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勇敢的心 汪峰 - 北京青年 電視劇原聲帶 
有人說:青春是一首歌,律動的節拍間跳動著時代的音符; 有人說:青春是一幅畫,斑斕的色彩中描繪著未來的理想; 有人說:青春是一首詩,雋永的字句里流露出理想的渴望; 青春是風華正茂、揮斥方遒的豪邁; 青春是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壯志;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青年,中國古語一般稱“少年”、“后生”及“郎”等。五四青年節來臨之時,請跟隨中國好詩詞,一起領略古代的有志青年是怎樣的馳騁疆場、俠義江湖?

雜曲歌辭·少年行 唐-李白  擊筑飲美酒,劍歌易水湄。
經過燕太子,結托并州兒。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 因聲魯句踐,爭情勿相欺。
注:李白是浪漫主義大詩人,青少年時期便醉心于劍術,仗劍任俠,自稱“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與韓荊州書》),魏顥在《李翰林集序》中也言李白“少任俠,手刃數人”。李白二十五歲出蜀,漫游中國,當他經過舊時燕國的土地時,認識了那里的很多志同道合的人。燕國在今河北一帶,自古就有“燕趙多慷慨之士”的說法,那里民風豪放,正是李白所向往的生活。李白在那里和豪杰們相處甚歡。 此詩用五古的形式,跡近詠史,實是抒情,寫一個少年的信念和追求。詩開頭運用荊軻的典故,表現少年對荊軻事跡的向往和憧憬。對英雄人物的追慕,是青少年們所共有的心理特征。整首詩從易水餞飲落筆,但不脫不粘,若即若離,從對荊軻的身世感慨跳躍到對自己的身世感慨,把由荊軻身上所煥發出來的豪情壯志,注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凝結成一種激揚奮發的豪情與堅定的人生信念:“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接著寫魯句踐。魯句踐是戰國時代的人,和當時的荊軻在邯鄲下棋賭博,最后卻互相爭吵起來。這里仍然以荊軻的故事抒情達意,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少年的心理特征。

少年 唐-李商隱  外戚平羌第一功,生年二十有重封。
直登宣室螭頭上,橫過甘泉豹尾中。 別館覺來云雨夢,后門歸去蕙蘭叢。 灞陵夜獵隨田竇,不識寒郊自轉蓬。
注: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中國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屬河南)。初學古文。受牛黨令狐楚賞識,入其幕府,并從學駢文。開成二年(837),以令狐綯之力中進士。次年入屬李黨的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府,王愛其才,以女妻之。因此受牛黨排擠,輾轉于各藩鎮幕府,終身不得志。 李商隱詩歌的基本風格是情深詞婉,能于秾麗中時帶沉郁,流美中不失厚重,對后世的詩壇和詞壇影響很深。其詩繼承面較廣。其七律成就最高,繼承了杜甫精嚴頓挫的特點,又融合了齊梁詩的秾艷和六朝民歌的清麗,以及李賀詩的幻想象征手法 ;其詞旨隱晦的作風受阮籍影響 ;一些長篇古風如《韓碑》接近韓愈的歌行;一些抒情寫景小詩淡語天成,綽約多姿,不失盛唐絕句風味。李商隱是晚唐駢文的代表作家。其駢文屬對工整,用事精切,疏密相間,氣韻自然。名作《奠相國令狐公文》、《重祭外舅司徒公文》、《上河東公啟》,情真意切,委婉動人。但其駢文多官場應酬文字,內容較貧乏。其散文現存較少。此外,還有一些意在諷世的雜文體短賦。

結客少年場行 唐-孔紹安  結客佩吳鉤,橫行度隴頭。
雁在弓前落,云從陣后浮。 吳師驚燧象,燕將警奔牛。 轉蓬飛不息,冰河結未流。 若使三邊定,當封萬戶侯。
注:孔紹安(約577-622),字不詳,越州山陰人,孔奐長子,孔子三十三代孫。生于陳宣帝太建九年,約卒于唐高祖武德中年,約四十六歲。少于兄紹新俱以文詞知名。年十三,陳亡入隋,徙居京兆鄂縣,閉門讀書,誦古文集數十萬言。外兄虞世南異之。與詞人孫萬壽為忘年之好,時人稱為“孫、孔”。大業末,為監察御史。李淵討賊河東,紹安為監軍。李淵受禪,紹安自洛陽間行來奔,拜內史舍人,賜赍甚厚。嘗因侍宴應詔詠石榴詩云:“只為時來晚,開花不及春”。為人稱誦。尋詔撰梁史,未就而卒。紹安著有文集五十卷,(舊唐書志作三卷,本傳作五卷。此從新唐書志)傳于世。

少年行二首 唐-王昌齡  西陵俠少年,送客短長亭。
青槐夾兩道,白馬如流星。 聞道羽書急,單于寇井陘。 氣高輕赴難,誰顧燕山銘。   走馬遠相尋,西樓下夕陰。
結交期一劍,留意贈千金。 高閣歌聲遠,重門柳色深。 夜闌須盡飲,莫負百年心。
注: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雜曲歌辭-少年子 唐-李百藥  少年飛翠蓋,上路動金鑣。
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簫。 少年不歡樂,何以盡芳朝。 千金笑里面,一搦抱中腰。 掛冠豈憚宿,迎拜不勝嬌。 寄語少年子,無辭歸路遙。
注:李百藥(565--648),字重規,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唐朝史學家、詩人。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內史令,預修國史,撰有《齊史》。隋文帝時百藥仕太子舍人、東宮學士。隋煬帝時仕桂州司馬職,遷建安郡丞。后歸唐,拜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散騎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諫唐太宗取消諸侯,為太宗采納。曾受命修訂五禮、律令。另外,據《安平縣志》載:李百藥及家族墓地遺址在今河北省安平縣程油子鄉寺店村南。 少年子:古稱青年人。

少年行 唐-劉長卿  射飛夸侍獵,行樂愛聯鑣。
薦枕青蛾艷,鳴鞭白馬驕。 曲房珠翠合,深巷管弦調。 日晚春風里,衣香滿路飄。
注: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少年行 唐-邵謁  丈夫十八九,膽氣欺韓彭。報仇不用劍,輔國不用兵。 以目為水鑒,以心作權衡。 愿君似堯舜,能使天下平。 何必走馬夸弓矢,然后致得人心爭。
注:邵謁 唐(約公元860年前后在世)字不詳,廣東韶州翁源人。 唐代'嶺南五才子'之一。 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懿宗咸通初前后在世。

六州歌頭·少年俠氣 宋-賀鑄  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
肝膽洞。毛發聳。立談中。死生同。 一諾千金重。推翹勇。矜豪縱。 輕蓋擁。聯飛鞚。斗城東。 轟飲酒壚,春色浮寒甕。吸海垂虹。 閑呼鷹嗾犬,白羽摘雕弓。 狡穴俄空。樂匆匆。 似黃粱夢。辭丹鳳。明月共。 漾孤篷。官冗從。懷倥傯。落塵籠。 簿書叢。鹖弁如云眾。供粗用。忽奇功。 笳鼓動。漁陽弄。思悲翁。 不請長纓,系取天驕種。劍吼西風。 恨登山臨水,手寄七弦桐。目送歸鴻。
注:此詞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秋。當時西夏屢犯邊界,賀鑄在和州(今安徽和縣一帶)任管界巡檢(負責地方上訓治甲兵,巡邏州邑,捕捉盜賊等的武官)。雖然位卑人微,卻始終關心國事。眼看宋王朝政治日益混亂,新黨變法的許多成果毀于一旦;對外又恢復了歲納銀絹、委屈求和的舊局面,以致西夏騷擾日重。面對這種情況,詞人義憤填膺,又無力上達,于是揮筆填詞,寫下了這首感情充沛、題材重大、在北宋詞中不多見的、閃耀著愛國主義思想光輝的豪放名作。 此詞塑造的游俠壯士形象,在唐詩中屢見不鮮,但在宋詞中則是前所未有的。此詞第一次出現了一個思欲報國而請纓無路的“奇男子”形象,是宋詞中最早出現的真正稱得上抨擊投降派、歌頌殺敵將士的愛國詩篇,起到了上繼蘇詞、下啟南宋愛國詞的過渡作用。 全詞風格蒼涼悲壯,敘事、議論、抒情結合緊密,筆力雄健勁拔,神采飛揚,而且格律謹嚴,句短韻密,激越的聲情在跳蕩的旋律中得到體現,兩者臻于完美的統一。

少年行·男兒作健向 清-黃景仁  男兒作健向沙場,自愛登臺不望鄉。
太白高高天尺五,寶刀明月共輝光。
注: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為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后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為“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凄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
溫馨提示 中國好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