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對情緒等級的判斷都是主觀的,暴怒,不是通常意義上的不高興了,生氣了,發脾氣了,這是一種近似歇斯底里的狀態,一種情緒爆表極限值。
除了視頻中介紹的扮演法示例,我在兒子幼兒園時的育兒日記中,找到了當時運用這種方法,教兒子如何應對欺負情境。從幼兒園出來,兒子無意中說起被某某某打了,還是故意的,在睡覺的時候被那個孩子打臉,兒子怕被老師罵,也不敢說。問兒子怎么辦,兒子倒是很得意地說:“我說給他個橙子,他就不打我了。竟然為這么點兒小事就不打我了。”(這么有阿Q精神)很明顯這是孩子的防御心理,為了防御被欺負的痛苦感覺。讓孩子打回去不符合他的性格,不過是以暴制暴。告老師也沒有真正提高他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于是,回家和兒子進行了一次情境演習。媽媽:“你可以說,我知道你很想玩,我可以借你玩,但你不能打我。”兒子:“我知道你很想吃,我可以給你,但你不能打我。”情境模擬是在安全的情境下模擬孩子遭遇的問題,讓孩子掌握應對的方式,并通過多次練習降低應對問題的焦慮情緒,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模擬考試、面試,模擬演出、比賽,模擬被人欺負等。要點在于安全的情境,也就是說家長不帶情緒,不加責備的陪伴孩子完成這個練習的過程。如果抱著教訓的心態,只會加重孩子的恐懼心理。 改變從現在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