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做過統計,我貿然推測一下:“十個媽媽,十個吼”,大家不要打我,不過,我估計大家看了也沒什么疑義,感同身受的成分沒準還更多呢! 就拿我自己來說,前三年,養一個孩子,很淡定;這五年,養兩個孩子,好像就繃不住了,噴發的頻率越來越高。你可以說是育兒工作的繁雜,也可以說是內心的不夠強大,看似一堆外因,說到底,終究還是輸給了自己的動物腦,說到底,自己終究是一個不穩定的活火山。 《大學》講:“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 想穩住情緒,心中就要明白目標在哪里,有了方向,我們才可以安心不亂,就沒有那么多飄忽在半空的思緒紛紛。換句話說,我們要抓住的那個“本”。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教育怎么體現這個“本”? 我的河東獅吼功在哥哥一年級時攀升到一個新的高峰,什么契機呢,這得“益”于當媽的幾陪項目之一,陪寫作業。每次開始之前,我都深呼吸,告訴自己今天不可以發火,可是往往陪著陪著我就不淡定了,讀書讀不利索、寫字寫得慢、作業記不全、審題審不對……我就感到自己忍了又忍,小火苗還是勢不可擋地終于變成熊熊火焰,呼之而出。 脫口而出的基本是一套話:“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怎么就是記不住!每次都這樣……(反正就是各種負能量) 看著默不作聲的孩子,越來越氣,但最終還是后悔,事后我還總是告訴哥哥:“下次看媽媽要發火時,趕緊提醒我!”后來想想著實可惡,自己都強按不住,怎么能期待孩子在那種負面情緒的漩渦里還能溫柔一推?內因永遠要靠我們自己來解決。 于是,我決定要找到“本”,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陪孩子一起完成作業是為了什么? 如果你的回答是“為了生氣”,那基本上也不用往下看了。這么看起來,我連傻子都不如,陪孩子完成作業當然是為了讓他更有效地完成作業,這是目標,即“本”,河東獅吼的效果卻恰恰相反,破壞了學習氛圍、搞砸了孩子情緒、降低了學習效率,怎么看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那為啥我這么笨呢?就是在過程中迷失了,任由情緒興風作亂,疾風驟雨后,不還是要自己收拾眼下一片狼藉,繼續上路,效率低啊! 所以,每做一件事,都要先要想想“本”在哪里,明確目標,然后才是找到合適的方法,去達成。 現在,我陪孩子寫作業,就有了如下調整: 首先,我和孩子一起看看今天有哪些作業,在不遺漏的情況下大概理個順序,先完成什么再完成什么; 第二,我告訴他,先自己做,有不會的空著,最后一起來問我;(勸大家暫時脫身,讓孩子有獨立學習的時間,尤其是像我這種沒耐心的,待在他旁邊就是給自己醞釀火氣的機會。) 第三,看到孩子遇到我認為特別簡單的問題時,告訴自己要換位思考,你像他這么大時,你可能還不如他呢; 第四,適度啟發,鼓勵孩子自我尋找答案,尋找不出,也別這個那個的一堆廢話,該怎么講怎么講。 當然了,修為不同,一下要求自己完全不發火也不太可能,有時候實在壓不住的話,有幾個方法,幫你訊速降火。 1.迅速隔絕 如果你發現自己火氣驟增,可以先遠離案發現場到另一個房間,廁所也行。這是最關鍵的一步,要及早開始,不要戀戀不舍覺得自己的話還沒說完,這種狀態下嘴里噴出的都是一把把飛刀,非把孩子割得體無完膚你才罷休嗎? 2.冷靜冷靜 冷靜一下、冷靜一下、再冷靜一下,干點別的,比如疊個衣服,刷個馬桶、擦個地什么的,要記住大人有大量、大人有大量、大人有大量……(氣急敗壞時請獨自默念100遍)。 3.思考“本”在哪里? 我們剛才在做什么?是為了什么?目標達到了沒有? 4.平靜后先道歉 承認自己的失控,你的真誠孩子能感應到,跟孩子道歉,請求理解,你會發現孩子都非常大度(但是不要因此而屢教不改)。其實道歉的意義不單是因為你的壞情緒傷害了孩子,而是因為你真的犯了錯誤。你的道歉本身就是告訴孩子,情緒失控是不對的。這很重要! 其實我特別能體會情緒失控的那些理由,繁復的工作、疲勞的身心、屢說屢不聽的孩子們??墒俏覀儾荒苋斡蛇@些說辭來為自己發火找借口,涵養都哪兒去了,說明你的那一顆心還需要修煉??! 儒家講,“內圣”才能“外王”,任何事都只關乎我們這一顆心!靠什么修,靠經典,智慧本就潛藏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經典就好比那把開啟智慧的鑰匙,及早開啟,讓自性的光明及早釋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