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教學工作會議(2015.12.28) 《持續提高教學質量 全面深化內涵建設 為順利通過“兩評估一認證”夯實基礎》 (四)人才培養模式得到進一步完善 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緊緊圍繞“543”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深入推進。“543”人才培養模式,即“五對接”、“四分類”、“三服務”。“五對接”,即專業設置與產業(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專業教育與眾終身學習對接。“四分類”,即根據不同學科、不同專業,在教學與管理上,實現分類設計、分類指導、分類培養、分類評價,體現科學的專業人才培養特點。“三服務”,即教學活動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的總目標,服務于學校事業發展的中觀目標,服務于師生個性發展的根本目標。各專業緊密圍繞“543”人才培養模式開展教學改革,成效初步顯現。 通過實施壓縮必修課程學分、增加選修課程學分,推動通識教育與個性培養有機融合,人才培養定位更為明確。強化實踐學分和實踐過程要求,文科類專業實踐學分不少于20%、理工類專業實踐學分不少于25%;設置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實踐考核環節,突出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應用型特點更加凸現。 (二)加強資源整合,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 將人才培養目標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人才培養過程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人才培養定位轉到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全面提高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增強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通識課程、專業課程教學中要貫穿創新創業理念。學校將針對不同階段與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與實際訴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能力、強化創新創業實踐。改革教學管理制度,著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 鼓勵教師將科研與教學向結合,將學術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激發創新創業靈感。 一屆二次教代會(2016.1.16) 《圍繞中心任務 深化內涵發展 全面推進合格本科高校建設》 學生職業能力得到提升。今年我校又有30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獲得省教育廳立項。在省市各項創業、創新、創意大賽中,師生捷報頻傳,有四十余名學生獲得省級以上學科競賽各類獎項;在省第十屆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中,我校榮獲最佳組織獎。 管理隊伍不斷加強。本年度共組織輔導員參與校外各級職業能力培訓50余人次;承辦市創業師資培訓班2期,我校參與培訓教師16人次;共有15人獲得創業實訓助理講師證書;1人獲評江蘇省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專家;1人獲評省級軍事教育培訓“優秀學員”;1人入選省第四輪“我的老師最'有范’”風采展示;1人榮獲2014江蘇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評選“提名獎”。 著力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為學生開展創新創業訓練、科學研究、學科競賽、發明創造等活動提供優良環境和平臺。實施學科競賽“精品計劃”,組織開展好大學生“挑戰杯”、“互聯網+”系列競賽活動,不斷提高學科競賽的成績和水平。 泰州學院“十三五”事業發展規劃(2015.12) 10.創新創業教育計劃 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到人才培養全過程,建立創新教育課程體系,開發創新創業類課程并納入學分管理。 構建創新教育實踐平臺。廣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爭取資金投入;創建大學生創業園,積極開展創業培訓。發揮校企合作平臺作用,對學生創業項目進行立項資助。利用校外創新創業孵化激勵和社會孵化器資源,拓展建立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 加強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一支專業化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立激勵機制,對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教師給予工作量認定和經費支持;充分發揮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力資源優勢,選聘富有創新創業經驗的企業家、成功人士和政府相關專業人員擔任創新創業實踐指導老師。 加強指導服務,實現陽光招就。建立與市場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全程化、全員化、專業化、信息化”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就業創業指導教師隊伍;逐步建設全程就業創業指導課程體系,完善創業通識、創業技能、創業實戰逐層提升的創業培訓體系,激勵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加強就業市場培育和建設,著力完善現場招聘、網絡招聘、手機招聘“三位一體”交流平臺;加大對就業工作設施、經費、人員投入,積極籌建大學生創業園。保證畢業生就業率在90%以上,畢業生、用人單位對學校就業工作滿意度85%以上,畢業生就業專業對口率70%以上;保持畢業生創業人數顯著增長,爭創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