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個標題,估計很多人以為我在嘩眾取寵,但我是認真的。 我的90后小伙伴@秦陽,平時我們都叫他老秦,出身平凡,畢業于陜西科技大學,到今年不過畢業兩年多,現在他在武漢工作,已經和我合作出了兩本新媒體圖書,其中一本《如何打造超級IP》還是第一作者,經常給全國500強企業做內訓。 2015年8月份,我們建議他買房,看中一套光谷軟件園里的樓盤交了首付,估計2017年中交房時,他的房款也應該付清了。 如果按老秦的發展速度來看,你們肯定認為這不科學。工作前三年就買套房,換我年輕的時候,我和我老婆兩個人加一起也做不到。 這件事讓我想通了一個道理:成長沒有捷徑,但是可以加速。在普通人眼里的捷徑,不過是因為你走得快,別人就以為你走了捷徑而已。 怎么理解這句話? 假如別人要走到一個高度,需要付出多少努力,那么如果不是天賦驚人,你要付出的努力也不會比別人少。 但是為什么有些人的成長時間遠遠快于你? 根本原因是他在某個時間段內愿意付出的訓練時間遠遠高于你,他愿意承受的訓練強度比你高太多,再如果加上他能得到有經驗的教練正確指導的話,當然他在短期內可以超過你。 用一個公式來表達就是: 用一個通俗的例子,乒乓球訓練來解釋一下這個公式。 我們都知道乒乓球在中國是國球,喜歡的人很多。但真正能成為國手的人很少。 大部分人選擇的是野路子打球,球技有的人還很不錯,但是大家也都明白,這種民間高手打多少年也沒有能力去挑戰國手的。 如果要立志當國手,你肯定得去接受正規訓練——所謂正規訓練,你不但要保持穩定的訓練頻率,而且你的單位訓練強度是遠遠超過普通人打野球的強度,而且你的動作姿勢不對,還得有教練來馬上糾正你。 如果按正規訓練的方法,只要肯堅持練,用不了多久,你的乒乓球水平肯定遠遠超出你身邊打野球的小伙伴一大截。 這樣看起來,你的成長是加速了,但這背后的代價就是——你在短期內分配給乒乓球訓練的時間增加了,你的訓練強度增加了,你的訓練成本也增加了。 這就是所謂成長有捷徑的真相吧。 回到老秦的故事,買房只是結果,真相是他開始具備在企業做高端培訓的能力,這使得他收入突飛猛進。 但他之所以能具備在企業做培訓的能力,一方面得益于他在大學時代就通過給別人講PPT/PS課程賺家用,也得益于他第一份工作中單位已經開始培養他做內訓師,僅僅這兩項已經讓他有了超過300個小時的實戰,雖然這300個小時過程中并沒有帶來直接的高額回報,但已經為后來積累了足夠的勢能。所以在如何做培訓這件事情上,第一他比別人開始得早,第二他比一般人投入的時間多。 這就是成長捷徑的第一個關鍵,你為目標所投入的時間。 等他來到我這里,培訓訓練強度立即翻了幾倍,我要求他通過寫書訓練系統性邏輯思維,我要求他通過開發課件全面理解課程教學設計,我要求他通過講座和試講培養對企業內訓客戶的感覺,其實我還要求他設計高質量的培訓講義,要我說,這方面他的訓練還沒到位呢。 老秦到我們這里工作14個月,是累得夠嗆,沒有一天能在晚上12點之前睡覺,加班到2點是家常便飯,他投入到培訓師訓練的時間是驚人的,投入的訓練強度更是驚人。 來看看他的課件升級版本,你就知道他的態度了: 這一年多他去企業現場付費內訓超過60天,做過現場培訓的人都知道,收費的培訓壓力是很大的,非常有挑戰性,但人也因此得到非常快的鍛煉和成長。據他說他這一年去不同企業的培訓,課件幾乎沒有完全重樣過,每一次都記錄現場的情況和效果,回來后進行迭代改進。 所以,成長捷徑的第二個關鍵,是足夠的訓練量,同時要有不斷的改進。 光累還不行,我在老秦成長過程中,起到了教練作用,我不敢說我是最好的內訓師教練,但是我肯定是最無保留的分享我的能量和經驗教訓給他,讓他可以更快專注到工作中。 另外由于一起接觸的時間比較多,我本身就在言傳身教地對他產生影響,包括工作方法。我在時間管理方面頗有心得,這是我多年養成的習慣,大多年輕人在工作的頭幾年需要慢慢積累,老秦從我這里學會了碎片時間工作的方法,用他的話說,他從我身上看到了“工作可以沒有儀式感”。所以他能夠做到在出差的路上,在高鐵和出租車上寫書——我們合著的《社群營銷:方法、技巧與實戰》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完成的,而且在2015年一上架就登上當當網新書熱賣榜榜首。不過你也看得出,老秦本人特別留心別人的工作方法并且去實踐,我身邊學生一大把,也沒有真正影響到幾個,所以要有心才能夠從別人那里獲得更多的方法論秘訣。 先明確通往目標正確的道路再采取大量的行動,可以少走很多彎路,通向目標的道路盡可能短一些。正確的方法雖然不可能讓你從5000米縮短到1米,但至少還是有可能讓你從5000米縮短到2000米。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我經常把我重視的負責課程開發的小伙伴們聚集在一起給他們做課程開發、時間管理的培訓,因為他們掌握了方法,成長的越快,我其實越省事,得到的效果事半功倍。
不過,成長捷徑還有一個外掛,那就是機會,這個東西不可預測,但是你知道世界上有一種人叫貴人。 很多新人最缺機會,都是慢慢打磨,從小分享開始講起,而且還是免費的。我給老秦安排的第一次試講,他也是免費講的,但是他在哪里試講?——上海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 他能得到這樣的試講機會,是我做信任代理的推薦的。一開始招行的人不愿意接受,我的回復是,“如果老秦的試講不成功,我親自再給你們補一場,而且免費。”我堵上了我的推薦信譽、我對老秦的信心還有我的一次幾萬塊的課酬。 所幸老秦穩穩地接住了,完成的很漂亮,獲得好評,接著這次在招行的頭彩,迅速打開了培訓市場。 不過你不要羨慕老秦第一次試講能夠有這樣華麗的開場,你要看到他為了這一次機會已經做了足夠的準備,如果他自己接不住,那么有再多機會也沒用。 所以,成長捷徑的一個額外外掛,就是運氣,能夠遇到好的機會或者貴人。 這樣看來老秦的成長速度快不是不合理,而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所以我說成長沒有捷徑,但是可以加速。 但如果你愿意付出足夠的時間和強度,加上好的訓練方法,你可以走得比別人快很多,從這個意義上講,成長又是有捷徑的。我們可以通過空間換時間,在較短時間內快速成長,從而使得你在機會來臨時,比同齡人更快抓住機遇,獲得先發優勢。 所以說:想走捷徑是成功學,但想加速是可以找方法的。 看完這篇文章,我想我其實回答了下面的問題: 很多同學在大學里有一種抱怨,說明明我比別人付出更多的時間在學習,為什么他的成績比我好? 現在你至少知道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別人投入單位時間可能少于你,但是他的單位時間注意力集中程度,訓練強度和學習方法都優于你,所以按我們的成長速度公式,他最后的成績比你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想明白這一點,我也理解為什么那么多人學習希望得到名師指路,無非希望自己在訓練方法這個環節不吃虧,但是有了名師,離開了訓練時間和訓練強度的投入,你依然不會有太大起色。 好了,今天的文章寫到這里,不知道對各位有沒有啟發?歡迎留言你的看法,好評論我們會通過曬出來給大家分享! |
|
來自: 旺旺Mark_Leung > 《效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