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曾經(jīng)與中國人息息相關(guān),它們在古代主要是作為戰(zhàn)爭、生產(chǎn)的最主要工具而受到重視,相馬也成為一種重要的職業(yè)。在秦宮壁畫、秦漢兵馬俑、漢代帛畫、馬踏匈奴石刻、漢唐遼墓室壁畫車騎出行圖、畫像磚、畫像石、昭陵六駿和唐三彩中,馬的重要性得到充分體現(xiàn)。各種馬的名稱,在《詩經(jīng)》、《楚辭》、《爾雅》、石鼓文、《史記》、《漢書》、《說文》中多有記載,至今在《辭?!穼儆隈R部的字仍有144個之多。
在這幅日本江戶初期狩野派畫家狩野主馬助所繪《百馬圖》卷中,楷體書寫的馬名(繁體字)各列其中,不同的馬錯落有致地組合在一起,像是在《百馬圖》這個舞臺上,在開一場精彩紛呈的群英會。 關(guān)于馬名的這些漢字,許多今人大概已經(jīng)難以辨識了,但過去卻是馬的符號,它們隨著這些馬的消亡也幾乎從人們的內(nèi)心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