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澤穴魚飛2014-07-28 22:38:02 來源:穴位解碼 【尺澤穴名解】 穴義:肺經濁降的陰液在此匯聚而成小澤。 尺澤。尺,小也。澤,池也。尺澤名意指俠白穴濁降之雨在地部形成的小澤。何以俠白穴降地之雨在地部只形成小澤而非大澤。這是因為人體的不同經脈分屬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區域。肺應秋,屬西方,為經過長夏之后的時序,土地干燥(脾部肌肉要比其它經脈所屬區域的干燥),俠白穴天部的雨降大部分為脾土吸收,故而在地部只能形成小澤。 【尺澤穴位位置圖】 尺澤穴屬于手太陰肺經穴,尺澤穴位于人體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微屈肘取穴。 【按摩尺澤穴的手法】 用雙手拇指指腹按壓尺澤穴并做環狀運動,每次3分鐘,每日2次。 【按摩尺澤穴位的作用】 1、緩解治療咳嗽、氣喘、咽喉腫痛、胸部煩滿、肘臂攣痛等 2、按摩尺澤穴的功效:匯聚肺經陰液并循肺經的地部渠道運行。 【針刺尺澤穴的方法】 尺澤穴直刺0.8-1.2寸,局部酸脹,針感向前臂或手部放散。(點刺出血,用于急性吐瀉) 【艾灸尺澤穴的方法】 尺澤穴艾條灸5-10分鐘,尺澤穴艾炷灸3-5壯。 【尺澤穴位配伍】 1、配合谷穴,有行氣活絡,祛瘀止痛的作用,主治肘臂攣痛,肘關節屈伸不利。 2、配肺俞穴,有降氣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氣喘。 3、配委中穴,有清熱化濕的作用,主治吐瀉。 4、配太淵穴,經渠治咳嗽,氣喘; 5、配孔最穴治咳血,潮熱; 6、配曲池穴治肘臂攣痛。 【尺澤穴解剖】 在肘關節,當肘二頭肌腱之外方,肱橈肌起始部;有橈側返動、靜脈分支及頭靜脈;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直下為橈神經。 【尺澤穴方例】 1、嘔吐:尺澤、大陵。 2、癲疾:尺澤、然谷。 3、風痹手臂不舉:肩貞、尺澤。 4、百日咳:尺澤、合谷。 5、鼻衄:尺澤、太沖。 【尺澤穴的臨床應用】 1、治咳嗽,氣喘:尺澤,列缺、肺俞。 2、治急性咽喉腫痛∶獨取尺澤,用三棱針點刺出血。 3、治肘臂攣痛、肘關節屈伸不利∶尺澤,合谷。 4、治急性吐瀉、中暑∶尺澤,委中。 5、用手按摩尺澤穴可有效泄除肺熱。 【尺澤穴現代研究】 1、觀察發現針刺尺澤穴,有降血壓的作用。 2、實驗觀察,針刺尺澤對結腸蠕動有調整作用,可使正常人闌尾運動增強,排空時間縮短。 3、“合主逆氣而瀉”,臨床證明尺澤處淺表靜脈放血,對治療嘔吐、泄瀉有確定療效。 4、尺澤治療熱帶嗜酸性白細胞增多癥,可使嗜酸性白細胞減少。 5、尺澤處放血治療臂叢神經痛及橈神經痛。每3天放血1次,每次出血5-10毫升,5次后見效。此法還用于紅細胞增多癥,肺水腫,高血壓危象。 【尺澤穴的文獻資料】 《靈樞·本輸》:“肘中之動脈也”; 《針灸甲乙經》:“在肘中,約〔紋〕上動脈。” 《素問·刺禁論》王冰注:“屈折之中”; 《外臺秘要》:“在臂屈橫紋中兩筋骨罅陷者宛宛中”; 《醫學入門》:“肘橫紋中大筋外”; 《循經考穴編》:“曲手如弓,方可下針。” 《千金方》:主嘔瀉上下出,兩脅下痛。 《銅人》:治風痹肘攣,手臂不得舉,喉痹上氣,舌干,咳嗽唾濁,四肢暴腫,臂寒短氣。 《靈光賦》:吐血定喘補尺澤。 “尺澤者,水也。在肘中約紋上動脈,手太陰脈之所入也,為合。刺入三分,灸五壯。” “振寒瘛疭,手不伸,咳嗽唾濁,氣鬲善嘔,鼓頷不得汗,煩滿,因為◇衄,尺澤主之,左窒刺右,右窒刺左。” “心膨膨痛,少氣不足以息,尺澤主之” “咳逆上氣,舌干脅痛,心煩肩寒,少氣不足以息,腹脹喘,尺澤主之。” “心痛,卒咳逆,尺澤主之,出血則已。” “手臂不得上頭,尺澤主之。” “肘痛,尺澤主之。” “喉痹……尺澤悉主之。” 溫馨提示:以上【穴位解碼】的小編為您詳細介紹了尺澤穴的準確位置圖,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謝謝您的閱讀! 穴位解碼:http://m./ |
|
來自: Wantjie2700 > 《手?太陰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