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掃是祭祀禮儀的一部分。對已逝先人及先人墓的祭掃一般可分兩類,即:家庭祭奠和掃墓祭奠。 家庭祭奠,一般是在父母、祖父母的生辰或忌日時舉行。但不過是面對遺像,馨香三炷和供奉水酒三杯,或者是以素色的鮮花一束作為清供,以示后輩對先人的紀念。 掃墓祭奠,一般在清明節、中元節或春節舉行。傳統的祭掃先人墓地,有以下幾項內容: (1)專制香三炷,鞠躬悼念。點燃馨香,和擺設一些水果或先人生前所喜好的食品作為供品,這是人們寄托哀思的一種方式,不能簡單化地以迷信視之。當然,如果燒化冥錢,就有迷信成分了。對墓前祭奠,過去凡晚輩都要行跪拜大禮。現在也只要三鞠躬就行了。 (2)整修陵墓。一般是給墳墓培土,并整修墓道。由于每年雨水沖刷或其他原因,會使墓道或墳頭受損,利用祭掃之際,可以進行整修和加高。墓表可鏟些草皮貼上,使草蔓延覆蓋后可減少水土流失。有的還可植樹以作紀念。 現在,農村中許多地方都已平墳還田;有的地方實行火葬,骨灰寄放在殯儀館;有的則埋入公墓。因此,祭掃儀式也有新的改革,不再像傳統的形式那樣復雜。 祭掃先人墓的儀式,通常可先獻上花圈或一束鮮花。如系墳墓,在行鞠躬禮或祭奠默哀后,打掃一下墳墓周圍的環境衛生。骨灰寄放在殯儀館的,可先獻上精制的微型花圈或塑料花束,然后,把骨灰盒的積塵撣凈,瞻仰遺像,鞠躬行禮并低頭默哀,以寄托本身的哀思。 每逢清明或忌日,在掃祭先人墓時,應注意以下儀式: (1)肅立默哀。參加人數較多時也可放哀樂。 (2)主祭者就位,眾親友于原地就位。 (3)主祭者到墓前獻花果,拈花獻花,捧果獻果,主祭者行一鞠躬禮。 (4)有條件,還可讀祭文。祭文是在清明和忌日掃墓活動中,由主祭人誦讀的悼念性的文字。祭文不受時間性的限制,它可以緬懷幾年前、幾十年故去的人。悼詞則一般用在逝者故后的首次紀念儀式上。祭文本是給活著的人聽的,為的是讓生者繼承先輩的優良傳統,踏著逝者未走完的道路繼續前進。 (5)主祭者率眾人向先人墓行哀祭禮,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