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果蔬 增加運動 每個人都要有防栓意識 ![]() ![]() ![]() ![]() 足尖運動 坐立,將雙腳腳尖著地,盡量與腳踝保持水平,以腳尖為支點帶動足部向后上下移動10至15次。 ![]() 按摩腿肚 左腿自然彎曲,彎下腰用左手輕輕按摩小腿肚10至15次,換右腳依次重復。可有效促進腿肚血液循環(huán)。 □ 鐘韻 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全球靜脈血栓栓塞癥患者的發(fā)生率也在逐年上升。血栓可發(fā)生在任何年齡、任何時間,嚴重威脅著生命健康。尤其是靜脈血栓,作為全球前三位致死性血管性疾病,每1000人中就有1-3人患病。 不過遺憾的是,人們對這一最為常見、又最易被誤診、漏診的潛在致死疾病并沒有足夠重視,絕大多數(shù)人甚至至死都不知道是因為靜脈血栓的問題。對此,醫(yī)生呼吁社會各界行動起來,共同應對血栓栓塞性疾病帶來的沉重負擔。 A 站了十幾小時 左腿粗了6厘米 近日,年僅18歲的張小姐早上一起床,就被自己的左腿嚇住了:從腳到大腿根,整個腿都是腫的,又青又紫,而且還有脹痛。“睡覺前還好好的,才一晚上不知道怎么就變成這樣了!”在朋友的攙扶下,她一瘸一拐地來到了醫(yī)院,接診的血管外科醫(yī)生經(jīng)過檢查發(fā)現(xiàn),她患的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幸虧來得及時,否則短期內(nèi)就可能形成肺動脈栓塞,危及生命。醫(yī)生表示,“一動一身汗”帶來的不僅是難聞的汗味和不舒爽的皮膚,還有可怕的血栓威脅。 據(jù)了解,張小姐是大連一家飯店的服務員,工作時一站就是十多個小時,忙起來常常連口水也喝不上。最近飯店里的工作又特別忙,“屁股幾乎就沒碰到椅子,一天就喝了三口水。”回到家時,已經(jīng)將近晚上12點了,張小姐簡單洗漱一下就趕緊休息了。 早上還沒睡醒的時候,她就覺得腿脹疼,她以為是前一天站得腿累了,并沒在意,想轉個身接著睡,可腿越來越疼,再也沒睡著。她坐起來一看,當時就嚇蒙了,叫來同伴趕緊往醫(yī)院趕。經(jīng)過檢查,張小姐的左腿比右腿整整粗了6厘米,注射了幾天的溶栓和抗凝的藥物,她腿部的腫脹程度已經(jīng)有所好轉,但要想完全恢復,還需要一段時間。 醫(yī)生介紹,血液黏稠導致腿部血回流變慢是下肢形成血栓的主要原因。張小姐的母親患有血栓,因此她本身就屬于易栓體質(zhì);天氣比較炎熱,她喝水又非常有限,再加上白天久站,使腿部肌肉的收縮減少,因此血栓就更容易形成。 B “不會哭的孩子”悄悄藏在身邊 血栓是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的根源,包括靜脈血栓和動脈血栓,其中靜脈血栓發(fā)生率高于動脈血栓,兩者比例達4∶1。在普通人群中,靜脈血栓發(fā)病率為1-3/1000。作為心腦血管疾病的世界大國,中國也是各種血栓性疾病發(fā)病人數(shù)最多的國家。 生活中,靜脈血栓離我們并不遠,比如玩電腦時間過長,突然胸悶、猝死,大部分就是肺栓塞;有些老年人愛打麻將,長時間坐著,也很容易出現(xiàn)血栓;另外,還需要注意“經(jīng)濟艙綜合征”,如果連著坐兩個小時的經(jīng)濟艙不動,也容易形成血栓。 靜脈血栓被稱為“隱形殺手”,最可怕之處就在于絕大部分的靜脈血栓沒有任何癥狀,這就需要平時多注意觀察身體。 下肢腫脹。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日醫(yī)院院長、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王辰表示,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最典型癥狀是下肢腫。深靜脈堵住后回流不暢,患側的腿就會腫起。如果對側沒血栓,或血栓不像另一側那么嚴重,則會形成不對稱的下肢腫脹。 呼吸困難。深靜脈血栓如遷移至肺部,就會形成有潛在致命威脅的肺栓塞。肺栓塞是一個進展很快的病,但診斷率非常低。王辰說,這是由病本身特點決定的,它更像是一個“不會哭的孩子”,可由完全沒癥狀到突然猝死。他提醒,肺栓塞癥狀組合不一而足,最多見的僅僅是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難,特別是在運動、勞累后。 C 預防血栓“動起來”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wèi)計委血栓與止血重點實驗室主任、江蘇省血液研究所所長阮長耿介紹說,形成靜脈血栓最主要有三大誘因,即長時間住院、手術、長時間不運動。資料顯示,長時間住院會導致2/3以上的患者出現(xiàn)腿部靜脈血栓;做髖關節(jié)或者膝關節(jié)手術,尤其是癌癥手術患者,更容易出現(xiàn)靜脈血栓;長時間臥床休息,或長途旅行時沒有及時運動的人也容易出現(xiàn)靜脈血栓。 除此之外,75歲以上的高齡人士,有易栓癥家族史的人,肥胖的人也容易出現(xiàn)靜脈血栓。但人們對于這一最為常見、潛在致死的病因并沒有足夠重視。 王辰指出:“事實上,靜脈血栓是完全可防可控的。”全國人大教科文衛(wèi)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同樣強調(diào)了預防的重要性。他希望公眾一要了解靜脈血栓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治。二要堅持運動,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醒,連續(xù)4個小時不運動就會增加患靜脈血栓風險。三要主動就醫(yī),一旦發(fā)覺自己有靜脈血栓風險或癥狀,要主動尋求醫(yī)生的幫助。 王辰介紹,生活中所有人都要有“防栓意識”。首先在飲食方面多吃新鮮果蔬,減少肉類和油脂的攝入。如果飲食太過油膩,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吃得過多,容易增加發(fā)生靜脈血栓風險,因為血液黏稠是其形成主因。 另外,最重要的就是動起來,堅持定期的規(guī)律運動能讓血管更強健。如果長時間(4小時)保持同一個姿勢不動,容易導致下肢血液回流不暢,甚至形成血栓。因此,一定要隔段時間就有意識地走動走動,如受條件限制,也可做勾伸腳尖(如左圖),同時配合提肛運動,對盆腔靜脈回流很有幫助。 “經(jīng)濟艙綜合征”的隱形殺手—靜脈血栓 什么是“經(jīng)濟艙綜合征”? 它是指乘坐飛機經(jīng)濟艙的乘客,由于長時間坐在相對狹小的座位上不動,導致雙下肢靜脈血液淤滯發(fā)生凝固形成血栓,下飛機活動后血栓脫落,并隨血流經(jīng)右心室到達肺動脈,阻塞肺動脈,即醫(yī)學上所說的“肺栓塞”,其后果輕者引起呼吸困難、胸痛等,重者可引起猝死。由于經(jīng)常有關于乘坐飛機經(jīng)濟艙后出現(xiàn)致死性“肺栓塞”的報道,因此人們形象地把這一現(xiàn)象稱為“經(jīng)濟艙綜合征”。 事實上,不論是坐飛機還是巴士,也不論是坐經(jīng)濟艙還是頭等艙,甚至是飛機駕駛艙,只要是長時間坐著不動,下肢靜脈都容易長血栓,進而有發(fā)生“肺栓塞”的可能,因此也有專家提出,將其稱為“旅行相關血栓形成”更為貼切。 哪些人會有血液粘稠問題? 也許有人要問,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坐車坐飛機,上車睡覺的也有的是,旅游長途跋涉的也不少,為什么只有少數(shù)人發(fā)生血栓呢?這就要講到引起血栓形成的另一個因素:血液粘稠問題。 一般來講,體重過重和高血脂、高尿酸、糖尿病患者,以及正服用避孕片的婦女,患“經(jīng)濟艙綜合征”的幾率會高一些,應特別注意血栓的預防。 值得注意的是,醫(yī)學上還有一部分稱為“易栓癥”的人群,往往存在一些預先未知的先天因素或自身免疫性因素導致血液異常高凝而特別容易長血栓,常常是青壯年時期發(fā)病,因血栓發(fā)生猝死的病例中有不少屬于這類病人。易栓癥雖然有一些有家族史,但相當一部分在發(fā)病之前完全正常,沒有任何線索,所以從理論上講每個人都存在這種可能性。 (梅志軍 景在平) 本版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小貼士 今年41歲的梁立是一名建筑設計師,由于工作性質(zhì),經(jīng)常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一動不動的畫設計圖。近來梁立覺得腳腫脹并伴有疼痛,痛感加重時甚至不能行走,到醫(yī)院被診斷為下肢靜脈血栓。 據(jù)介紹,這類情況嚴重時血液凝塊會循血管播散,引起深部靜脈栓塞的血凝塊可能會播散肺、心臟或者其他重要的器官的血管內(nèi),堵住動脈,造成肺栓塞等疾病。下肢靜脈血栓又稱“電腦血栓癥”,是威脅辦公室一族健康的“隱形殺手”。 頭暈、惡心、嘔吐、手腳發(fā)麻、不敢睜眼,并伴有下肢異常脹痛等情況,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錯誤習慣 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保持不動的姿態(tài),下肢靜脈血液回流減慢,易產(chǎn)生血液淤滯,甚至靜脈血有時處于幾乎靜止狀態(tài),因而容易誘發(fā)靜脈血栓形成。 應對招數(shù) 每坐1小時,適當走走。要注意補充水分,經(jīng)常吃些洋蔥、大蒜、辣椒、四季豆、菠菜、黃瓜、胡蘿卜、蘋果、葡萄等。參加體育活動,如打太極拳、體操、跳舞、騎自行車、慢跑、游泳、舞劍等。 睡前喝杯開水,可防血栓形成,平時要養(yǎng)成飲水習慣,每天飲水1000至1200毫升對預防血栓很有好處。 (游明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