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離原來的老房子已經差不多五年了,新房子這里比較安靜,空氣也不錯,不過這附近并沒有菜市場,周末的時候我和媽媽一起去老房子附近的菜市場,把下一周需要的東西買全。 下公車的時候,遇見了從前的老鄰居,他看起來比我們搬家的時候老了很多,有了白頭發,眼神似乎也不那么靈光了,跟我們說他的老伴最近病了,雖然打了點滴用了藥,可似乎沒什么好轉,他打算帶她去大醫院看看。 北方清晨的菜市場應該是和南方不同的,分為整條街兩邊都是密密麻麻的菜攤和人相對少些的室內攤位,很多推著自行車和拉著小車來的買菜人讓攤位間的路更擁擠。這里菜攤前叫賣的北方男人和女人嗓門極大,因為要招攬客人,路過的時候嚇了我一跳,雖然聲音很大,可抬頭看見的確實一張精氣神十足的笑臉。 菜場里的攤主大部分會在攤位上方或者附近放個收音機,里面播放的歌大多是老歌了,他們聽著歌賣起菜來還是挺帶感的。這里到處充斥的海鮮味,香料味和生肉的味道于他們而言似乎是一種朝氣,一種生活的標志。 晚飯打算要做西紅柿燉牛腩,所以先去買了牛肉。賣牛肉的攤主看起來年紀不大,他推薦我們燉牛腩還是選肥瘦相間的,選好了肉,幫忙去掉了特別肥膩的地方,然后切成塊裝進袋子遞給我們。 工作日的早晨會習慣吃一些蔬菜沙拉,菜市場里的蔬菜要比超市晚上關門前的價格更低,來這里買是個不錯的選擇。很多攤主為了讓蔬菜看起來比較新鮮會噴些水在上面,雖然看起來不錯,但是拿回家葉子很快會爛掉,保存不了多久。媽媽習慣去菜市場靠里面的一家買,她說那家的生菜不噴水,新鮮的很,放在冰箱里可以保存四五天,而且這兒的生菜兩大顆只要一塊多錢。 賣黃瓜的大叔說搬家后很少看到我們了,從前是每天看到都會打招呼的。知道我們買的黃瓜是要蘸醬吃的,選了些好的,然后揮揮手叮囑我們記得要常來。菜場里的攤主似乎記憶都特別好,他們對買過菜的客人都記得住,雖然利潤微薄,不過總是會抹掉零錢,盡管只是幾毛錢而已。 這里的西紅柿沒有超市里的看起來那么大,那么紅,不過質量是很好的,都是新鮮采摘下來的,味道遠比超市里的吃起來更水潤。買西紅柿的大爺正在找錢結賬,眼神不好了,一毛錢和一塊錢都要區分一下,嘴上和攤主聊著昨晚他女兒又加班了,擔心女兒的身體所以要多買些蔬菜水果給她吃。 來菜市場的老年人多過年輕人,過過苦日子以后就養成了節儉的習慣,他們會從這頭走到那頭,只因為這家的白菜比那家便宜幾毛錢,買水果的時候會希望老板能多送一個,因為很多時候買的是給孩子們吃,送的那個才是留給自己的。年紀大了,他們大多怕冷,頭上帶著毛線織的帽子,穿的也很厚實,買好菜后坐在路邊石凳上休息的時候順便就把能摘的菜摘好。 往菜市場外面走的時候路過賣魚的攤位,看見攤主用木條直接用力拍了魚的頭,然后將昏過去的魚放到秤上稱重的時候又嚇了自己一跳,忽然想起來從前爸媽買回家的新鮮魚在路上應該都是昏頭轉向的。 這些賣菜攤位中也會有一些賣衣服,家居用品或者老物件的攤位,那些舊箱子的年紀似乎比我很大,很舊不過讓人很喜歡。這里出售的衣物和用品大多是沒有掛牌或是比較舊的,但依然不妨礙喜歡的人帶它們回家。 我一直覺得,菜市場是城市中陽光最先照到的地方,這里的攤主要比一般人起的早,要去上菜,去整理攤位,可能還沒準備好就已經人山人海了。他們也常會和客人因為一毛幾分錢爭的面紅耳赤,也會因為常常光顧而多送一些,也會因為有人偷偷拿走幾顆菜大發脾氣。 憂傷的時候到菜市場去吧,尤其是清晨的菜市場,從一頭走到另一頭,穿過人山人海,看看世間百態,也許就得不到太多寬慰和勇氣,可至少在所有人那么努力生活的時候,你該讓自己拾回一些生命力。 周暖,個人微信:ZHOU_NC,微博@周小姐失眠中zhou (請在微信搜索“經理人分享日志”或“manashare”關注公眾號,或者下載iPhone應用“經理人分享”,與45萬職業人一起,暢享一份閱讀、思考、實踐的快樂。) 作者:周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