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按摩降脂療法,氣滯血淤型 脾虛痰濁型 肝腎陰虛型的治療2016-05-01 17:36
舒筋活絡病自消的按摩降脂療法:食材,藥物降脂療法 一、按摩降脂療法:舒筋活絡病自消 穴位按摩是最“綠色”的保健方式 通過按摩刺激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管彈性、提高血液中脂類物質代謝的作用,從而降低血脂。其實穴位按摩是最簡單、最“綠色”的保健方式,若能長期堅持,不僅可以降低血脂,更能防止出現冠心病、腦中風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 中醫按摩的歷史與發展 中醫按摩又稱“推拿”,在中醫的各類療法中屬于最古老的一種。原始社會時期,在人與大自然的斗爭中,當人體的某一部位出血時,人們就會本能地用手按壓止血;當損傷部位隆起時,人們又本能地通過撫摸、按揉使隆起部位變小或消失。經過長期實踐,古人認識到了按摩的作用,并將其自覺作為一種醫療活動,以后又逐步發展形成了中醫的推拿學科。關于中醫按摩推拿,比較有名的案例是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他運用推拿手法成功地救治了虢太子“尸厥”的暴疾。中醫按摩強調“以人療人”,醫生用自己的雙手在病人身體上施加不同的力量和技巧,以此刺激病人某些特定的部位,從而達到改善人體機能、促進病癥康復的目的。 按摩功效知多少 每天堅持20分鐘按摩相應穴位,可有效預防高脂血癥的發生,此外還能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按摩時使用的力度以穴位感覺到酸麻為宜,每天按摩2次,每次大約花費10分鐘,即可有效調節體內平衡,增強各臟腑功能,改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促進血清中膽固醇的排出,使人體氣血運通。另外,中醫按摩還可有效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同時可以安撫情緒。尤其是對因血脂異常或剛發現高脂血癥而精神緊張的人來說,按摩是十分安全可靠的保健療法。 專家詳解按摩取穴 按摩療法第一步就是對穴位的所在位置進行確認。實際操作時,我們可以利用手指來量取穴位,即“指量法”,就是以手指的寬度為標準來測量取穴的方法。以拇指舉例,普通人拇指的指間關節寬度即為1寸。同樣的距離,還可以用中指中節橈側兩端的紋頭來測量,紋頭間距離即為1寸。普通人除拇指外的四指并攏時,以中指中節的橫紋處為基準,其四指之間的寬度即為3寸。但當用自己的手指量取別人的穴位時,要根據對方的高矮胖瘦做適當伸縮,以保證準確性。 按摩降脂方法與技巧 在按摩時可以根據自己的承受力度,分別使用手指第一指關節,或使用手掌、拳頭來按摩。使用的力度以穴位感到酸麻為宜。每次至少應該堅持5分鐘以上,但不可超過15分鐘。 中醫按摩Q&A Q 中醫按摩是否力度越大越好? A 中醫按摩并非力度越大越好。如果自身無法承受按摩強度,則必會引起身體上的不適。按摩時如果出現頭暈眼花、胸悶惡心等不良反應,則應當要求醫生減輕手法力度。 Q 何時按摩效果最佳? A 在人體毛孔張開時按摩效果最好,因此按摩最好在洗澡、洗腳后進行,或者按摩前先用熱毛巾敷一下相關部位和穴位。按摩要沿著肌肉的紋路進行,每次按摩時間控制在5~20分鐘。 按摩降脂常用穴位及取穴技巧 患者采用正坐或仰臥、該穴仰掌姿勢,位于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處,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患者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該穴位于胸部,人體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平第4肋間。 患者采用仰臥姿勢,該穴位于人體中腹部,肚臍向左右各2寸處。 洗澡后按摩效果最好,因為洗澡時會加速人體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并且洗完澡后人體毛孔處于舒張狀態,此時按摩有助于排毒消脂。 患者采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該穴位于人體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患者采用正坐姿勢,該穴位于人體小腿前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緣外側1.5寸。 患者采取正坐翹足姿勢,用與抬起腿腳同側的手掌握住腳踝,大拇指指腹沿著腳后跟正中央直下至小腿肚下,“人”字形的中點處即是。 二、藥物降脂療法:慎重用藥,拒絕副作用 是藥三分毒,切記不可隨意用藥 血脂異常有多種情況,用藥前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屬于哪種類型,再根據自己的病情,遵從醫生的建議,合理用藥。不要認為降脂藥是萬能的,完全依賴藥物是錯誤的做法。在用藥的同時,還需要控制飲食。 血脂升高不等于必須用藥 高脂血癥患者是否需要進行藥物治療,主要是根據患者有無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相關危險因素的情況而決定的。如果患者無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也不存在任何危險因素,并且低密度脂蛋白低于4.16mmol/L;或者患者無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但具有兩個以上危險因素,而低密度脂蛋白低于3.4mmol/L;或者患者并發有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但低密度脂蛋白低于2.6mmol/L,則不需要藥物治療,而是應及時在生活方式上有所改變,如調整和限制飲食,加大運動量等。如果超過上述范圍,則應在調整生活方式的同時,遵從醫師的建議展開藥物治療。 常用降脂藥 調節血脂的藥品很多,效果各異,但就其作用原理而言,主要是干擾脂質代謝過程中的某個環節,如減少脂質吸收,加速脂質分解或排泄,干擾肝內脂蛋白合成等。常用的調脂藥有他汀類,如洛伐他丁、普伐他丁、辛伐他丁、氟伐他丁等,這類藥物可顯著降低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并能有效預防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并發癥;貝特類,如吉非貝齊、非諾貝特、苯扎貝特等,能有效調節血清甘油三酯,適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癥和混合性高脂血癥;煙酸類,如煙酸緩釋片、煙酸衍生片等,能夠有效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適用于除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之外任何類型的高脂血癥。 警惕中藥副作用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這句話對于中藥同樣適用。中醫講究辨證施藥,在《神農本草經·序錄》中即有所記載:“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飲食不消,以吐下藥……各隨其所宜。”這是告訴大家在服用中藥時,務必不可亂服藥、過量服藥,否則極容易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中藥大部分都屬于天然類藥物,成分十分復雜。有些藥物則毒性較大,如白砒石、水銀等。服用毒性較大的中藥時,必須要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中藥降脂因人而異 中醫學認為,高脂血癥的發生與痰、濕、血淤等有很大關系,具體來說其病發與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如肝、腎、脾等,尤其是脾功能失調。平時飲食不規律,就會造成脾氣虛弱、運化功能失調,而脾主要功能是運化水谷,調節人體津液的吸收和排出。一旦脾氣虛弱、運化功能失調,即會影響日常飲食,長期下來就會造成人體氣血運行不暢,以至于痰、血淤受阻于血脈,進而誘發高脂血癥。 氣滯血淤型 此類患者由于體內氣血運行不通暢而導致形體肥胖、煩躁易怒、口干舌燥、頭暈目眩、失眠多夢、女性月經不調或閉經、眼袋腫脹。如果以上有至少3項符合你的情況,那么就該引起重視了。 脾虛痰濁型 此類患者主要是因脾胃虛弱,導致體內水液代謝未能達到平衡,多有疲乏倦怠、食欲下降、舌苔厚膩、口干口苦等癥狀。因此治療時要以化痰中藥為主,辨證配合使用其他中藥。 肝腎陰虛型 此類患者主要是因肝腎陰虛、虛火煉液成痰而導致病發的。患者多為中老年人,主要表現為耳鳴眼花、腰膝酸軟、肢倦乏力、口干舌燥、舌苔薄、舌質紅、脈細沉等,需要滋陰補腎。 高脂血癥患者食物速查 海魚中的脂肪酸大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并且多數海魚中還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常食可起到分解體內膽固醇的作用。 海帶中含有豐富的海藻氨酸,常食可以有效降低體內膽固醇含量。海帶還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能促進體內膽固醇排出。 常食金針菇能夠有效加速體內新陳代謝,幫助身體吸收同食的其他食物的營養成分。中老年人常食還可抑制血脂升高。 大白菜中不含蔗糖,熱量很低,同時富含纖維素,可以有效調節體內的脂肪代謝。常食有除煩解渴、養胃生津的作用。 常食油菜能夠抑制身體吸收膽固醇。中醫認為油菜有潤腸通便的作用,習慣性便秘的患者可適當多食油菜。 雞蛋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有清除血管壁上沉積的膽固醇的作用,因此常食雞蛋對防治高脂血癥有較好效果。 高脂血癥患者常食木瓜,對身體有益處。木瓜中的木瓜蛋白酶,可以降低體內脂肪含量。 無花果性平味甘,中醫認為其有滋陰消腫、抗癌解毒的食療功效。無花果中大量的果膠和食物纖維,可幫助凈化人體腸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