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清明前后各種野草野菜都長的很快,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兩道健康點心,有條件的可以嘗試自己動手制作喔。 第一道是艾葉粑粑,一般在清明節食用。因為香蒿葉子很像辟邪的艾葉,也叫艾蒿,故可能有地方叫艾葉粑粑。香蒿草小,氣味其實比艾葉清淡很多。外表是深綠色的、里面的餡或是豆沙或是碎花生的甜糍粑,也有放碎菜葉做成咸的,入口即聞一股艾葉的清香。食之,可祛風驅邪。 制作方法:艾葉洗凈后,用清水浸泡24小時,以去除苦味。泡好的艾葉在熱水里焯2分,撈出浸泡在涼水里,繼續泡1小時。泡好的艾葉擠去水分后,切成碎末。將糯米粉,艾葉碎放在大碗里,加約100毫升水,揉成不粘手,略干的面團。花生和芝麻在炒鍋里炒香,涼后裝入厚塑料袋里,用搟面杖壓成碎末,再加入白砂糖繼續碾成略碎,裝入小碗,拌勻。取少許面團,在手里捏成扁圓形,放入少許花生芝麻餡,然后四邊向中間捏緊,將接口處捏實,做成像湯圓那樣的一個球形,用艾葉包裹,便于取拿,還可以吸取艾葉的香氣。蒸鍋里燒開水后,將制作好的艾粑粑放在玉米葉上,防止沾鍋,放入蒸鍋里大火蒸10分,關火連葉取出,即可食用。 上面是小編親手制作的,春天吃這個對身體好,制作起來也不麻煩,推薦給大家,做一點給家人孩子吃,比外面的餅干薯條要好的多。 第二道是雞屎藤餅,每次提到雞屎藤餅,人們都會好奇地問"雞屎"都可以吃?其實正好相反其清香不“臭”,雞屎藤葉被揉碎后會有股如雞屎的臭味,《綱目拾遺》云:“搓其葉嗅之,有臭氣,未知其正名何物,人因其臭,故名臭藤。”它也因此而得名,但久聞有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也許這名稱有點不雅,后來有人將其寫成“雞矢藤”。在廣東五邑地區清明前后,很多人家都會用這個來做點心吃。 雞屎藤餅的做法: 五邑地區部分家庭主要是把雞屎藤葉用水洗干凈。用石磨(可改用其他工具)把葉片磨成細碎狀。 曬干再與泡好的糯米同磨成濕粉。然后把粉、紅糖(或者冰糖)、水等調成面團。煮至熟,加入糯米干粉。再用傳統餅格壓制成魚、福字等寓意吉祥美滿的不同形狀的餅。制成后,再用蒸籠猛火蒸10分鐘后即可出爐。廣東眾多地區都有不同方法制作,大同小異,清明一般只在清明節前后制作并充當早餐,副餐。 功效:祛風利濕、消食化積、止咳、止痛、解毒、去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