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后 專 權 精彩內容 公元前206年(漢元年),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但其家屬仍然在沛縣。同年八月,劉邦令將軍王吸、薛歐出武關,因南陽王陵軍欲迎劉太公與呂雉等劉邦家屬。楚發兵進駐陽夏,漢軍不得前。 公元前205年(漢二年)四月,漢軍乘項羽陷入齊地不能自拔之際,一舉攻下楚都彭城。而項羽率騎兵迅速回防,與漢軍戰于睢水,漢軍大敗,呂雉等一幫眾劉邦家為楚軍所俘。直到公元前203年(漢四年)九月,楚漢議和方被放回歸漢。 回到劉邦身邊的呂雉卻發現劉邦身邊早已有了寵幸的戚夫人,此時的呂雉因為年齡長于戚夫人,常常作為留守,伴在劉邦身邊的是那戚夫人。 戚夫人因為自恃得寵,曾經常在劉邦面前哭鬧(史載到達“日夜啼泣”之地步),意欲為自己的兒子趙王劉如意以奪取皇太子之位,劉邦在公元前205年(漢二年)六月即已立呂雉之子劉盈為太子,但即位為皇帝后,以劉盈仁弱“不類我”為理由,想要改立戚姬子如意為太子。 劉邦去世后,劉盈即位為帝,呂雉開始獨掌大權。對于原劉邦所寵幸之妃嬪,多僅進行常規處理,如有子者,與其子就國為諸侯王太后。獨有戚夫人,因其曾幾欲奪孝惠帝劉盈太子之位,呂雉堅決不放過。 一開始呂雉先罰戚夫人作苦工,戚夫人私下唱歌嘆息,“兒子為王,母親為奴仆,終日舂米到薄暮,常常與死亡為伍!母子相離三千里,要找誰來告訴你?”呂雉因而大怒,于公元前195年(孝惠元年)十二月,殺趙王劉如意,徙淮陽王劉友為趙,并將戚夫人斬去手腳,薰聾雙耳,挖掉雙目,又以啞藥將她毒啞,這才拋入茅廁之中,稱為“人彘”(zhì),意為人中之豬。呂雉后竟然又叫劉盈來看,劉盈痛哭失聲,命人向呂雉說;“這種事不是人作得出來的。兒臣是太后的兒子,終究沒有辦法治理天下。”認為母親如此慘無人道,已經違背常理,驚駭非常,而不愿處理政事。 公元前188年(孝惠七年)八月戊寅,劉盈憂郁病逝,呂雉為了強化自己的統治,采取了很多措施來強大自己的宗室,從此作封立諸呂為王的開端。后來,公元前180年(高后八年),呂雉病重,她臨終前仍沒有忘記鞏固呂氏天下。呂太后沒有完成她的政治計劃就去世了。漢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驟然激化,不久,遂群起而殺諸呂,劉氏皇族集團與呂氏外戚集團的一場流血斗爭,以皇族集團的勝利而告終。 呂雉 呂雉(前241年-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通稱呂后,或稱漢高后、呂太后等等。單父(今山東單縣)人。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死后,被尊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皇帝政事的本紀,后來班固作漢書仍然沿用。她開啟了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 舉措: 沿襲了“與民休息”之國策,行“無為而治”。 繼續重農之國策,有步驟地放寬經商政策。 繼續劉邦執政期間與匈奴的和親政策。太史公曰:“呂后為人剛毅”。執政期間,呂后遵循劉邦的政策,未對匈奴興兵,而是采用了和親的政策 劉盈 漢惠帝劉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漢高祖劉邦與呂后之子,西漢第二位皇帝。漢惠帝是位年輕皇帝,十六歲時便繼承皇位。 漢惠帝即位后,實施仁政,減輕賦稅,提拔曹參為丞相,蕭規曹隨,政治清明,國泰民安。與民生息的政策,推動了經濟的繁榮。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他廢除秦時禁錮,使黃老哲學代替法家學說,打開各種思想發展的大門,但是仁弱的漢惠帝在位期間大權實際上掌握在強勢的母親呂后手中,因此后世司馬遷作《史記》時甚至不設惠帝本紀,而設“呂太后本紀”。 公元前188年,在位僅僅七年的漢惠帝去世,時年二十三歲,謚號孝惠皇帝,葬于安陵。 關于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