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謙益(1582—1664),字受之,號牧齋,晚號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常熟人。明末文壇領袖,與吳偉業、龔鼎孳并稱為江左三大家,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顧炎武、鄭成功都曾是他的學生。 他于萬歷三十八年(1610)中進士一甲第三名,即探花,授編修,開始參加東林黨的活動。后受魏忠賢羅織東林黨案牽連,削籍歸里。崇禎元年(1628年)任禮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因與溫體仁有隙,雖然行賄于司禮監大太監曹化淳,但最后仍被革職。從中進士到明亡,在前后長達三十五年的時間內,三起三落,全部任職時間加在一起也不過五六年左右,談不上什么政績。他的出名,是由于他出色的文才,被視為江左三大家之一;又因為他曾經參與了東林黨人的活動,被視為士林領袖之一。 論才學,錢謙益學問淵博,泛覽子、史、文籍與佛藏;作為史學家,錢謙益早年撰《太祖實錄辨證》五卷;作為文章家,錢謙益名揚四海,號稱“當代文章伯”,黃梨洲稱他為王世貞后文壇最負盛名之人。這些應該是沒有什么爭議的。 但是,錢謙益是個思想和性格都比較復雜的人。他的身上,不乏晚明文人縱誕的習氣,但又時時表現出維護傳統道德的嚴肅面貌;他以“清流”自居,卻熱衷于功名而屢次陷入政治漩渦,留下諂事閹黨、降清失節的污名。 崇禎十一年(1638年)的初冬,56歲的錢謙益,被朝廷免去了官職,貶回原籍常熟。在南歸途經杭州時,前往西湖蕩舟閑游,到杭州名妓草衣道人家中休息,得見20歲的秦淮八艷之一,才色雙絕的柳如是。于是邀柳如是與之同游西湖。從那個時候起,錢將柳比作卓文君,而柳把錢比作“才高博洽”的大才子馬融,二人郎情妾意,終于在1641年59歲的錢謙益將柳如是娶回家中。 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禎帝自縊于煤山,明亡。四月,清兵入關,進占北京。五月十五日,在馬士英、阮大鋮的擁戴下,明福王朱由崧即位于南京,改年號弘光。這時候的錢謙益利用夫人柳如是與阮大鋮的關系,謀就了禮部尚書的職位。據《南明野史》記載,“錢(謙益)聲色自娛,末路失節,既投阮大鋮而以其妾柳氏出為奉酒。阮贈以珠冠一頂,價值千金。錢令柳姬謝阮,且命移席近阮。其丑狀令人欲嘔。” 1645年五月,清兵近逼南京,柳如是勸錢謙益殉國。兩人自駕小舟,飄進西湖。柳如是斟好酒,緩緩說道:“妾身得以與錢君相識相知,此生已足矣,今夜又得與君同死,死而無憾!”錢謙益受她的感染,也升出一股豪壯的氣概,舉杯道:“不求同生,但求同死,柳卿真是老夫的紅顏知己啊!”飲完一壺酒,柳如是率先站起身來,拉著錢謙益的手,平靜地說:“我們去吧!”錢謙益從酒意中猛地驚醒過來,忙伸手到船外攪了攪水,抬頭對柳如是說:“今夜水太涼,我們不如改日再來吧?”“水冷有何妨!”“老夫體弱,不堪寒涼?!绷缡菨M懷悲涼,自己跳入湖中,“奮身欲沉池水中,(錢)持之不得入……”柳如是被緊緊拉起,沒有死成,只好退讓二步,說:“隱居世外,不事清廷,也算對得起故朝了?!卞X謙益唯唯表示贊同。
康熙三年(1664年),錢謙益病故,享年八十二歲。34天后,柳如是自縊身亡。 錢謙益這種進退維谷、反復無常的尷尬狀態,既為明朝遺民所斥責,又為清朝皇帝所憎厭。乾隆帝將錢謙益列為《明史·貳臣傳》之首,并挖苦他“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進退都無據,文章那有光?!笨梢娺M退失據的錢謙益不僅為前朝人引以為恥,而且所投靠的清朝人對其氣節、人格也看不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