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平頂山慘案紀念館

8月22日上午,我們離開撫順戰犯管理所,便驅車到撫順西南郊的平頂山慘案紀念館參觀。
紀念館門前是一片寬闊的廣場,廣場中央立有一組造型奇特的青銅雕塑,巨大的山谷里躺滿了橫七豎八的尸體,巖壁上刻著“3000”這個數字。雕塑后面兩塊盤
石樣的建筑物是平頂山慘案紀念館。紀念館門前靠著綠化帶立有幾塊石碑。走近細看,一塊碑上刻著:我們二千名工會會員在此確認了日軍侵華的歷史事實,我們絕不逃避歷史責任,從心里向中國人民謝罪。我們宣誓,絕不允許日本復活軍
國主義,為促進日中友好維護世界和平而戰!落款是:日本國東日本鐵路工會,2007.9.16。另一塊碑上刻的是:反霸權,反戰爭,反侵略,值此平頂山慘案發生80周年之際,愛好和平反對戰爭的日本人民特建此碑以示悼念。落款是:大
阪遼寧交流協會,2012.9.16。還一塊碑上刻著:和平紀念碑。安息吧,已去的靈魂!在此我們深懷反省之念發誓,為日中人民的友誼,為世界和平而奮斗!落款是:日本JR東海勞動組合,2000.8.11
……看了這些碑刻,已經大體知道,平頂
山慘案與侵華日軍有關。
走進紀念館大門,序廳正面由三塊仿制的巨石組成背景,其中兩塊巨石中間是一組疊放成堆的尸體。另兩塊巨石上刻著“撫順平頂山慘案史實展”。序廳一端的
仿制巨石上刻著“1932.9.16”“3000”這樣一串數字。
進入展室,看到了一篇《平頂山慘案簡介》:1935年9月15日夜,遼寧民眾自衛軍途徑千金堡、平頂山村、栗家溝村襲擊了占領撫順煤礦的日本侵略者。日寇以村民沒有報告為借口,決定屠殺村民施行報復。第二天上午,日本守備隊、憲兵隊、警察暑、炭礦防備隊出動數百人,先將平頂山村3000名男女老少驅趕到平頂山下,進行滅絕人性的集體屠殺。屠殺中除有幾十人僥幸逃脫外,其余全部遇難。接著,日寇又到栗家溝和千金堡村將未逃跑的200多村民殺害。隨后在平頂山下焚毀尸體,放炮崩山掩埋,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平頂山慘案。1951年4月5日清明節,撫順市人民政府在平頂山召開萬人公祭大會,悼念平頂山遇難同胞。并修建了“平頂山殉難同胞紀念碑”。1970年夏,開始挖掘平頂山慘案遺址,將掩埋于地下的遇難者遺骨挖掘出土。為保護遺骨,向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1972年9月16日,就地修建的遺址館落成,供人們參觀憑吊。……
各展室以大量照片和文字介紹了平頂山慘案發生的歷史原因、慘案揭露經過,及幸存者向日本法庭的訴訟情況。
上世紀初,我國民族資本家最先開采撫順煤礦。1905年“日俄戰爭”后,日本侵略者為經營南滿鐵路(長春至旅順)及鐵路附屬地事務,1906年在東京成立了“南滿鐵路株式會社”(簡稱滿鐵)。第二年,滿鐵總部遷到旅順。滿鐵名為經營
鐵路,實質是日本在我東北從事經濟掠奪和殖民統治的中樞機構。在撫順逐步霸占了煤礦,并在鐵路附屬地上開設發電、水泥、鋼鐵、石化、機械制造等工礦群。所有這些工程都是驅使中國勞工完成的。據統計,撫順煤礦至1945年日本投降為止,產煤將近2億噸。而日本侵略者進行掠奪性的開采,使礦難頻發,造成十幾萬礦工傷殘,近萬名礦工死亡。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軍侵占我東北三省,并扶殖溥儀成立了偽滿洲國。從而激起中國人民更加強烈的憤慨,東北各階層民眾和愛國官兵紛紛組織抗日隊伍,進行武裝反抗。在遼寧地區血盟救國軍、遼寧民眾自衛軍等抗日義勇軍英勇作戰,給侵略者以沉重打擊。1932年9月15日(中秋節),遼寧民眾自衛軍組織四路游擊隊,對撫順煤礦進行了突然襲擊。為鎮壓中國民眾的反抗,日軍守備隊、憲兵隊、警察署、炭礦防備隊經過密謀策劃,以通匪的罪名對平
頂山等三個村的村民進行了報復性大屠殺。
平頂山慘案發生后,日軍為掩蓋真相,極力制造謊言。但紙終包不住火,幸存者通過現身說法,并經中外媒體的報道,平頂山慘案終于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遭到萬人聲討,舉世共憤。陳列室用大量舊報紙糊了整整兩面墻壁,墻角塑有一位外國人的頭像。看了介紹,才知那是美國國際新聞記者愛德華·漢特,當他得知撫順
平頂山慘案后,以最快速度發出了電訊稿,讓全世界都知道日軍在撫順制造了屠殺平民的慘案。陳列室墻上還有兩張照片,是最先向國際社會揭露平頂山慘案的國民政府要員。一位叫王卓然(1893—1975),撫順蓮花島灣人,長期追隨張學良從事反日愛國運動。平頂山慘案發生后,他收集第一手資料向國民政府外交部作了詳細報告。還有一位是顏惠慶(1877—1950)上海人,曾任北洋政府駐外公使、外
交總長、國務總理,國民政府成立后任駐美公使。在1932年12月召開的國聯大會上,顏惠慶根據美國記者愛德華·漢特的電訊稿及東北外交研究委員王卓然的報告,在大會上揭露了日軍在撫順屠殺平頂山村民殘暴罪行,引起各國代表對日本的痛責。
在一間展覽大廳內三面墻壁及房頂上用玻璃刻寫著3000余名死難者的姓名,靠
墻立有5位具有代表性的死難者雕塑。在另一間展廳的展柜內則陳列有平頂山慘案現場挖掘出土的死難者遺物。其中有鈕扣、梳子、剪刀、鞋底、小刀、鑰匙、皮帶

扣、煙嘴、煙袋鍋、眼鏡片等,看了無不觸目驚心,義憤填膺。
抗戰勝利后,盟軍在東京成立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和懲辦日本戰犯。南京國民政府也成立了戰犯審判委員會,審判罪大惡極的日本戰犯。1947年,國民政府軍事法庭在沈陽開庭,依法對包括制造平頂山慘案的久保孚、山下滿男等在內的27名日本戰犯進行判決,其中7人被判處死刑。新中國成立后,撫順市開展了尋找幸存者、收集平頂山慘案相關資料的工作。經過多年尋找,現登記在冊的幸存者有54位。這些幸存者已在多種場合,以親身經歷控訴日本侵略者滅絕人性的殘暴罪
行。其中方素榮、楊寶山、莫德勝三位幸存者于1996年狀告日本政府,要求其謝罪道歉,賠償經濟損失。為此,日本律師組成了“平頂山慘案對日訴訟辯護律師團”,更多日本友人則發起成立“爭取平頂山事件勝利實行委員會”聲援平頂山慘

案幸存者對日訴訟。至2000年,東京地方法院雖然確認“侵華日軍制造了平頂山大屠殺”這一事實,仍作出原告敗訴的判決。到2006年日本最高法院更是對三位原告的上訴作出了“不予理睬”的判決。訴訟十年來,先后有幾十位日本律師自費來撫順取證,為幸存者起草訴狀,承擔幸存者赴日訴訟費用,并在日本各地為幸存者舉辦聽證會、報告會,發行音像制品,介紹平頂山慘案真相。在此之前,有位日本

《朝日新聞》的女記者本多勝一,早在1971年6月27日就來到平頂山慘案遺址發掘現場采訪。回國后,連同在中國其他地方的采訪見聞,以《中國之旅》為專題,在
《朝日新聞》上連載刊登,揭露日軍在侵華期間犯下的種種罪行。
走出平頂山慘案紀念館,后面山坡上建有一座“平頂山殉難同胞紀念碑”。走
下紀念碑前一百多級臺階,下面就是建在慘案現場的“平頂山慘案遺址”。一幅《平頂山慘案現場復原圖》顯示,那里原來是平頂山下一條蜿蜒的山溝,3000多村

民被趕進山溝后,被日軍用機槍掃射致死的。遺址館門前立有一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志碑,是要讓這處日本侵略者屠殺中國平民的鐵證永久保存,教育我們的子孫后代。
走進遺址館,里面光線暗淡。只見巨大的玻璃罩內是長達百米的累累白骨,縱
橫交錯,層層重疊,陰森恐怖。據介紹,玻璃罩內的遺骨僅是一小部分,大量遺骨已被日軍焚燒成灰燼了。鐵證如山,不容抵賴。遺址館現場的鐵欄桿上掛著三束千紙鶴,看貼在上面的標簽,一束是韓國人送的,二束是日本人送的。遺址館出口擺
放著幾個花圈,墻壁上鑲著一行銀色大字:“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