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日本料理 是不是都長這樣 貌美、味鮮、形精、式巧 日料之妙,令全球吃貨都印象深刻 藍鵝!這樣美好的人設崩塌起來 也是劇烈得讓人承受不來 你以為世界上最黑暗的飲食只出在英國? 天真,太天真 英國人不會吃并不稀奇啊! 他們什么時候會吃過……XDD 可日本人不一樣啊 如此注重飲食美感的國家 怎么也會做出 活物刺身、和洋合璧、中式丼物 這些腦洞感人,畫風清奇的食物? — 活物刺身:鮮掉眉毛?是鮮掉膽子! — 常規的刺身拼盤 我們常吃的刺身,諸如三文魚、北極貝、海膽、魚籽等,大多是未經料理的生食。盡管滋味極致鮮美,口感豐腴軟滑,依舊有習慣熟食的小伙伴表示接受無能。但如果和跳舞章魚和活蛙造這兩道菜式比起來,你會覺得吃切片規整的魚生,已經是“輕口味”惹! 友情提示:下圖口味略重,請膽小者盡快撤離 這不是演習,這不是演習,這不是演習! 跳舞章魚 生吞活章魚的吃法,不是韓國人獨有,日本北海道也有一名吃,就是圖上這道“跳舞章魚”:將大只海生章魚的頭部切掉,此時章魚的神經系統已被破壞,但章魚的肌肉還有感應,澆上醬汁后,醬汁中的鹽分會刺激章魚產生無意識的跳動,觸須會在空中揮舞,仿佛又活了一樣。不少日本食客覺得這種畫面十分逗趣(……),食用的興致也會增加。提供這道菜的店家會建議食客,待章魚的“掙扎”恢復平靜后,從腳咬斷入口,然后充分咀嚼,以免章魚腳吸附在喉嚨當中(……)。
這道菜是東京新宿的一家名為“朝起”,主打生肉料理的居酒屋所創。廚師會在現場將活著的青蛙去皮,將各個部位的肥美蛙肉,連同完好的蛙頭一起放置冰塊之上,擺成造型,周圍配有檸檬、沾芥末和醬油。青蛙被食用時,依然處于活著的狀態,而且從客人視角看,盤中的青蛙宛如揚起臉來,瞪大眼睛與其對視。這種吃法的視頻于去年年底在日本網絡瘋傳,許多人大呼倒胃口,但也有不少人覺得看起來很美味,值得一試,甚至還表示,這體現了日本生食文化的設計美感(……)。
其實在世界范圍內,沿海生食海鮮、大陸生食蟲類的例子不在少數,但唯獨日本算是把生食文化推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除了不忍直視的殘忍感,生吃活物可能感染的細菌、寄生蟲,也令人感到不適。那為何日本人還堅持吃生的呢?夢廠分析了一下,發現兩點原因:一是島國水域環境質量高,正是由于生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代表了日本料理的“天然”形象,日本人必須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的維護,以確保生食食物的來源,也保障生食的安全性;二是保鮮技術十分發達,最有代表性的當屬“活式針破脊髓”法,通過對活海鮮、水鮮脊髓進行破壞,能最大限度降低生物自身組織消化速度,從而保持食物的鮮活程度。 夢廠覺得,生食文化可能是最體現日本人食物觀,甚至自然觀的一個方面。長期處于物資豐富的自然環境之中,日本人自古易于也善于獲得新鮮食物,也更能感知和樂于維持食物的本味和營養。但是生吞章魚、活吃青蛙這等極端殘酷的飲食趣味,又似乎已經遠離了現代文明,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深層心理,不免有種細思恐極的意味。 — 和洋合璧:融合創新?是生拉硬拽! —
(欲知各種咖喱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戳這里回顧) 日本料理自1853年黑船來航,日本結束鎖國開始,就不斷加入“洋食”(西餐)元素,比如各種外來的香辛調味料,演變出今日全球吃貨都很喜愛的,和洋合璧的經典菜式。這種由借鑒他國而來的本土創新,非常令人驚艷,但是……如果創新的腳步跑偏了,那就很令人驚嚇了。 用“粉紅醬油”做的粉紅咖喱飯 日本鳥取縣一家叫做“大榎庵”的餐廳,為了“豐富富(小)人(公)們(舉)的餐桌”,推出了一款名叫“華麗貴婦人”的粉紅色醬油,用以制作同色的咖喱飯,因為日語中“華麗”與“咖喱”(カレー)同音。這種醬油乍看之下像指甲油,但實際上是由紫紅色的甜菜汁混合白醬油制成的。吃過的日本網友們表示,雖然顏色真的充滿了違和的塑料感,味道卻鮮甜微辣,和一般的日式咖哩無甚差別。
如果說上面那款瑪麗蘇之心炸裂的咖喱飯,看起來還算粉嫩討喜,那么近年火爆網絡的日本美女大胃王木下佑香吃過的藍色咖喱速食包,就真是不能忍了……這種色調詭異的黑暗咖喱是用食用色素制作的,首創于原宿Nico Nico動畫總部的咖啡廳,菜單上明晃晃地宣稱:“這款咖喱能讓人食欲減退。”——也不知道是不是迎合全球流行的瘦身風潮而想出來的點子。 咖喱味檸檬水、青芥末檸檬水 除了把咖喱折騰成各種吃不下去的顏色,日本人還會在檸檬水(lemonade)里加入咖喱,感覺這整個國家對咖喱的愛都已經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此外,吃壽司常配的青芥末,也是這款檸檬水的一個口味……呃,那酸爽,無法想象。 蒲稍鰻魚味可樂 日式調料+西洋飲料的組合,還有上圖這支怪味兒汽水。在日本,蒲燒鰻魚是廣受歡迎的高檔料理,市場上不乏與其他食物混搭出來的新品,就像這種鰻魚可樂,包括日本木村飲料株式會社在內的飲料公司都推出過,不過魚腥味一般都不太明顯,只有咽下喉嚨之后,口腔里才會彌漫出一種很淡的,鰻魚被蒲燒醬汁燒烤過的焦糖味道。嗯……但就算這樣,夢廠也不是很想喝…… ![]() — 中式丼物:中餐后代?是張冠李戴! —
(欲知丼物在日本的歷史淵源,戳這里回顧) 不只洋食,中餐也是日本料理的重點效仿對象。始于中國的蓋澆飯,就是日式丼物的前身;漂洋過海到了東瀛的蓋澆飯,也得經過入鄉隨俗的改良,比如,大部分菜都要勾芡。包括許多中餐著名的菜式,在被日本人扣到自己的丼(就是碗)里時,也要這么處理。不過這么一來……這些“中餐”就變得好難認啊!
傳說,這道菜原本是某家中華料理店里員工的伙食餐,也就是后廚邊角料大雜燴,誰知端上餐桌后因為出奇美味而大獲好評,因此名聲便不脛而走。不要被上圖的樣子騙了,既然是用隨機性很強的邊角料為食材,其實它長什么樣的都有——當然,用料不同,味道肯定也……參差不齊。叫“中華”,估計也是實在起不出確切的名字了。 天津飯(蟹玉丼) 天津的小伙伴,能認出這碗冠了你萌家鄉名字的飯嗎?不能……就對了。它在天津就是找不到相應的菜,名稱的由來據說只是因為最早使用了天津著名的小站鎮稻米為原料,后來在日本大受歡迎,成了“中華料理人氣之首”。這碗飯的本質,其實是浸在湯芡里的蛋包炒飯,蛋皮內裹著蟹肉、蟹黃、豆芽、蝦仁,還是非常豐富的。看在味道不錯的份上,天津人兒們,就諒解這個美麗的誤會叭~
是的,這是麻婆豆腐蓋澆飯,終于有一道眼熟的了XD,不過原料還是和我們常吃的不太一樣。很多店家會用日本豆腐,畢竟取材容易;麻椒味也比較淡,常用甜面醬來代替郫縣豆瓣醬。這些都不足為奇,最奇的是吃法:很多日本人對丼物的芡汁真是有謎の執念,豆腐吃不完沒關系,芡汁和紅油一定不能剩下。或許在他們看來,菜湯拌飯才是享用丼物的終極奧義吧……(咦,這么想好像也沒什么不對XD) 親子丼 日本的蓋澆飯原來有這么多張冠李戴對不上號的“中式”料理,那真正本土化的日式丼物,又是怎么個畫風呢?唔,其實大部分還是挺正常的,只除了——親子丼。所謂“親子”,指的是雞肉和雞蛋,或者魚肉和魚籽,前者要加洋蔥和日式調味汁同煮,咸鮮微甜,后者其實是單純的刺身蓋飯,的確是非常純正的和風味道。但是不太正常的地方,在于這個讓人背后一涼的名字:下飯的不只“親”,還有“子”,一碗吃盡兩代人,怎么想都有種“滿門抄斬”的決絕感……因此也有研究日本文化的學者認為,親子丼體現著日本文化中的暴力美學。不過,日本人自己有另一種解讀——日本美食漫畫《大使閣下的料理人》提到親子丼的時說:“你看,媽媽和孩子在一起多溫馨啊,所以才叫親子丼噢!” 看到這里,你萌可別以為夢廠在黑日料呀 其實,每一個國家的飲食文化 都存在著其他國家難以理解的“黑暗面” 夢廠以為 這恰恰能夠展現這一派飲食的活力 只有吃貨們大開腦洞 不斷嘗試新的食材和吃法 才會有越來越豐富的美食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 堅守精髓,又海納百川的日本料理 反倒是很值得我們中餐學習的呢 你說是嗎?XD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