柴胡湯證,舌苔也黃了,
就大柴胡加石膏。所以柴胡證的頭痛挺常見的。通過這一節告訴我們,柴胡劑治頭痛,這我
用得很多很多的,有一個腦腫瘤病人,開刀后發現是骨質的,不能動手術,腫瘤如棋子大,
用針頭都刺不進去,后來封上,后來找我看,也是用此方,用的大柴胡、桂枝茯苓丸加石膏,
上次講柴胡劑的時候講了,現在還很好的。所以頭痛,柴胡證很多,各種各樣,但是必發熱,
還是有熱。
266 條: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滿,干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
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
這是總結上二節說的,不管是中風,還是傷寒,本來就是太陽病,而在太陽病的階段不
解,轉入少陽之后,首先要發作小柴胡湯證,脅下硬滿,干嘔不能食往來寒熱,這都是小柴
胡湯證,脅下硬滿,就是胸脅苦滿,用各種說法來說明脅下的狀態,苦滿,以滿為苦。滿是
什么形狀呢?這里說了,硬滿,脅下有抵抗。干嘔不能食,心煩喜嘔嘛,同時往來寒熱,很
明顯的柴胡證俱。這時也沒經過吐下等誤治而脈沉緊者,沉緊是里實的證候,雖然有里實的
脈也不能吐下,這里尚未吐下,也不是隨便說的話,是根據脈沉緊,因為脈沉緊是很容易誤
治的,對柴胡的證候搞不清……(23:10)情況仍然可以用小柴胡湯。
上面四段對少陽病的治法,只提到小柴胡湯,可是前面講的很多了,如小柴胡湯,大柴
胡湯,柴胡桂枝湯,柴胡桂姜湯,都是的,如果在半表半里的地方,靠近外則偏于有證,如
柴胡桂枝湯,既小小柴胡湯證又有桂枝湯證,就是太陽與少陽并病,近于表,即表證未罷,
也即太陽少陽并病,如果已經傳里,但柴胡證還存在,即少陽陽明并病。所以全要掌握少陽
證,少陽證不可吐不可下,但是要在一個方劑里面同時二解表里或者二解少陽陽明。如果不
用柴胡劑,而單獨用解表劑或祛下劑是不行的。所以講柴胡桂枝湯,治太陽病沒解而少陽病
發生了,這是表里雙解的法子了,但是可不可以用其它的麻黃劑呢?當然可以,尤其葛根湯。
與小柴胡湯是常并發的。尤其是小孩子的感冒,一來了,表證很輕,同時有半表半里證,胸
脅滿,嘔吐,有時甚至有下利,如果有這種情況,就把表,半表半里的方了一起用,是不會
錯的,這個我常用,不但我常用,我有一個屯常,就用小柴胡與葛根湯合方。所以研究這個
東西既有這個意思,也可以引伸。既有柴胡桂枝的合方,也可以用柴胡、麻杏石甘湯合,或
小柴胡與葛根湯合方,都可以。根據證候,這個在臨床上常用。
這幾段,它擱個小柴胡湯,旁的為什么說呢?這病由太陽病初傳少陽的時候,小柴胡湯
證,這臨床上的,旁的不說了,都在前面講了。氫少陽篇,段落比較少,前面都說了,在這
里提一提就夠了。把小柴胡擱在這里,就可以聯想到小柴胡加芒硝、大柴胡湯、柴胡桂姜湯、
柴胡桂枝湯。
267 條: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譫語,柴胡湯證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
之。
這以前對柴胡證,論的很多了,如果發汗和吐下,柴胡證不罷呢,雖然下之,不為逆,
還可以用柴胡湯,前面都講了。在這里,說是變成壞病。這里說前面沒說的,又變個方法說,
若已經誤吐,誤下,誤發汗,誤用溫針,熱不能用溫針治療,病人已經譫語了,柴胡證罷了,
再用柴胡湯不行。此為壞病,這是通過誤治而造成的壞病。所以中醫的辨證就是現實,昨天
的病情與今天沒關系的,但是可作為病證的參考,但不足以為憑,今天有什么證就用什么法
子治療。這是治壞的病,要看現實,知犯何逆,這個“知犯何逆”,各注家解釋不很多,一
個是說這個逆是汗所致的,吐所致的,還是什么所致,就是弄清楚什么原因造成的這仆逆。
這種說法失妥當。辨證要根據現況,是說的這個,是什么證就用什么方法治療,這是對的。
是調胃承氣湯證,譫語嘛,已經入里了,還是白虎湯證,還是小承氣湯證等。
268 條: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
三陽合病就是既有太陽病,又有陽明病,再有少陽病,同時發作,不是有前有后,這就
為合病,有太陽病則發熱怕冷,陽明病大便干等,再有少陽病口苦咽干等情況合在一起,叫
三陽合病,同時發作,這是就證候上說的。就脈上來說,是三陽合病,脈浮是太陽脈,脈大
為陽明脈,上關上,靠關上一點,叫上關上。上關上以候心下之疾,金匱里有,積聚一篇,
說“上關上以候心下之積,”我們講少陽病在胸脅,主要在脅下,脅下與心下,在上下的部
位上說是相當的,因此上關上以候少陽之邪。三部九候,三部:是上以候上,下以候下,中
以候中(34:15),這時粗糙的說,細說就是“夫診脈大法,當須太過不及,”就是征瘕積
聚講的,非常的好,浮大之脈,顯現于上關上,沖脈上說的,上關上候少陽之邪,這個地方
脈浮大是少陽有熱,所以就脈上說是三陽合病。這個三陽,我們一會討論討論。
陽性癥是亢奮的熱性的,這里三陽都是一個熱,就是表里內外全熱了,在內經上有一句
話,報食少火,壯火食氣?;鹨稽c沒有,不行的,少火則人的氣能升,但火大了,傷人的氣,
故壯火食氣。三陽同時有熱,內外表里,就是壯火了,傷人氣者,所以但欲眠睡,目合則汗,
這個氣。再說就是熱蒸的一個現象,內外具熱,這個人昏昏欲睡,而盜汗出,目合則汗為盜
汗。
269 條: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躁煩者,此為陽去入陰故也。
六七日是由表傳里的時候,前面有傷寒五六日,無論是中風或傷寒都要傳半表半里,六
七天是傳陰明病的時間。無大熱,熱結于里,外無大熱,前面講的陷胸沁證,也有這種情況,
外無大熱,熱結于里頭了,其人煩燥者,這個表熱表不解,人就煩,這個熱在里,也煩,更
煩,所以燥煩,燥是驚燥,即燥擾不寧,不寧靜,煩者熱者,再有熱,這個熱不在外,外無
大熱,而且六七天的時候有這利情形,肯定熱傳里了,此為陽去入陰故也,古人說陽主外,
外沒有了,入里了,這個應當指表里說的。這段按理說不應當放在這里。他認為這里講的是
病傳了,說太陽病,由傳入半表半里,再傳入里,有這么一種情況,另一種情況呢,太陽病
有直接傳里的,這段說的是這種。頭前已提出來,又中風又傷寒的傳變,可是一樣加小心,
在六七天傳的時候,傷寒直接傳里,這與少陽病無關了。
270
條: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也。
這段肯定是王叔和搞的,這里是說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四日應該傳太陰,
這里說傷寒已經三日了,這里三陽為盡了,三陽已傳遍了,四天應傳太陰,太陰是什么情形
呢?下邊有了,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其人反能食而不嘔,說明沒傳太陰,這是根
據內經的話,此為三陰不受邪與,既沒傳太陰,也沒傳少陰、厥陰。遞傳嘛,根據這個說法。
這個三陰不受邪也。這個病可見在陽證這個階段會好的。這個與張促景不相符,此本書里,
太陽有傳陽明的,所以在陽明篇里寫的比較清楚,陽明病有太陽陽明,少陽陽明,何謂也?
太陽陽明由太陽直接轉屬陽明的,也有從少陽轉屬陽明的,沒有再從里往外傳到少陽的,全
是從外向里傳,前后是一致的,這一段里不是的。所以這書壞呀,王叔和這個人是好人,對
中醫有功,如不收集張仲景的遺論,恐怕現在沒有傷寒論,但他不好名,自學態度好,但他
把主見加在里面了,就在傷寒例他提了,說自己做的,象平脈,辨證都是他的,與脈經都差
不多,他不說他做。這里也是?,F在注家注解傷寒論都根據內經,王叔和是頭一個。成無已
本前面有傷寒例,趙開美本沒有,知道是王叔和的,給刪了。成本內的傷寒例的幾章,與后
面也不一樣,那是王叔和的,他是自己說的,頭一句話就是陰陽大論曰,所以傷寒論,大家
都認為是在內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王叔和首先是這么看的,從傷寒例就看出來了,由于有
傷寒例,所以后來出傷寒論序,這個序方言說“撰用素問,九卷,陰陽大論”,全是說王叔
和的傷寒例,可見這個序方言在王叔和那時還沒有,那的書也不是分為二本,如金匱前面的
序方言就看出來了,發作的時候,他這個書哇,前是傷寒,后是雜病,第三部分就是方,把
傷寒雜病的方都放在后頭,這個恐怕是原來的本。到后晉末的時候,到南北朝時,亂的很。
此書大概在宋時就分開了,林憶等發現,那時先發現這本,金匱是后發現的,從林憶的記載
就看出來了。所以那時此二書就分開了,在王叔和時并沒分開,可王叔和也沒那個序,怎見
得呢?你看黃甫謐就看出來了,此二人所生的時代前后差距非常小,黃甫謐很贊美王叔和,
說王叔和造仲景遺論甚精,用字多也,而且說仲景是從論廣湯液而來的,論廣湯液為數十卷,
說晉太醫王選論甚精,用字多也??梢婞S甫謐也沒見到此序言。你們想想咱們看書有序方言
說是撰用素問九卷,就不會說是從論廣湯液。所以黃甫謐那時沒那序。這個序言恐怕是在南
北朝五代時,看王叔和的傷寒例,那時是一本內經,所以才出個假序,此序言是假的,文字
與這里頭一樣。所以研究傷寒附和內經,越附和越吃力,一會兒后再談此。
王叔和在這里加以補充。這段與下段全是的。
271 條: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
傷寒三日,理應轉屬少陽,脈不但小而且弦,只小而不弦是邪已微,那此病是要好的。
這也根據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說的。(47:48)
272 條: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
這個每篇后頭都有這么一句話,這個也是屬于王叔和的,是照例的文字,這個是不是準
確的沒考驗。但沒有什么大意義。
到這里少陽病講完了。這個書只是在原則上講的少陽病的特征,由中風傷寒傳來的,這
種情況由中風來的,中風多熱,不止于口苦咽干目眩,甚至于耳聾目赤,但傳入少陽,都胸
脅苦滿,而煩。要有這種情況,柴胡證不可吐下。傷寒也是一樣的,意思更較含蓄的多,一
方面給太陽傷寒與少陽病的一個,就頭痛發熱,鑒別的一個法子,癥候是一個,但要辨脈,
脈弦細,把少陽脈也說出來了。那這一系列都是原則上的,治法提出小柴胡湯,言外其它的
柴胡劑,也是都在前面講了。至于后頭合病也是略略一提。前面合病也,無論是合病并病,
依法應主治少陽,偏于表的,可以柴胡劑與解毒劑合方,但是只是發汗不行。偏于里的用柴
胡劑兼攻里可以,只攻里不行。所以要前后看,就明白了。
再把三陽篇總結溫習一下,……在中醫辨證上主要是陰陽,由于病的發生,脈法也是這
樣的,不太過便不及,全是的,證候也是。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陰陽就是矛盾的二個方面,
上、下就是一對矛盾,上是積極的方面,前后也是一樣的等,把積極的一方面叫陽,把消極
方面叫陰,這是古人講的陰陽,給矛盾的二方面起的,在癥候上什么叫積極呢?就是興奮的
發陽的熱的等。抑制的陳衰的消極等為陰證,在臨床上確實能體會,所以病的發作只是二個
方面,如測血壓,不是高就是低了,不高不低,血壓就一定,所以一有病生理機能要改變,
首先改變就是代謝機能,亢進的方面發生陽性癥,如痛呼叫等,脈也是大、浮、實等為太過
的情形,這叫陽。有的病發作消沉的樣子,如昏睡不醒,身涼,脈沉微細澀為不及,為陰。
這些陰陽哪來的?還是生理機能的關系,主要是代謝機能,有病就使機能改變,就這二個方
面,一個是太過,一個是不及。首先病的萬變,就這么二類,不是陽就是陰,不陰不陽就沒
病。這種病的反應,古人看癥候反應,反應在表,表即體表,即軀殼,身痛、頭痛、關節痛,
都在體表,就是反應在表上的陽證,就叫表陽證,即太陽病。這種陽性證反應到里,里很好
體會,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從這就知道里就是指消化道里面,就叫里證,也不在體表,
也不在消化里面,叫半表半里證,就在胸腹前邊,一切臟器都屬于半表半里的方面。這就是
頭前說的三陽證,什么叫陽證,可證的反應,著落有個處所,就是表里半表半里。古人通過
臨床是經過很長時間看出來的。疾病就這二個方面?!栕C呢?我們講三陰呢,就是三
陽三陰證。古人限于科水平。這個就是六經的問題,所以搞出個六經來。本來太陽就是表陽
證,陽明就是里陽證,少陽就是半表半里的陽證,古人給它起個名,叫太陽,陽明病,少陽
病。為什么病只反應這么三個方面?還有別的嗎?這個值得研究。古人也看出來了,人體遭
受外邊的侵蝕,就要抵抗,就是正邪交爭,我認為這個是中醫的大發現,也就是說人有病了,
不是疾病完全進的反應,是人機能與之斗爭而造成的癥候反應。古人這么看的,這個很有道
理。對治療也有指導必要。內經上曰:人之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出汗是谷氣,
谷氣能化成精氣,精氣是養人的珍貴的東西,即是營養成分,飲食入胃吸收后的東西就是營
養成分。汗就是這么生的,然后說正邪的分爭,說的非常好,今邪氣交爭于骨肉,在表的時
候,即外邪與人的精氣在體表打仗,交爭于骨肉,即軀殼。而后汗出者,出了汗,就是精勝
也。機體勝,所以出汗了。真打勝了,不能再發熱,汗來之于谷氣,打勝了,胃當然很亢奮,
能吃而不復發熱?,F在呢人不能吃,熱來了,就說明打敗了,就是津卻邪勝了。出汗是津氣
泄于外,再不能吃,津氣不能補益,只是邪留在里頭了。這一段說明什么?內經這段很精,
就說人在表的時候,人們用水谷之氣與外來的邪氣在體表抗拒。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太陽
病特征,為什么脈浮頭項強痛?脈浮即里頭充血了,不是血多了,是體液盡量向體表輸,打
算出汗,生理學上有,要出汗前,毛細血管都擴張,則內部水分盡量往這里來,所以血管達
到極充血的情況,尤其上半身最厲害,腦袋脖子等充斥更兇。筋者崩起來,越往上邊越痛,
所以頭也特別疼,他那就是個壓迫性的疼痛,上邊最厲害。這就是要出汗,不得汗出的一種
情況。脈浮,頭項強痛,為什么怕冷,他不是寒來的,(30 集完)31 集他是由于液體的往
外來,充斥于體表,這個熱也在液本里頭呀,他這個體表體溫呀特別加高。我們平時與外邊
空氣的接觸啊他是一定差距,這陣加大差距了,本來外邊也沒風沒寒的他就感覺寒的刺激。
他是這么一個,所以咱們古人呢常常拿現象當本質,惡寒呢就是受了寒了,惡風就是受了風
了,這是不對地。他應該是這么解釋。這個就說明,人體打算出汗,他出不來。咱們講麻黃
湯不有個陽氣重(zhong)故也。盡量的把這個體液向外輸送,都在體表上呢,人發燒受不了,
腦袋疼的亂蹦,他就出不來汗,那么桂枝湯他講出汗,雖然出汗,他這個精氣呀,不足以祛
邪,出了汗了,這邪氣反倒深入了。桂枝本為解肌呀,他還是想讓他再出汗,但是他不是像
麻黃那個辦法,他要加強精氣的。所以這個地方啊,那么咱們講的是太陽病,那么少陽病也
是一樣的,陽明病也是一樣的,全是正邪紛爭,咱們講那個柴胡劑也講了,血弱氣盡,腠理
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于脅下。這個打仗地,他如果在體表支持不了了,這個正啊沒
有勝邪的機會了,他也沒那個能力了,人的這個身體的這個這個良能啊他始終都不退卻,奮
戰到底,他是這樣的,他不過是轉移戰線,在表不行了,他退到胸腹前間,他干什么,他借
用這些臟器一切的阻止的功能,共同的來把這個病邪驅逐出去,由呼吸道呀,由泌尿系呀,
等等各方面,他利用這些器官,利用肺利用腎等等的,所以把這個病邪呀,正氣也往里邊來,
他這樣奮斗的。那么里也是,他把這個病邪正個包裹在胃腸里面,想用吐下,這些自然的官
能把它解除,他這個我們好好想一想,在這個集體驅逐疾病,只有那么三個,只有這么三個
方面,再沒有了,這就把這個,把這個疾病的反應啊,固定到一定的病位上,他不是在表就
是在里再不半表半里,他沒有了,這個人的體質呀是萬人皆同的,這個構造,自然的構造都
是這樣的,所以這自然的就這么三個方面的病情反應,這個病情反應都全就是在人的這個機
能和這個病邪交互作用之下而搞出來的,所以中醫挺笨這個事兒,可是他搞這個東西是挺妙,
古人得來也是不簡單。所以這個表里半表半里是這么樣的,沒有再有其它的方面了,那么古
人看到臨床上那也是通過很長時間的,哦,總結出來了,有這么一種三陽病,各有一定的證
候,可是限于當時的水平,沒有其它可借助以理解的,他就是主觀想的,這時還有一種經絡
的關系,經絡受邪,所以這個東西很耽誤事呀。那么現在呢咱們不應該這樣了,不足以證明,
這個經絡是什么,就是血管,你看內經上說不就是血管子嗎,血管受邪旁處都不得病,單這
個血管還單通膀胱的這個血管,哪有個事呀,這東西講不通的東西,古人沒辦法,這限于當
時的科學水平嘛,哎他就這么想。中醫的發展是先針灸呀!這也可能呀,他利用自然的東西,
所以砭石嘛,拿石頭磨個尖子他也砸吧腦袋。他這個疾病危脅人,人老想要對付它,他逐漸
的,針灸先發展,由于這個針灸穴道的關系,他搞出他這么一套規律,這種規律他也客觀存
在,可是一旦發病是不是它發的病,就成了問題了,尤其咱們這個,所以我們研究這個傷寒
論我開始就說了,你像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這種三個征候確實存在,它是客觀存在,古
人通過實踐發展的,它永遠也不會變的。現在咱們臨床上不常遇到這事嘛,你看頭兩天是太
陽病,過兩天他身上也疲倦了,發燒不退,口苦,胸脅滿,惡心,這就是少陽病了嘛,這咱
們常見著啊,古時候是這樣,現在是這樣,未來還是這樣,不會變的。所以這個他是一個自
然科學的,他是一個自然存在的自然規律,這個不會變的,所以咱們講中醫有些先生們,中
醫不講陰陽五行,不講臟腑辨證還有東西了,這是瞎說的,有東西,那么這個規律這不就是
嘛,再這個規律上來治病來,現在西醫還不會呢你可知道,這東西挺妙的,咱們好好研究辨
證施治這精神,很了不起。你看看吧,太陽病想以汗解不能汗解,咱們就發汗,那么正與這
規律相適應。所以這個實踐里出真知呀,他這個沒人提還是散風啊,祛寒哪,等等地還搞這
個呢。但是真正地通過古人這種客觀事實,我們應該怎么認識它怎么把這個理論更提到現實
上來?,F在大家都不想這個,非講那套不可,講那套把那個中醫講完拉倒,他那套東西不行
啊,尤其咱們現在,決不能??茖W而言,這個是很重要的事,科學經過百般試驗的,你還想
啥,你也瞅見那個病菌了嘛,你還直搖腦袋說沒有?人家傷寒論,什么傷寒桿菌,人家給你
看,你看看對不對,你說那不是,那是風那是寒,這是受了寒了,積久化熱,你這東西不行
啊,所以中醫這個問題啊不是太簡單,他是這個自然規律是對的!所以咱們講這個三陽,回
頭咱們好好大家討論,研究這個事。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他的治法,發病的機制,都可以
研究的,這個東西。所以傷寒論這本書啊,證應該好好研究。那么他這個書好在哪呢?好就
好在不是張仲景自己做的,所以這個閉門造車的書是不對的,黃浦謐說這個書是論廣湯液的,
我認為這是對的,那個湯液經啊,在漢書上有這個,那么這個湯液經是不是伊尹做的,也不
是。就我們這個內經也不盡是黃帝歧伯呀,他這個中醫發展是很久很久的呀,那對我們來是
無量數的醫學貢獻,那積很長的時間,通過實踐搞出來的。那么那個時候呢書寫困難,他那
時候拿竹板子刻,這還是有字呢那以前更不用說了,所以中醫發展相當久了,也沒人知道由
誰發展起來的,他本來就不是一個人嘛,內經也是,總結前人的,擱到黃帝歧伯,其實是不
是這么個事啊,叫我看這都是歪曲歷史,這全是前人的長時間的反復的總結出來的那個東西,
本草也是,那也不是神農啊,可是后來做書的人啊,我那時候做書也是,你說誰發明的,他
也不知道誰,就得找圣人。所以那時候也可以說是給這封建勢力服務吧。有的圣人生而知之
嘛,如果是圣人的生而知之,那當然是了,這像咱們不是生而知之,他不是。這個湯液經這
個書啊,他就是記載咱們說的六經這個辨證這種東西,哪個方劑,他是以方劑為主了。張仲
景根據那個時候,可能張仲景這個人啊是這個湯液經的杰出的傳人,他是有所整理,有所發
揮,所以黃浦謐也說,論廣《湯液》為十數卷,也沒說他是照抄的,但是古人這種結論是從
那書上來的,那么張仲景呢,你看他這個方劑,你就看出來了,你看桂枝加芍藥湯,他說本
云桂枝湯今加芍藥,可是這個加桂可能是他的,那個本來的方劑呀還是擱本地擱著呢,他給
你注明,全是,非常準。我認為他這個書啊,決不是他自己,個人沒這么大的精力,中醫這
個東西他是通過實踐搞出來的,通過實踐,一個人他的壽命多短哪,那你把那個還能把這個
病的一般規律都把它搞清楚,還能試驗出來某種方劑對某種具體的證治,百試百效的,或者
是都試驗出來,哪能??!一個人他不可能啊,(13:28)你就拿這個脈吧那也不是一個短暫
的時間就把他發明出來呀。所以那也經過極長的時間,不過到這時候之前,就是湯液經,那
個問世,中醫這套辨證施治呀那就是長成了,那當然也不是一個人的,那就是積以前的結論,
所以中醫他是這么樣一個發展的。那么現在最可靠的呢就是這個方法方式,所以咱們講這書
啊也把它擺清楚,今天咱們就這樣子,把這個三陽病擺清楚。那么古人的一個看法,我們知
道他跟內經不一樣,你們回頭看看內經,內經是這么說的,他說這個六經呀,遞傳,由太陽
傳陽明,由陽明傳少陽,咱們在臨床就沒看到過陽明傳少陽的病,沒有;更沒有六經治完了
回頭再傳太陽,更沒有,所以他不是從內經上來的。內經還有一點也不是。內經說太陽陽明
少陽三陽皆主表,可汗而已,他這個說陽明不可發汗少陽不可發汗那他怎么能是,所以我們
我們這都是可以討論的,那么他什么方法呢?第一個它是由表及里,由表及半表半里,可能
這樣,也有從半表半里再及里,這是他的規律,所以我又把他擺出來了,太陽病這么治,可
發汗,那么禁吐禁下禁溫針是吧,就根據這個書啊,那么陽明病呢?陽明病,實,不只熱而
且實,那要用承氣湯,只是熱,尤其外熱,我們那天解釋,注解也說了怎么樣用,白虎湯。
這都是他的規律方法呀。那么少陽病呢?只能用和解,既不能吐也不能下又不能發汗,這就
是我們這種規律呀!始終是這樣,那么怎么來認識這套規律就是我們方才討論的那套東西,
什么叫作陽什么叫作陰,為什么太陽是表陽明病是里,少陽病半表半里,那么是不是在表就
是太陽經絡呢,經絡受邪呢,這都值得討論的,古人一個看法,我們現在離開這個看法行不
行?所以這個東西挺重要。研究嘛,我們就得從這個書,把這個規律,擺出來,我們再通過
這個各人都有思想吧,咱們怎么來認識它,更較比合適,我是這么一個看法,今天咱們就講
到這吧。17:04
第六章辨太陰病脈證并治
……那么太陰病就是里陰證了,那么就是在里位,同是在里位有兩種不同的證候反應,
那么如果為熱為實,熱實于里的那個我們叫作陽明病,那么這個呢就是虛寒在里,這個太陰
病,那么所以開始講太陰病啊,就是講太陰病的提綱了。那們咱們講的太陰病,這個提綱都
概括了。
273
條: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
那么太陰病,古人辨證啊,他有一定的病理病型啊。那么他是里虛,咱們所說是胃虛停
飲啊,所以他腹滿,那么胃有水呢他就要吐,這個腹滿他是一個虛滿,咱們頭前也講不少了,
所以胃虛呀,客熱邪氣他都往胃里頭來,所以肚子他就發滿;那么里頭有停飲呢,他要吐,
吃不下,那么現在辨證也常這么說呀,脾虛有濕不愛吃東西就是這種情況。那么他這個不是
只是有飲而已,由于這個虛呀有飲,他還不能夠收澀,自己不能收澀,所以這個自利益甚,
這個自利呀,就由本身虛,自下利,不是吃藥的關系而且越來越厲害,他是由于胃虛,里頭
有停水而且胃虛這個機能陳衰到這個地步,而不能收澀他,而且這個水在里頭還不能保持住,
失去這個收澀作用,所以他自利而益甚。人們這個寒水刺激這個胃腸他是要疼地,那么如果
要是刺激不那么厲害呢,也有時候不疼,所以時腹自痛,也是自痛。那么這類的病,就是虛
寒在里,這是以下為禁哪,應該用溫補,溫藥來補,如果要以為這個腹滿,誤為里實,咱們
頭前講那個胃家實呀而下之就壞了,必胸下結硬,這個結字呀在玉函經他是個痞,痞硬與結
硬差不多,這倒沒什么關系。一下呀,更使得上邊虛了,這個寒飲更往上沖逆,所以他胸下
部啊更硬滿,而為結硬之變。那么這一段他主要是說明太陰病的特征。也就是說我們在臨床
上遇到的這個虛寒在里,那么反應這個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腹痛越來越厲害,這個病就是
屬于太陰病。這跟陽明病正是一個對立,正是一個相反的,那個是熱結于里,一派是這個實
熱證;那么這個呢是虛寒在里,一派地是這個虛寒證。
274 條:太陰中風,四肢煩疼,陽微陰澀而長 chang 者,為欲愈。
太陰中風啊這就是暗示由太陽轉屬為太陰病,所以說他太陰中風。就是太陽病中風證傳
里而為太陰,這個,這個太陽病,本來是個有余,他是一個陽性這么一個,太陽病傳里,以
傳陽明為常,但是也兼有傳為太陰的,也有,少。那么這個少陰病傳里呀大概都傳太陰,但
是也有少的時候而傳陽明的,這個,所以這一段呢,他指著太陽中風證傳里而為太陰病。四
肢煩疼,這是太陽病的證候啊,是不,這說明這個太陽中風證,在表為里的一個證候啊。陽
微陰澀而長者,這個脈呀,陽微者浮見微,這個太陽病,浮而見微者外邪已衰之象,一個脈
雖然還浮但微的很,這說明在表之邪也衰了,陰澀這是里虛呀,澀者為血少嘛,他由于轉屬
太陰下利,那么喪失津液啊,所以這個陰澀。雖然這個陰澀是由于轉屬太陰而有虛之象,但
是脈不短而長,說明這個胃有一個恢復的一個傾向。這個水谷呀是來自于胃,那么如果這個
脈短呢這個津液是虛竭之甚了。所以頭前咱們講陽明病里有脈短則死呀,這講地津液虛時,
但是這個脈長,說明這個胃氣恢復,雖然脈澀他是有虛了但是看這脈長呢他是有余于里的一
個征兆。表邪既微,而里氣欲復,所以為欲愈。這一節說的太陰病。……這一節在這么擱著
呀不怎么好,這一篇說的意思很多了,咱們講完再說啊。
275 條:太陰病,欲解時,從亥至丑上。
這都是信不得的,像頭前太陽病從巳至未上,陽明病從申至酉上,這個東西都要不得地,
這是古人根據這個五行地推算的法子,不一定準確地,這個不可隨便信,沒什么大意思。他
是一種照例的文字。因為太陰是至寒至陰了所以他這個旺時呀在亥至丑。所以他這個書都是
在旺時他這個病好,這是根據五行的看法,這個不可靠。
276 條: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
這段啊其實不是太陰病,他沖著下利說的,這個下利這類的,雖型似太陰病,但他不是
的,就是一般的下利,這跟我們頭前講的那個,太陽陽明合病必下利,用葛根湯主之是一個
問題,那么為什么這里擱個太陰病呢。他這兩條你要是對照看就好了,有虛實之分,虛實在
表證不在里證,那么真正太陰病啊雖有表證也不能夠發汗。咱們頭前講很多了。下利清谷,
那么這種虛寒,像上面咱們提綱的這個樣子,他只能救里不能解表,那么這個都是沖著下利
說的,這個下利病要是脈浮有太陽病的征候,如果實,你可以用葛根湯,那就是麻黃劑了,
發汗。那么如果是虛是桂枝湯的顯現,顯現的是桂枝湯證,這個當然是脈浮弱,那個當然是
脈浮緊了,從脈上來說,那么就從癥狀上來說呢那么那個一定是無汗,這個可能是有汗,他
用的是桂枝湯嘛。所以我們在臨床上啊這很有用。但是這一段他擱到這是另有旁的意思,以
后我們再解釋。那么主要在臨床上他是很有用,這個無論是腹瀉無論是痢疾這個講的都是痢
疾呀大概都是痢疾呀,這個痢疾呀這個病如果顯現表證,就說明這個病啊還是有表解之跡呀,
那么這時候抓緊時機而用發汗藥,十有八九要好的,這咱們要注意呀。這點這個痢疾快有了,
那么這個呀,他這西醫呀不可理解,說是用發汗藥還能治痢疾。不是發汗藥治痢疾,因為痢
疾呀他這個證候以太陽病反應出來,那我們就要用發汗類藥,沒有表證那你千萬不要發汗,
是不行的,那么這一段呢他是沖葛根湯證那一條說的,那個說是太陽陽明合病,那么這個偏
虛,他說一個太陰太陽合病的意思,所以擱個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那么這
個治療的手段呢,同這個葛根湯是一致的,后來少陰病上有,那么少陰病下利,他用的是白
通湯,那么這個白通湯啊也是一個發汗藥,他是以大蔥為君呀這個方劑呀,蔥白他用十四莖,
那么里頭擱干姜與附子,這個陰證,你得用溫性藥呀亢奮溫性藥不可的,他現于脈微細這類
的下利證,他要有表證,那你用葛根湯也不行桂枝湯也不行,那非用白通湯不可,所以這在
后頭有,那么這幾條啊意思都是一樣的!雖然下利這是病屬里呀,但是他反映以表證反映出
來的,我們還要跟適應這個表證應用發汗劑就可以好病的,要沒有表證是不行的啊,所以他
這個書啊,他古人的詞句,所以咱們對這個書的認識應該掌握他的這個規律。不要認為他的
這個詞句之間,那什么,就壞了,這個是太陰病,那個是陽明,什么太陽陽明合病,其實是
一個,其實一樣,就是所現的證不同,所用的方劑也就是不一樣。
277 條: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
這個是最重要的,這一段他呼應到頭一節了,太陰病所說的這個下利呀不是咱們所說的
一般的那個樣子的,不渴,所以自下利而不渴,這個渴與不渴是我們辨寒熱的主要的一個證
候,這個在臨床上咱們也是常遭遇的,這個人說口干口渴,那么他一定里有熱呀,那不是太
陰。所以自下利,口中和,這個三陰病都口中和,那我們看也是沒舌苔,這口中啊挺滋潤,
而不渴,這種自下利,這屬于太陰。那么為什么要不渴呢,以其臟有寒故也,這里都是有里
虛有寒,所以他不渴,他沒有熱,那么這個只能用溫補,當溫之,用什么藥呢宜服四逆輩,
這個四逆輩呀概括很多了,像咱們說的理中湯,四逆湯,通脈四逆,等等地吧,附子湯啊,
同是,你像真武湯啊,我們用什么呢?因證而施呀。所以仲景這本書啊,注重最后是在方證,
他通過六經,六個類型,然后他要分析寒熱虛實,又分析八綱,那么最后這個具體證治,通
過這個六經八綱還得落到這個方劑上,所以他擱個四逆輩,這就是讓你臨床上啊具體要分析,
該用理中用理中,該用附子湯用附子湯,該用四逆湯用四逆湯,所以我們對這個方劑的適應
證必須要搞清楚。那么這一段看出來那么太陰病他這個自下利,純粹是里虛有寒哪,否則那
不是屬于太陰病,那么里有寒,只有溫之一法。37:04
278 條: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系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
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這一段很重要,他這陽明病啊就提過,那么這個里證之所以發生,他這個前后都是一貫
的,咱們這個證候的反應啊在古人看,他不是疾病自己在那起作用,他是疾病和我們人體的
這個抗御疾病的這個機制啊的交互作用下的一種反應。咱們頭前也講了,在太陽病就是正邪
交爭于骨肉在體表,這意思呢要達到發汗的目的,這內經說的很詳細了。你們回頭可以自己
找一找,在這個《素問·平熱病論》就有這一段,陰陽交那一節,我上次也說一回了,人之
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津,夫邪氣交爭于骨肉,而得汗出者,精盛也。精盛當能食而
不復熱。他那段說的很好,那就說正邪,咱們說太陽病的階段啊,他就是相生在體表,那么
達到發汗呢,他就好了,達不到呢,他就顯出太陽病征候了,所以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咱
們講這個半表半里,講這個少陽病的時候,也講過,他這個少陽病啊,也是咱們這個機體他
要主動的改換策略,他要在體表,他不足以驅邪了。所以這個人身上咱們說的這個正氣呀,
咱們這個醫書呀都說正氣呀,老與邪他是斗爭的,一惜不存,他要不斗爭,人就完了。所以
這半表半里證也是,表不足以驅邪了他退到里頭,退到哪去呢,所以結于脅下的,外表是血
弱氣盡了,他打算由半表半里,半表半里什么地方啊,就是我們一切臟腑所在之地,就是胸
腹腔間,他利用呼吸系統,泌尿系統,排泄系統,這些臟器的官能,協同把病的這部分排出,
要排出去也就沒問題了。沒排除,就形成少陽病那種口苦咽干目眩的那種癥狀了。那么這個
里證呢也是一樣,那么無論是在表或者半表半里,不足以驅邪,他就把這個病啊盡量的包圍
在胃腸里面,也想由胃腸里面或者涌吐,或者瀉下,把病驅出。那么這一段呢,你看看這個,
所以在陽明病他就提出來了,這個傷寒脈呀,他本來浮緊,太陽傷寒嘛,這頭前都講過的東
西了,那么這個他浮而緩,浮而緩說明什么呢,津液不充于外了,這個傷寒是沒有汗的,沒
有汗這個脈應該緊,這個外表啊充斥津液,他退到里頭去了,他同那個血弱氣盡是一樣的,
他往里頭來了,他這個脈就緩了,他再往里頭之后呢,他不但緩,他還要沉了,沉實嘛他整
個進里頭去了。那么這一段他這個脈已經浮而緩,這個氣不充于外了,有內傳之勢了,內傳
要傳陽明呢,他不光手足溫哪,他是一身手足俱熱呀,那是真正陽明病。所以品咱們頭前有
嘛,生于熱汗自出,真正算陽明了,他只是手足溫,那么說明這里面呀,不夠陽明病那個證
候,他所以說,說系在太陰,還有虛寒的這一方面,與太陰有聯系。這個說明什么,我們講
陽明病講過了,這陽明他是里熱呀,那對人身上的水份蒸發的非常地快,小便數,汗自出,
那么他這時候呢系在太陰哪,就是那個將脈浮緩,而沒到那個程度呢還,里頭恐怕還是有濕
呢,沒到大便結硬那個程度,那么這個時候常常發生,發黃,如果里面濕這個熱在里頭有了,
要是熱郁于濕,那就要發黃了,他說太陰者當發身黃,這是古人的一種看法,其實我們遇到
這個太陽傷寒要是脈浮緩手足溫哪,也有的時候這種征候,就是發黃一個先驅者,拿咱們現
在話說,就是急性黃疸性肝炎,他有這個先驅證。那么也有不是的,這個病將傳里他是里頭
蘊熱的這個階段,也有這種情況,所以古人把這個拿出來,一并說,說這時候啊有幾種情況,
一種情況可以發黃,另一種情況呢,小便自利,說明這熱還是盛的,這個濕往外跑啊,濕越
于外,光熱他不會發黃的,咱們在陽明篇說一個大便硬者,七八日,大便硬者是陽明也,就
是變成陽明病了,這個他沒說那種,這個他說什么,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余行,必自
止,他在這他就是變化了,因為這個病啊有三種情況的結果,一種他如果真正這個邪都進于
里,而為熱結于里的時候,汗出小便數大便一定硬,那就變成陽明病。第二個,那么在這種
情況下也常應使這個熱郁于濕而為發黃。第三個就是,像我方才講的這個,他也沒大便硬,
這個時候他暴煩下利,他這個病也就好了,這就是我們說的那個,這個病之所以,為里證,
這個身體呀就要達到這個目的,如果這個胃不是虛,這胃氣相當強,而且還達到驅邪的目的,
下利,雖暴煩下利日十余行,這個病是一定要好的,什么道理,就是脾氣不虛,脾不虛,究
其實還是胃了,這個他講的太陰病呀。那么這個陽明病,他是這個人身上一種抗病機制啊,
這是一種良能啊,這個良能不是一個萬能。常常的把這個病啊包圍到胃腸里面了,達不到這
個治愈的目的,反而大便不通,這是一種,那就變成陽明病。可是雖然大便通了,這個臟器
虛衰,他達不到驅除疾病的目的,而本身又病了,那就是所謂的太陰病了。那么如果臟器不
衰,也達到下利了,這個病一定好,這就是這里一個問題,所以這一段相當重要,他這是談
病理的問題。為什么他老擱這呢,在陽明篇,那也講,他講的是陽明病,他沒講到自愈的這
方面,他說如果不發黃,小便自利,這個內在的水份都沒有了,他光有熱了就變成陽明病了,
大便硬者屬陽明病。那么這一段呢他講的太陰病,太陰病啊如果像頭前講的這提綱,那就是
臟器虛衰了,雖然下利不足以驅邪,那么假若臟器不衰而下利了,那正是這個機體達到目的
了,就是正勝邪去了,他這一段段主要是這個。所以他前后的這個他稍稍變化變化,他這個
意思呀,充分到這上發揮了,這陽明病到這個地方,整個就把這一段的意義發揮到了完備。
那么再一個就是說,你不能看到他腹痛下利全是太陰病了,那么這一段正是大相反。這是病
愈的一種反應了。(49:14)
279 條: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芍藥湯主之。大實痛
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這段是有語病的。但是他那意思不是這個,他說本太陽病,太陽病依法當發汗哪,不可
以吃瀉藥,遇到這么一個糊涂大夫,而反下之,一下虛其胃腸,引邪入內了,所以因而腹滿
實痛者,這個腹滿實痛者,怎么叫屬太陰也,他不是太陰病,要是太陰病還能用大黃嗎,是
不是呀?太陰病不可下,你看那頭前,若下之必胸下結硬,那么他這個就證候讓你鑒別呀,
由于太陰病啊有自利益甚時腹自痛,又有腹滿,那么就證候上說屬太陰,他是就這個辨的這
個證候上來說。這正是叫人鑒別真正的太陰這種腹滿時痛啊與這個本方證,就是桂枝加芍藥,
桂枝加芍藥大黃,這種鑒別法。所以我們在臨床上啊,不要以片面證候就下結論地,非得全
面看問題不可,他這個本來是太陽病,誤下引邪入里,這個腹滿是實滿,不是虛滿,這個痛
也是實痛,也不是虛痛,不像太陰病那個,但是證候呢,屬太陰,他的意思是主要在這一點。
所以這個方子呀不是治太陰的喲,他由于表沒解呀,他下之后他沒發汗,他表未解,所以仍
然以桂枝湯為主的,用桂枝湯原方,由于腹滿實痛,這個芍藥治腹滿,同時治攣痛,這個芍
藥是個苦而微寒的藥啊,它治熱不治寒,治實不治虛,所以這個腹滿時痛,不是我們太陰病
講的那個腹滿實痛,那么如果大實痛者,拒按而且滿的也厲害,大實痛,可見這個大實痛,
與上面那個什么呢那個也是實痛,不過,不大而矣呀,真正大實痛,大便也不見,不但加芍
藥還得加大黃,所以這個怎么是太陰病呢。這個著書的呀,他就是誤于他這個一看他有個太
陰病這也有個太陰病,他不是太陰病,可張仲景作這個書啊他是有語病的,他這個也不應該
列到太陰篇里頭,不是,你往這列干什么,所以這個,所以我們讀他的這個書啊,不能因詞
害意呀,一個屬太陰就認為這是個太陰病。真遇到太陰病,一擱芍藥大黃一治一個死,他不
是。他是屬于實滿實痛,如果實滿實痛輕微者,用芍藥就行,他表不解你得配合桂枝湯啊,
所以桂枝湯加重芍藥就可以了。要是大實大滿,那你非通大便不可,還得加大黃啊,那么太
陰病不渴,不可下,這怎么下呢?那不矛盾嗎,與這個提綱就矛盾呀,你怎么統一起來的?
就這個不是太陰病。要真是太陰病那仲景就太糊涂了,那個說不可下,這又說可下,哪有這
回事呀!這不對,是吧,但是擱到這一塊呢給這個注家容易迷惑讀者,所以讀他這個書呀,
非要根據他這個全面這個規律啊好好掌握,才能用這個書,要不然的話不能用啊,這也挺要
緊啊。所以桂枝加芍藥湯啊不應該列到太陰篇里頭,桂枝加大黃湯更不能列到太陰篇里頭,
那么他這個方劑呢,是個表寒未解,擱一個桂枝湯。芍藥這個藥啊,咱們頭前講過芍藥甘草
湯,是拘攣哪,四肢急,拘急,腳攣急嘛,他也能夠治拘攣,這都同時也能夠緩急痛,所以
咱們這個是腹急痛大概都加芍藥,那么加大黃湯呢就是上面加芍藥再加大黃一味,不但緩其
痛而且攻其實。你看看后頭就有了,當時就怕你誤會。
280 條:太陰為病脈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
易動故也。
他就怕你拿這個,見到腹滿時痛你就用這個,是不行地。他要是真正的太陰病啊,這脈
一定是弱的,這個弱也挺概括,他就是虛弱之脈了,脈沉微呀,沉弱呀,都屬于脈弱之類的。
其人續自便利,頭前說這個自利益甚類的太陰病,繼續他自下利,你也看到這個腹滿時痛了,
假設這個腹滿時痛像著頭前那個樣子,而可以用這個芍藥大黃,你可不要用,宜減之,不是
減量,不要用。什么道理呢,真正要里頭有寒到那個分上,這也一定虛,胃氣弱,這種苦寒
藥呀,擱上就是下利不止,易動故也。所以這一段正是給上一段,讓你對去,對照著看,所
以上邊那一段哪能并不是屬于太陰,那么這個太陰病到這就完了,是嗎?其實他不是,頭前
講了那么很多,你像這個下利清谷啊,咱們用頭前講的那個四逆湯啊,那個全屬于太陰,這
個太陰人的死亡啊就在這個階段,這個太陰病要是不治,這個胃氣衰敗到極,是不可恢復的,
是非死不可。那么這些病他都沒擱到太陰里頭,為什么呢,他有他用意思的。這個太陰病啊
同陽明病一樣,都是從表,或半表半里轉屬而來的。他把太陰病的死證啊都擱到下一篇,都
擱到少陰篇里頭了。他這個也有大道理的,他這個少陰病共太陽病全在表啊,他這個是人素
虛,或者是老年人,氣血虛衰的人,得了外感,一發作就是少陰病,脈微細?!@個表證
就是邪氣交爭在骨肉啊,在體表,體力虛衰現這個少陰病,支持在表時間最短,他支持不了,
所以我們講了少陰病就好了。少陰病,二三日無里證可發汗,可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
二三日他就是兩三天,無里證,就是在表了,無里證就是在表嘛,現在一般人都不認為少陰
病在表,不在表這一段怎么講啊,他就在表,他在表的時間最短,你看我們講的太陽病七八
天,才傳里,六七天,甚至于十余天還有時候在表呢,這個少陰病不行,他幾天就是并發里
證,一并發里證就是太陰病,嘔吐下利,四肢厥冷都來了,這個馬上就死亡,所以他把太陰
病的死亡證啊全擺到少陰篇里頭了,干什么?那就是警告醫家呀,說我們在臨床上遇到這個
表證,真正是脈微細人但欲補寐的這種情況,不可輕視呀,轉瞬就可死亡,他一病里就危險,
所以得抓緊時間,就是兩三天的時間,他是這個表證,那你用這個麻黃附子細辛,那或者麻
黃甘草附子呀,這就是還可以望其生,能夠有救,你們看這個報上啊有的是,這個老人得感
冒死亡最多,他為什么他就是這個關系,就是幾天他就轉變到太陰病,轉到太陰病這個死亡
的機會是最多的,他本來就虛,又轉為太陰病,那個衛氣敗那是最快的,所是他這個書是得
好好讀是吧!他太陰病呢他不講這個,這東西都在后頭呢,頭前他也講一講,(31 集完)
(32 集)講里虛的重要性,所以在太陽篇也講了,他說下利清谷,雖然有表證,當救其里,
不要管表,因為胃氣一敗就有死亡的可能,雖然講了但不詳細,那么在太陰病呢,他把太陰
病正面的證候指出來了,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那么這個病是不能下的,
若下必胸腹結硬,這是正面上的癥候,那么也有些是是而非的,如方才講的桂枝加芍藥,桂
枝加芍藥大黃,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太陰病,但臨床上要辨,必須要鑒別,那么如果真是太陰
病的那個腹滿時痛,則不能用芍藥大黃,這是很清楚,那么太陰病的一切危險癥候和治法,
一句話就說明白了,什么宜服四逆輩,所以這一章別看它短,都全了。少陰病下利,只是用
四逆輩,它這個是不對的,它這個只是略略的說,如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是順差下利一證
而說的,這就是照應頭前的葛根湯,而且少陰病還有一個白通湯,那么主要的癥候在這里,
所以在下面凡四逆輩就是太陰病,那還有說的嗎?不能說是在這是太陰病的治法,后頭越要
用它就不是太陰病,哪有那個事呀,那就沒法可尋了,尋還怎么辨證呀,所以它這個書是一
貫的,既提出四逆輩,你們后頭看吧,凡是用四逆輩者,都是太陰病里虛寒,它精神在這。
所以這幾節看者,但無一不備。所以會讀這個書的,你就能夠讀出這些問題來,不然的話不
行。所以尤其是這本書,古人是通過實踐發現疾病的規律和治療的一種方法,這些都是通過
實踐來的,這個東西永遠存在的,客觀存在的,可是古人對它是認識呀,有些是不足的,你
看象六經,這個六經是自然而然的六個疾病的類型,怎么來認識它,相信我們再講一講,講
一講六經和八綱等等情況,那么現在我們可以知道,它就這么幾個類型,就這么來認識就對
了,古人也是這么認識的,他就要發揮這個里頭的理了,為什么就這么六個類型了,所以就
想到針灸經絡之說了,就起了六經來名之,這個就害人不淺了,所以立來這個注家呀,就是
在六經上啃,這個六經的名字又來之于內經,就拿內經來附和,來解釋傷寒,這是壞透了,
王叔和是首先,咱們這本傷寒論沒有,你看成無已本傷寒論就有,頭前有個傷寒例,這是王
叔和作的,王叔和采集仲景遺論,這是功垂千古呀,要沒王叔和恐怕這本書傳不下來,但是
他沒認識這本書,他也沒法認識這本書,他是古人嘛,他就認為這本傷寒,就說的內經上的
傷寒,所以就在頭前寫一個傷寒例,傷寒例頭一句話就是陰陽大論曰,整個用內經上論傷寒
的這些都抄來了,那后世的注家受王叔和的影響很大,也認為這本書來自于內經,咱們現在
還說,這個傷寒論從內經發展起來的,你們想象可能不可能,內經不是個方書,它也沒多少
方子,一個人就通過內經,就能作出這么旨意,這么樣肯定,我們通過臨床實踐證明它正確,
不會有的,誰有那么大的聰明,那除非圣人,現在咱們就不信有圣人,沒有嘛,那怎么可能,
那內經還有呢,你根據內經搞一搞,不可能的事,可是大家現在都這么說,所以一提起這個
經,就是經病,又是腑病,又是腑病都出來了。所以這本書真正辨證的體系、經義,反而灰
而不彰,那么現在你問一個人這個傷寒論這個辨證呀,怎么一個方法體系呀,說不上來,注
家都沒在這個上下手,所以這個古人的認識有時候是錯的,就是對經絡的認識,張仲景也不
例外,它也沒改嘛,仍然擱太陽病太陰病,所以這個給后世影響比較大。咱們今天就講到這
兒,我講的這些大家可以琢磨琢磨,我講的不一定都是正確的。(9:22)
第七章辨少陰病脈證并治
……這個少陰病,根據八綱看,就是表陰證,也不是什么特別的病,古人起的個經絡名
稱,所把大家把少陰病給弄糊涂了,古人對這個規律的認識,是通過實踐,肯定是沒問題的,
客觀存在的,但對這個認識是有問題,古人那時候是限于科學呀,所以這個說是經絡受邪發
病,這個與后世的辨證很有影響,我們先根據這本書講一講,再來討論,這個值得討論的,
開首說了一個少陰病的題綱,這個題綱的意思是后世注家的說法。所謂題綱者,就是概括一
個病的概括說法,題綱者提其綱領嘛,以下也都包括這個綱領,我向來都認為這是一個特征,
那么少陽病的一個特征,太陽的特征,見到這種癥候就是什么病,所以叫特征也可以,那么
他這頭一節是這么說的。
281 條: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少陰病也是表證,他這沒詳細談了,這就沖差太陽病來說的,一般的表證也類似太陽病,
但是脈雖然浮,但比較微細,這個微細呀,借助于浮,同時由于這個少陰病呀,虛,所以這
個人呀,但欲寐,喜歡躺著,喜臥,困倦,就是我們平時遇到感冒這種病,不過少,還是這
個太陽病多,那么身體特別虛的人,或者老年人,氣血俱衰,得外感,常常發生少陰病這種
征象,就是脈不那浮,而偏于微細,那么其人呢雖然也有身疼體痛,頭痛項強等都有,但是,
但欲寐,應該這樣理解這一段,
282 條:少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
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這一段關照很多方面,少陰病里頭要停水的話,太陽病也有這種情形,那么他就要吐,
而又不得吐出,所以心煩,這個心煩呀,應該有個逗點,它這個欲吐不吐心煩,欲吐而不得
吐,它心煩,但欲寐是少陰病的本證,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是它的一個特征,
就是說在少陰病存在的時候,已經得少陰病了,有這個但欲寐的癥候的反應,同時欲吐而不
吐,而心煩,那么就是外邊表現為少陰病,同時里內頭有停飲,所以要吐不吐而心煩,應該
作這樣一種體會,那么這個少陰病本虛,它要傳里呀,不等到八九日,咱們講太陽病,五六
天是傳少陽病的時候,那么六七日,七八日,一般五六、六七日常傳少陽,七八、八九日常
傳陽明,我用少陽病它是虛,尤其里頭再有停飲,有寒飲,那傳里非常快,一傳里頭,這個
少陰病傳里呀,不象太陽,多傳太陰而發生嘔吐下利的這些病,太陽病傳里呢常傳陽明,發
為胃家實這類的病,可是太陽病也有時候傳太陰,(16:12)那么少陰病呢,也有時候傳里
傳陽明,后頭也有,但是這個都是比較特殊的,比較少,一般少陰病的這種表證,傳里,常
傳太陰,尤其胃有停水,開始得病就是欲吐不吐而心煩,這個最終是傳里發生太陰病了,非
到五六天的時候,這個少陰病支持在表的時間最短,二三日以后,四五日就常傳里了,到五
六天自利而渴者,自下利而渴者,屬少陰也,這個渴呀,這句話是這個意思,上次講這個太
陰病的時候也講過,所以下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是不是有這么一節呀,這個
虛寒在里,它不象熱,它不渴,那么渴呢,都是有熱,那么這一段,所以說這時它用的這個
字呀,讓你作個參考呀,那么也有渴屬于太陰的,這就是自利,一般病于太陰發生虛寒在里
的這種下利,它不應該渴,那么現在這個渴呢,與少陰有關系,因為少陰呀,就是津液虛,
就是津虛血少呀,本來就虛,它一下利呀更喪失體液,所以說是渴,這個渴它底下有個注解,
虛故引水自救,它說這個渴不是里熱這個渴,它就由于寧丁易傳里,一下利更使這個津液虛,
本來就虛,那么這個虛,它缺水呀,所以它引水自救,這么一種反應的渴,不是象里頭有熱
的渴那么厲害,所以它擱個屬少陰也,所以它這個書不好講就在這個地方,假設你不前后這
么看呀,沒門,就給弄糊涂了,所以這個陰寒下利應該不渴呀,為什么渴,它還主少陰呢,
你要從字面上不能講,它是要讓你對照前面,它說這個渴呀是虛所造成的,所以我們辨證呀,
也不能說這個人下利一渴,它就是熱呀,你要好好看,那么這個怎么才能證明它呢?它底下
就說了,若小便鈀白者,這肯定不是熱,而是寒,虛寒,這是下焦虛有寒的問題,所以說它
是少陰病的渴,它是虛的渴,這個頭前也有,看頭前,在太陽篇有這么一段大家不知道還記
得不記得,傷寒六七日不大便,頭痛有熱者,那么可以用承氣湯,但小便清者,知不在里,
而在表也,宜發汗宜桂枝湯,這個跟那個是一樣的。真正熱,小便必紅赤不可,假設小便清
多,這個病呀不是里熱的問題,所以辨證呀不要片面看問題,就在這。那么這個渴是里熱,
還是因其虛而渴,因其虛而渴的下利,肯定是陰寒下利,如果因熱而渴呢,那另當別論,那
么這個拿什么方法來證明它呢?所以這個疑似之間呀,你得取其它的問題了,或者以脈,或
者以尿,尿也是驗寒熱的一個標準呀,因為頭有講過的,所以它在這提一提,那么這時候你
看這個尿,如果它紅赤,肯定它這個渴與陰證沒關系,如果白是下焦虛寒,也就是里,里虛
寒,下焦是在下面嘛,屬于下焦的問題呀,所以這個下利屬于這個虛寒,那是沒問題的,正
因為小便色白,正因為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就說這個水呀,比正常的這個包含的內容不
一致,水的成分呀多少些膽汗呀,國為水代謝呀有些尿素等,所以色它不會白的,如果色白
說明這個水的消化沒有,這個機能的虛衰沒有得到正常的消化,它是這么一個說法,它是古
人的一看法,那么總而言之,這一段很重要。第一個,一般說是陰寒下利不不渴,那么它渴
呢,也有陰寒下利,真正虛它也渴,這種渴不甚,那么你要看看它小便是黃赤,還是清白,
黃赤肯定是里有熱,那個既不是少陰,也不是太陰,不是少陰病轉屬太陰了,肯定它是,就
是以前發生少陰病,也要轉屬陽明了,那么它要是小便色白呢,肯定上面那個斷法是對的,
所以這是關于辨的問題,所以這個書必須得整個看,你隔著看呀就什么也不是了,那么由于
太陰病他說了,下利要是不渴的話,這都是屬于陰寒下利,宜服四逆輩也,那么這里它又提
一個不渴,也是病于太陰它怎么就不渴了呢?也有這個情形,那么這個津液特別虛,缺少水
分,它是這么一種想水喝,那么這個可能驗以小便,這在太陽篇里也講了,傷寒六七日不大
便,這時候頭痛有熱,那肯定是陽明,它不大便了,但這個了不一定呀,你看看這個小便如
何,如果小便赤,肯定用承氣湯,那么小便清,就是這里說色白了,那肯定里頭沒熱,那么
這腦袋痛呀,還是表證,發熱頭痛,那還是要解表,所以這個書要整個看,不然的話,你看
看這個注家的解釋都錯了,它這道理在哪呢,他就光守這一段,他就鬧不清楚了,這是第二
段,這段挺重要,第一段說明這個少陰病,要是內有停飲,是絕對要傳里,太陰,發生自利
的不可,也往往呢這種下利由于少陰病本虛呀,容易引水自救的這個渴不要錯看了,要好好
辨證,驗小便看怎么樣,所以這段呀,很不好講,看這個本文常常鬧錯誤。
283 條: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
病人脈陰陽俱緊,這是傷寒的脈,太陽傷寒呢它是無汗,現在呢有汗,所以擱個反汗出
者,那么這樣一出汗就不是太陽傷寒了,此亡陽也,這是表虛不固,而津液外亡,這個亡陽
是指津液說的,那么亡失津液,表虛它屬于少陰,所以它說屬少陰,這個少陰病呀,一般說
脈是比較微細的,脈浮而微細,也有浮緊的,也有,這個是說明這個,這個陰陽俱緊的這個
陽是指的寸,陰指的尺,仲景這個脈法呀,陽有的指脈浮,陰有指的沉取的,如頭前講的太
陽病陽浮而陰弱,這個陽浮于外,而陰弱于內,這是內外為叫陰陽,那么這個呢不是,這個
就指的寸尺之分,那么這個候表里呀,仲景這個脈法有二種,有以浮沉來候的,浮為表,沉
為里,也有以寸尺來候的,寸以候表,尺以候里,這個在金匱要略里頭,脈浮者在前,其病
在表,浮在前,就是指的關脈,那浮在后呢,病為在里,它以這個尺寸來候表里,所以研究
仲景的書,他這個脈法就是這樣,它這個就是這樣的,寸也緊尺也緊,他說這個緊不是實的
問題,因為什么,它汗出,不是太陽傷寒陽氣重于表,不是這個樣子,這個是亡陽,亡陽者
是表虛不固而汗自出,那么由于這個寸脈緊,這個緊就是邪勝,就是外邪……那么這個津液
又虛,所以這個法當咽痛,這個組織枯燥再一有熱,嗓子要痛的,陰脈緊,他陰脈也緊,這
個緊脈也主寒也主水飲,這個陰脈是指里的水飲,有寒飲,那么少陰病這個尺脈緊里有寒飲,
法當吐利,所以他這個法當咽痛,而復吐利,沖這個脈陰陽俱緊說的,那么這段也不好講,
這段得分析清楚,所以少陰病呀一個特殊的問題,這是說的特殊的問題,少陰病一般脈偏微
細呀,也有緊的,可是緊它與太陰傷寒是二樣呀,太陽傷寒脈浮緊它是表實,咱們說麻黃證
陽氣重故也,他這個陰陽俱緊反汗出,他這是亡陽,那么它這個表氣不固,而亡陽汗出,是
這么一促情況,所以他說屬少陰,那么為什么法當咽痛而復吐利呢?由于這個寸以候表,表
的邪熱甚,又亡失津液,所以法當咽痛,尺脈也緊,所以里有寒飲,法當吐利,所以既咽痛
而復吐利,它是這么一個。它這個文章呀都是非常簡練,這是少陰病有一種特殊的脈證。他
這個常常有這種情況,那么這個不是說它馬上就要,這是說它這個往后呀,開始的這個少陰
病要有這個汗出脈緊,它這個雖是緊,還是有余的脈,它邪熱甚呀,這個傳的以傳少陽的時
候多,那么這個吐利和咽痛,這個后頭有治療,這個豬膚湯就是,這個不是的,這是不過是
虛熱這種證候,不是太陰這種癥候,這種下利也不是真正的太陰下利,這個咽痛呢,就是近
于這個少陽病呀,這種孔竅的這種發炎,大概都屬于少陽病,這里它說明呀,少陰病要有這
個脈,要是傳里的話,能發生這個情況。
284 條: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以強責少陰汗也。
以火劫發汗,這是迫使發汗,少陰病,本虛,津液虛,這個發汗最傷人的津液,那么病
表的這個階段呀,是要發汗,但是要微發汗,不象太陽病,更不能用火攻,以火迫使大汗,
這更錯了,如果里頭要是有停飲的話,這個火邪激動停飲,逆于上者,所以于肺則必咳,迫
于下則必下利,它這個受火氣的激動里飲的話,火氣入胃呢,那一定要譫語,少陰病津液本
來虛,再迫使大汗出,小便必難,它沒有水往下行了,那么這就什么道理呢?就是強責少陰,
發汗,不應該用火劫發汗,這是強責少陰害的,大出汗是不對的,太陽病也不能用火攻,咱
們頭前講了很多了,那么少陰病尤其不能用火攻,要火攻就有這個變化發生,少陰病在表了,
也是要用發汗但是發汗更得節制,第一個是火攻不可。
285 條:少陰病,脈細沉數,病為在里,不可發汗。
這個細數之脈呀,是虛而有熱呀,就是津虛熱甚,脈細數,見之于沉,這是里,津虛熱
甚的這么一種情況,病為在里,少陰病要是細數見于浮的那么一個問題呀,要就根據少陽病
的那一種發汗法則,它脈沉,沉為在里呀,這是虛熱在里,這它不可發汗,所以它少陰病,
那么它是個表陰證,我們說他是表證,歷來注家都不承認,這是我這么講,可它不是表證,
為什么這也不可發汗,那也不可發汗,這不是費話嗎,這很清楚它是個表證,這個表證它不
能拿太陽病的發汗法子來發汗,要是微發汗就不對,它后頭有呀,用火攻不可,尤其到已經
脈沉,它這個病已經入里了,太陽病不能發汗,少陰病也不能發汗。(38:45)
286
條: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脈弱澀者,復不可下之。
這一句也很好,后頭也有矛盾的事。這個少陰病,脈微是指脈微欲絕那個微,不是開始
說的“少陰病,脈微細”那個微,那個是浮之中偏于微細,這個是但微,脈微欲絕的微,真
正微到那個份上,那不可發汗,什么道理呢,沒有津液,亡陽故也,這個外面津液沒有,不
是陽氣重而是亡陽,那么外的陽已虛,這是不可發汗,尺脈同時要弱澀者,弱,尺脈遲以候
里,前面已講了,這個尺以候里,可見上面這個脈微是指的陽脈微了,寸脈微,寸以候表嘛,
那么尺脈弱,里虛,澀者血不足,里也虛而血不足,更不可下,所以少陰病要是脈微,不是
微細那個微,這個微是脈微欲絕那個微,脈時有時無的,這是沒有陽,這樣的不能發汗的,
這與上面的全是少陰病發汗的禁忌證,與太陽篇有發汗禁忌證一樣。
287 條,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
頭前不是講了,少陰病不是也有脈緊的情況嗎?這是接著那段說的,那么這個到七八天
的時候傳里了,而自下利,就是傳里為太陰病了,原來脈緊,這個驟然間脈微了,脈暴微,
可是這個時候有好有壞,如果手足逆冷,那胃氣已衰了,是壞象了,這個病了不得了,手足
不逆冷,不厥,而反溫,這是里氣,胃氣相當好呀,胃氣還強,那么原來脈緊,它沒有了,
這是欲解之候,雖然煩而下利,這個下利煩燥是一個不好的樣子,咱們治下利快了,熱天是
下利多,要是煩燥這個病都是一個變化莫測的時候,這個病在進展,那么這個煩呢,不是,
這個正與邪爭者煩哪,雖然它煩燥而下利,不要害怕的,一定好。這段在太陰篇里也有呀,
就是“腐穢當去”那條互參就明白了,這個不一定得少陰病,太陽病也是一樣的,這個病的
邪氣非常實,脈緊嘛,那么傳里,傳里之后了,如果胃氣亢盛,這個病邪反而由傳里而去,
所太陰篇不是有“腐穢當去故也”,這是生機能把這個病自然抗拒了,就是解除了,這很好,
所以說這個中醫呀,古人這句話是一個自愈名言,所以正邪交爭,這個很合乎科學,古人看
這個疾病呀,不是疾病自己在那進展的,它人的機能交互起作用,怎么個機能呀,這個生理
呀,就是人體的這個,老跟疾病,要想解除它,就是咱們現在話就是斗爭呀,它與疾病老斗
爭,一時也不息,這個很有道理,咱們這個內經之所以形成,與這個都有關系的,這個要跟
你們解釋一下,這個人要是有了病,這人體這個東西,受了外界勢力它就要抵抗,沒有這個
本能呀,你象咱們在宇宙不能的,這個病菌有的是呀,就象這個急性傳染病也是一樣的,他
不得病,他就得病了,這個不得病的,是他的身體機能非常的亢奮,一遇到病菌就能馬上抵
御它,那么這個病呢,也是這樣的,有了病了,這個生理機能也會想法子抗拒它,要解除它,
可是靠這個自然量力,有時候解除不了,解除不了呀,他就反應為病狀了,就形成了這個病
狀,這是咱們中醫正邪交爭,咱們再想一想,這個人體呀,萬人構造都一樣的,不是你這樣
體質,他那樣體質,都是一樣的,五臟六腑大致都一樣,抗御疾病呀限于自然的生理結構,
他有一定的方面,你看咱們(47:05)隨便拿腦子想一想,人體想要排除疾病,就這么幾個
方面,一個從廣大體表面,出汗,用發汗的辦法來解除疾病,咱們太陽病就是這樣,前面已
講過來,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它就想要從廣大的體表面以發汗的機理把病邪解除,它解除
不了,所以陽氣在表嘛,血管又多,達到一個飽滿充血狀態,脈緊,脈浮而緊,頭項血液凝
滯樣疼痛,感冒都有這樣的感覺,體溫高了,與外界的差距加大了,覺著有寒,咱們細想想,
這些癥狀是什么呢?你要看看解剖生理學就好了,這個人要發汗以前呀,第一個血管擴張,
就是毛細血管,所以內部體液大量輸送到體表,干什么?它想出汗,毛孔一開,它汗就出來
了,從汗腺就出來了,那熱就解除了,可是在另一般的個感冒呀,形成這種太陽病的階段呀,
達不到汗出,這種準條件都具備了,所以得這個表證,那么再有一個方面呢,你想一想,人
體的構造呀,表不行,他就還想個辦法,它就是里,里就是消化道之里呀,上面吐出,下面
排泄,他利用這個道理,這也是萬人具備的,咱們講的陽明病、太陰病都是這個東西。它把
這個病邪整個驅逐在胃腸之里,就達到這個目的就行,也是限于自然量力達不到,就即便下
利了,這個胃腸的功能呀,它反而自己出了毛病了,病邪還沒排出去,自己就出了毛病了,
就是所謂太陰病的這種情況,那么反到達不到這個泄下的作用,就是陽明病的那種情況,這
就是里,去離表,里而外,就是利用半表半里這個方面,這一方面利用一切臟腑的機能,呼
吸道呀,泌尿系呀,等等的方面把它排除,這就是咱們說的口苦咽干少陽病那種情況,這個
排除疾病在人體上只有這么三個方面,你想一想,可是這個……就規定疾病反應的表、里、
半表半里這么三個部位,是不是的,所以咱們這個辨證,它不是表就是里,再不然就是半表
半里,這個不是疾病在那搞的,這就是人體共疾病,它老想解除它,這個人體起個主導作用,
所以這個病不離開表、里、半表半里,那么這個機制的反應,要是亢奮,就是人體的機能呀,
就是陽性征,要是這個機制的反應弱衰,這就是陰性證,那么這個病位就有表、里、半表半
里,這個證的性質的反應不外乎兩大類,一個陰一個陽,所以有陰陽,里有陰陽,半表半里
也有陰陽,就六個型,六個基本類型,我們現在臨床上還是這六個類型,它不是這個類型就
是那個類型,也有這個類型與那個類型交錯互見,這都有的,這就是六經呀,它古人通過臨
床呀他看到這六個基本類型,這個不容易,他經千難萬苦總結出來的,所以咱們六經就是這
個,可是古人對它呢沒法認識,限于當時的科學嘛,我們現在比古人強的多,是條件強的多,
不是腦袋比他們強的多,所以他們就是用上經絡了,那么這經絡受邪發的病,這就壞了,所
以就弄一個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等都拿經絡名給起上了,這個他害人不淺,但是古人也
是的,原起他未必是這個意思,可是后世注家在這里就作文章羅,這就把辨證的規律給弄不
明白了,到現在也沒弄清楚,所以現在研究傷寒論,傷寒論怎么個辨證體系呀,說不出來,
那么中醫辨證施治究竟失治,是疾病自己什么呢,也不知道,我認為這些地方要努力,這個
東西就在這個,它是規律性反應,就是我們剛才說的,這外規律性的反應是怎么來的呢,主
要來于人體與疾病的斗爭,古人這個體會是很好的,不是疾病孤獨在那進展的,它是機體與
疾病兩個方面的作用,所以古人說正邪交爭,這是很科學的一名話,可是大家都是做口頭痰
羅,沒有好好分析這個東西,咱們這是講一個是扯遠了,可是我說的這個很重要,這個對理
解六經還是很重要的,那古人不對就是不對,現在有一幫人哪,對古人……,我認為是錯的,
他古人那時沒法認識呀,好幾千年前,就張仲景也是一千幾百年哪,他怎么能認識呢,它限
于當時科學水平,那么他不認識不等于中醫這個科學東西,他這個自然規律還是好的嘛,那
么他錯了,我們還是跟著錯?我認為不對,應該結束它,我就認為這個六經不是這個,與內
經中的六經沒有一點相同之處,它這個都講表里相傳,那個講的六經遞傳,那它對的,而且
那里頭說是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那么這三天,可以發汗,陽明也可以發汗,少
陽也可以發汗,它這書不是的,少陽、陽明絕對不能發汗,這怎么能共同呢,它不是共同的,
所以這個注家呀,咬定這個經絡不放,它這是個大問題,那么這一段不可是少陰病,而是我
們講的這個287,凡是表證的時候,如果邪勝,那么它傳里,傳里這是一個生理機能,把它
由里解除呀,那么如果暴煩下利,由脈緊反細,而手足反溫,手足反溫,這個古人的看法也
不對,這個谷氣不達四末,就手腳冰涼,……說明胃氣比較強,那么這個不是虛脫的那種情
況,這是好現象,邪去正虛之象,所以它要自愈,這個跟那個“腐穢當去”太陰病是一致的
東西,可以互看,研究這個東西呀,就得想法,怎么想法提高,對中醫理論的提高,這個是
要緊的。
288 條: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蜷臥,手足溫者,可治。
什么叫惡寒而蜷臥,惡寒就是怕冷,蜷臥是蜷著腿,弓著腰,叫蜷臥,這是惡寒之甚,
咱們就這個癥候,古人的看法呀,這是陰寒至極了,就是陰虛而寒,陰寒證,那么這個少陰
病,病于里而利,就是病于太陰了,那么這個下利有的時候好,有時候它是壞,后頭有,下
利止還有死證,它無可下,它那個津液脫盡了,沒有可下的,那就是死證,那么這個下利止,
雖然惡寒而蜷臥,就象是個虛寒到家了,但是手足不厥而溫,跟上面一樣的,所以這個衛氣
呀,人這個衛是生之本呀,衛氣存則生,衛氣亡則死,有一分衛氣,就有一分生命,沒有就
完了,它這里就是,手足溫說明衛氣還存在,還可以治,要如果四肢厥冷,衛氣已敗,必死
無疑。
289 條:少陰病,惡寒而蜷,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
這是接著那一節來的,當然也有下利的這種情況,這蜷是說明少陰病轉入太陰,少陰病
沒去,可是太陰病發生了。都在這個階段了。這個陰病見陽則生,這個時自煩欲去衣被,外
邊這個情況是虛寒到家了,也是惡寒而蜷,這個煩是個熱象,也就是正邪相持而煩,這個燥
不是,燥是亂也,正不勝邪,咱們不是說正邪交爭,在相持的時候煩,不能相持,邪勝正不
能自持了,那就燥,燥者亂也,所以這里只是煩,還能相持,而且欲去衣被,這是熱在里邊
相當盛,……這是個好現象,這是也可治的,這都全從自上頭少陰病下利說起的,這個少陰
病下利可連貫著看,一方面合病,就是少陰與太陰同時發病,也叫少陰病下利,第二個就是
少陰病傳里而發生下利,就是少陰太陰的并病,也可以叫少陰病下利,這個書沒明指出來呀,
再者是二者俱有,我們研究這個書呀,無論它是合病,或者是并病,只要是這種情況,這種
情不要緊的,看著挺危篤,但是還能治,主要的是衛氣沒敗。
290 條:少陰中風,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
它這個少陰中風它就是跟太陽中風是一樣的,它這個沒提傷寒,隨便說一個,中風如此,
傷寒也如此了,就是古人認為是受風邪了,在太陽病里頭特別提出二種治法……
291 條:少陰病欲解時,從子至寅上。
292 條: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
293 條: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
294 條: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
出,是名下厥上竭,為難治。
295 條:少陰病,惡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296 條:少陰病,吐利,躁煩,四逆者死。
297 條:少陰病,下利止而頭眩,時時自冒者死。
298 條: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身蜷,脈不至,不煩而躁者,死。
299 條:少陰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300 條:少陰病,脈微細沉,但欲臥,汗出不煩,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復煩躁,
不得臥寐者,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