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純粹的科學家 程開甲的一生都在求索、創新。張蘊鈺將軍曾評價:“程開甲是一名純粹的科學家。” 1937年,程開甲以優異成績考入浙江大學物理系。“在那里,恩師王淦昌告訴我,科學研究最重要的就是緊跟前沿、抓住問題、扭住不放?!被貞涍^往,恩師的話讓他始終銘記。 1946年,程開甲來到蘇格蘭的愛丁堡大學,成為被稱為“物理學家中的物理學家”玻恩教授的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他先后在國際權威學術雜志上發表了5篇有分量的論文,用量子力學證明了狄拉克提出的“狄拉克方程”在自由粒子條件下的正確性。而此方程連狄拉克本人也從未證明過。 1948年,在蘇黎世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上,程開甲與師兄海森堡就學術觀點展開針鋒相對的激烈爭論,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程開甲,時而用英語,時而用德語,與這位1932年的諾貝爾獎得主展開舌戰。弄得擔任裁判的大會主席泡利十分為難,最后只得風趣地說:“你們師兄弟吵架,為什么玻恩不來?這個裁判我也不當了。” 玻恩聽到此事很高興,跟程開甲講起自己與愛因斯坦長時間針鋒相對的爭論。玻恩說,愛因斯坦是一個“離經叛道”者,因而才能超越常規。這次談話,讓程開甲終身受益。 在獻身核事業的幾十年間,程開甲沒有公開發表過論文,但他的學術研究仍然碩果累累。 20世紀60年代,他率先在國內開展了系統的熱力學內耗理論研究,出版了我國第一本《固體物理學》教科書;80年代,他進一步發展、完善了高溫和低溫超導普遍適用的超導雙帶理論;90年代,他提出并建立了系統的“TFDC(托馬斯—費米—狄拉克-程開甲)”電子理論,為材料科學的發展提出了新的研究思想,并將該理論應用于金剛石觸媒等方面的研究。 過去,程開甲身邊始終有一把計算尺、一塊黑板?,F在,盡管計算尺已被計算機取代,但程開甲對黑板還是情有獨鐘。北京家里還特意裝了一塊黑板,以便在上面推算數學公式。 一葉知秋,見微知著。20世紀70年代,程開甲在大西北搞試驗。一個寧靜的夜晚,他突然發現天際中出現一個明亮的光點,隨即整個天空都被照亮。程開甲推斷,這可能是鄰國在搞新武器試驗。程開甲當時預言:自衛星上天后,太空就成了人類競爭的新空間。未來,空天武器將可能成為又一個競爭熱點。 而今40年過去,事實證明了他的科學預見。 [責任編輯:王宏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