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除了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之外,飲食也非常重要。
作者:木弘
來源:醫學界呼吸頻道
COPD患者普遍營養不良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老年群體中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它是一種消耗性疾病,患者通常伴有營養不良。國內外均有關于COPD 伴營養不良發生率的報道,發生率為21% --70% ,長期住院或急性發作期的 COPD 患者營養不良發生率達 50%以上。
有研究證實,營養不良的發生率與 COPD 的病死率呈正相關,積極的營養支持能改善患者的預后。關于 COPD 導致營養不良的發生機制: (1)COPD 是一種消耗性疾病,呼吸肌做功消耗能量增加,從而導致患者耗能增加;(2)因呼吸功能下降,導致患者進食量下降,減少了營養素的攝入;(3)機體分解代謝增強;(4)部分患者會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5)感染也是導致能量需要增加的原因之一。在急性加重期,營養不良發生率更高,這可能與“細胞因子-瘦素”聯合作用導致能量失衡有關。患者機體的營養不良又會導致體內的抗氧化保護機制受到破壞,損傷肺泡及支氣管,導致肺功能下降。
2011 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提出了營養康復在慢阻肺治療中的重要意義。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修訂版)明確提出“營養支持的要求應達到理想體重,同時避免攝入高碳水化合物和高熱量飲食,以免產生過多二氧化碳?!?/span>國內外的經驗均證實,經充分營養支持后,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疲勞感,增強骨骼肌力和免疫功能,降低感染和呼吸衰竭的發生率,并使其病死率下降。一般情況下,當慢阻肺患者在表現出體重逐步下降、易感染、乏力、易疲勞等狀況時,提示患者可能已經存在營養不良。為盡早進行診斷和營養支持治療,建議慢阻肺患者應及時就診咨詢醫生。
患者飲食中的“一忌”和“一益”
對于慢阻肺患者來說,在飲食方面有“一忌”和“一益”,即應少吃高碳水化合物(各類谷物、面食等主食),多喝水。這是因為在產生相同熱卡時,碳水化合物比脂肪產生更多的 CO2,在慢阻肺患者中,由于存在通氣功能障礙,不能有效的通過通氣功能來排出 CO2,就有可能促發呼吸衰竭。同時,由于慢阻肺患者需要的能量比一般人要高,每日飲食攝入能量應在 2500 千卡以上,因此慢阻肺患者在補充能量時應特別注意糖脂比例,不要過多攝入高碳水化合物。
較為理想的飲食結構比為:碳水化合物占 50%-60%、脂肪 20%-30%、蛋白質 15%-20%.此外,慢阻肺患者除了需要補充各種營養元素,緩解呼吸肌疲勞之外,水分的攝入也很重要。這主要是因為慢阻肺患者普遍存在營養不良,而營養不良可引起呼吸肌疲勞,致使咳嗽排痰無力,呼吸困難及氣促可加劇了水分的丟失,而體內缺水將導致痰液粘稠,不利于排出?;颊咝枰罅垦a水,每日至少飲水 8--12 杯,使水分總量達到 2000 ml-2500 ml左右,這樣能夠促使痰液稀釋,利于咳出,從而改善咳嗽、咳痰癥狀。
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均衡
在慢阻肺患者日常飲食中,一般不需要特別忌口,除注意避免高碳水化合物(各類谷物、面食等)飲食以及多喝水以外,同時可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通常建議慢阻肺患者多選擇優質蛋白,如牛奶、雞蛋和瘦肉等。蛋白質供給量可按每日 1.2-1.5 克/公斤體重計算,每日喝 1 杯牛奶,吃 1 個雞蛋和 2-3 兩瘦肉能有效促進肌體修復。
另外,蔬菜如白菜、蘿卜、西紅柿、黃瓜、茄子、菠菜中富含多種維生素,可提高肌體代謝能力,增進食欲,保護肺部及血管等組織功能。新鮮水果如蘋果、香蕉、梨、橘子等,能補充水分及電解質,有利于維持內環境穩定。
營養康復有利于改善COPD患者免疫功能
慢阻肺一種全身性疾病,不僅累及肺臟,還可以引起全身的不良效應,營養不良就是其中一種。營養不良可對肌體產生很多不利影響并影響慢阻肺患者的預后,而營養康復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抗感染能力,結合其他康復訓練(呼吸訓練、氧療等),能恢復呼吸肌功能,改善呼吸肌的強度及耐力,降低慢阻肺患者的死亡率。
本文為“醫學界呼吸頻道”微信原創文章,轉載須經授權并標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