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日報 2018-08-17 作者:本報記者 俞瑞凌 陳靜程開甲在愛丁堡 程開甲、楊立銘與導師玻恩 程開甲與薛定諤等科學家交流 程開甲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的消息傳到國內,幾天后日本投降。當時,世界上多數人都不知道原子彈是什么。程開甲也不會想到,十多年后,從英國學成歸國的自己會參加中國原子彈的研制和試驗。 量子力學奠基人、195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玻恩在十多年后說:“我的許多學生,奧本海默、盧森堡、海森堡、福克斯、彭桓武、程開甲……都去搞原子彈了。” 在程開甲的印象中,玻恩有著豐富的學識,也有著鮮明的個性。他與愛因斯坦常在科學問題上爭鋒相對,互不相讓,但在音樂上卻是一對好搭檔。愛因斯坦拉小提琴,玻恩彈鋼琴,琴瑟和鳴,余音繞梁。 在英國生活,程開甲追求著學識與尊嚴,在玻恩門下,他領悟著科學研究中的堅持和民主。 尋夢愛丁堡 玻恩施恩lost sheep 20英鎊與20分鐘 大師培養大師 1946年8月,程開甲從上海乘飛機,途經多個國家,輾轉一個多星期,抵達英國倫敦。英國文化委員會一位女士接待了他,安排了旅館并發給他20英鎊。程開甲就靠這20英鎊開始了英倫生活。他先花了10先令給家里發電報報了平安,又與在倫敦的浙大同班同學胡濟民見了一面,兩人相談甚歡。兩天后,程開甲被分配至愛丁堡大學。 愛丁堡大學是一所擁有400多年歷史的世界名校。早在17世紀末就是歐洲主要學術研究和教育中心之一,培養出了達爾文、休謨、阿普爾頓、麥克斯韋、利斯特等學界泰斗。中國第一位留歐學生、中國西醫領路人黃寬就曾在此求學。 與玻恩教授的第一次見面,令程開甲難忘。那天,大霧彌漫,程開甲早早起來,收拾整齊。按照約定的時間,程開甲提前了不少,想趕在導師之前到他辦公室,以示尊敬。然而,程開甲到時,玻恩已站在門口等程開甲,讓程開甲不知所措,連準備的問候語都忘說了。 玻恩也鬧了個笑話,對程開甲說:“你不是已經報到過了嗎?”原來,玻恩把他當成早前來過的楊立銘。意識到錯誤后,玻恩馬上道了歉。玻恩一共帶過4個中國學生,除了程開甲和楊立銘,還有彭桓武和黃昆,后來都成為中國科學界的佼佼者。程開甲和楊立銘是同時期玻恩的門生,一次,三人一起外出,玻恩開玩笑說程開甲是“lost sheep”(失去的羔羊),意思是差點失去這個學生。 玻恩為人謙遜,在學界早有口碑,初次見面程開甲就領略到了。他看到程開甲有些緊張,和藹地對程開甲說:“不要緊張,別把我當成什么專家。”接著給程開甲介紹他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領域,也介紹了學生中突出的人。知道程開甲從中國來,玻恩就介紹他帶過的中國學生彭桓武學習時取得的成績,還從書架上把彭桓武的論文取下來送給程開甲,要程開甲拿回去看,勉勵程開甲以他為榜樣。 玻恩為程開甲訂下學習制度:每天上午或下午到他辦公室,與他交談20分鐘。玻恩善于啟發他獨立思考,鼓勵他暢所欲言。在20分鐘時間里,程開甲可以與他自由交談、提出問題。他歡迎、引導程開甲與他就學術問題爭論,通過解決學習、研究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培養程開甲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高手過招 “程—玻恩”理論萌芽 國際會議“離經叛道”叫板師兄 玻恩常帶著程開甲參加學術活動,程開甲也認識了許多世界級的物理學家,其中不乏諾貝爾獎得主。 剛到英國,玻恩應邀去牛津大學講學,隨后參加狄拉克主持的劍橋大學討論會。玻恩把程開甲引薦給了海特勒和狄拉克,在浙大時,程開甲就學習了他們的相關理論,在與海特勒的交流中,有很多相同的觀點。而與狄拉克長期的書信往來后,程開甲也得見真身。 后來在一些學術會議上,程開甲認識了薛定諤、鮑威爾、繆勒、玻爾等學界大師。特別是玻爾,他的五維基本粒子理論與程開甲的觀點一致。會上,他們倆就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程開甲本想繼續從事基本粒子研究。1946年底,愛丁堡大學舉辦了兩次超導實驗講座,使程開甲對超導問題產生了興趣。程開甲將周期表中的元素分為超導元素和不超導元素,發現了超導元素的分布規律。玻恩看到程開甲畫的圖,覺得有道理,鼓勵程開甲做下去。在愛丁堡大學,程開甲完成了3篇超導研究論文,先后單獨或與玻恩合作發表在英國的《自然》雜志上。從此,程開甲將超導作為研究方向。 海森堡和泡利也是玻恩的學生、程開甲的師兄,是核物理和基本粒子研究的領軍人物。 1948年,瑞士蘇黎世大學召開低溫超導國際學術會議,也是程開甲和玻恩合作完成的論文《論超導電性》遞交大會。玻恩沒有出席會議,程開甲在大會上宣讀了論文。碰巧,海森堡也參加會議。由于觀點完全不同,他們在會上爭論起來。泡利在一旁樂了,主動要當裁判。程開甲和海森堡一會用英文吵,一會用德文吵,結果吵了很久,也沒分出輸贏。 當玻恩聽到程開甲與海森堡爭論時很高興,玻恩給程開甲講了他和愛因斯坦在科學上的爭論。他用“離經叛道”形容愛因斯坦,說愛因斯坦是一個蔑視權威的人,不僅自己不迷信別人的權威,也反對別人把他當權威。這次會議連同玻恩的談話,對程開甲影響很大。程開甲說,追求真理的精神,比物理成果和理論成就對人類的意義大得多。成就是有限的,而精神是永恒的。 后來,程開甲與玻恩共同建立了超導電性雙帶理論模型。1970年,玻恩去世,程開甲在上世紀80年代繼續對恩師留下的“遺產”開展研究,推進了“程—玻恩”超導雙帶理論的發展和完善。 忍辱負重 “紫石英號”看到希望 毅然回國 一件大衣一箱書 1948年,程開甲獲得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畢業后,玻恩推薦程開甲擔任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實際還是跟玻恩一起做研究。程開甲的年薪750英鎊,在當時算很高了。但他在英國,并沒有感受到與他身份相符的尊重。 第一次領到薪水,程開甲去給妻子買皮大衣,卻遭到老板的蔑視,老板不相信中國人能買得起他的商品,還給銀行打電話確認程開甲的身份,讓程開甲很不悅。一次去海灘游泳,中國留學生一下水,英國人就指著他們說“有人把水弄臟了”。最憤怒的是,有個英國人當面問程開甲是否“like monkey”。英文中“喜歡”和“像”都是“Like”,這是一語雙關的侮辱。 中國是弱國,程開甲在國外總被人瞧不起,也讓他心里憋著一口氣。 這口氣在1949年得到釋放。4月的一天晚上,程開甲在蘇格蘭出差,看電影新聞片時,看到關于“紫石英號”事件的報道:中國人敢于向英國軍艦開炮,擊傷了英國軍艦“紫石英號”。看完電影走在大街上,程開甲腰桿挺得直直的。從那天起,程開甲開始了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 程開甲給家人、同學寫信,詢問國內情況。比他先回國的胡濟民告訴他:“國家有希望了。”于是,程開甲決定回國。 很快,大家知道程開甲要回國了。一天,程開甲與幾個同學一起吃晚飯,他們講中國窮、沒有飯吃、中國落后等。程開甲和他們爭論起來,最后程開甲拍著桌子,告訴他們:不看今天,要看今后!那是程開甲在英國的四年中,作為中國人感到最理直氣壯的一次。 玻恩雖然對程開甲的決定有些遺憾,但能夠理解程開甲的心情,尊重程開甲的選擇。回國前的一天晚上,他與程開甲長談,關切地說:“中國現在很苦,你回去要吃許多苦頭,多買些吃的帶回去吧!” 程開甲回國的行囊中沒有吃的,除了給妻子買的大衣,裝滿了新買的專業書籍。程開甲認識到新中國剛建立,百廢待興。鋼鐵等材料都很缺,固體物理、金屬物理方面的資料在國內一定非常需要。后來,這些書果真都用上了。 過英國海關時,海關人員驚訝地問程開甲“回杭州”,程開甲堅定地說“是杭州,不是臺灣”。因為1949年國民黨政府垮臺,在英國的中國人原來的護照失效,程開甲只能拿著一張“無國籍證明”,雖然心中憋屈,但目的地是祖國,足以讓他激動。 后來,有人問程開甲,對當初的決定怎樣想。對于這個問題,程開甲當時想得并不多。但回國后,尤其到了晚年,在總結自己人生的時候,程開甲很感慨:“我不回國,可能會在學術上有更大的成就,但最多是一個二等公民身份的科學家,絕不會幸福,因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感謝熊杏林、程漱玉對本文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