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道教養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得道成真,而得道成真的最顯著特征是長生不死,因老子有“長生久視”之說,因此我們一般習慣于把道教養生思想歸結為“長生久視”之道。對長生不死的追求,貫穿在整個道教歷史中。從先秦的方術士開始,就是以追求長生不死為主要目的。再到后來方仙道糅合陰陽家形成神仙家一派,更是以追求不死的神仙境界為首務。老莊以及關尹子、文子、列子等筆下的真人、神人也是典型的長生不死的象征。黃老道盛行之時,則形成好生惡死,追求長生不老、永生不死的風氣。道教希冀長生,道教內丹派也是借煉丹的方法與途徑,希冀通過祛病無病而健康長壽,由無病難老而不老,由不老而長生。道教外丹旨在通過煉五金八石得外藥,希冀借外藥以達到長生久視,這一派長生的目的并沒達到,卻為中國古代化學開了先河。 在今天看來,道教外丹希冀借外藥以達到長生久視的做法,與現代醫學通過分析病理和研制新藥以延長人的壽命的科學方法并不矛盾。道教內丹旨在通過煉精氣神以得內藥,以內修、內養、內煉為內證,以預防和延緩生命的衰老,促進生命自身技能的生生不已,使人返老還童,永葆青春,以達到長生久視的目的。內丹學通過內煉生命而追求長生久視,蕭天石稱之為“生命重生學”或“人類長生學”。但事實上,長生久視意義上的“長生”和“不死”,從道教內丹的理論方面分析,是有根本區別的。“長生”只是就“有形肉體”而言,是相對的,有限的,沒有真正超脫生死的;“不死”則只能是就精神而言,必須超脫生死的對立,達到永恒超越之境。因此這里就涉及到了人的形體和精神兩個方面。道教在看待人的生命問題時,一方面認為人的形體有生有死,而神性則無生不滅。修道就是要證破生死。也就是說,修道的落腳點在于修神性,反對執著于形骸;另一方面,受道家重生思想的影響,道教又強調人之有生,皆因其有形,因此道教內修應形神兼俱。這樣在涉及到終極超越問題時總擺脫不了肉體的拖累。因此,道教一方面把形體斥為“臭皮囊”,認為是得到成真的障礙;一方面又堅持神不離形,離形神無著落,以追求肉體長生為目標,被佛教譏諷為“守尸鬼”。道教在看待生命的超越問題時的暴露的這一矛盾,有學者認為這其實涉及到道教生命的兩個層面:一種為世俗層面上的生命觀,也就是肉體的“長生”;一種是宗教層面上的生命觀,既精神的“不死”。因此道教思想家們在論及超越問題時,往往將肉體超越和精神超越混為一談,互相矛盾,前后沖突。 如何將肉體的“長生”和精神的“不死”這兩個層面統一起來呢,這一問題主要是由后世的道家內丹家來解決的。內丹家試圖打通形、氣、神、道之間的障礙,使得肉體超越和精神超越最終貫通一體來解決這種矛盾。內丹通過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合道、煉道合虛的修煉步驟,使得形-氣-神-道之間互相轉化、步步超越,打通了形神障礙使其互融,這樣就達到了形神兼顧、形神俱妙的境地。道教內丹養生正是以此為出發點,吸取道家思想中的理論精華,融合佛道兩家的生命觀,為道家生命觀提供了完善的理論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