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覺朱弦馀倡嘆,不煩玉斧玉雕鐫。” 一塊美玉只有經過琢玉藝人的巧妙構思和鬼斧神工般的琢磨,才能成為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珍品。 與其他雕刻藝術相比較,因為材質的特性,玉雕制品有著其自身的特點,即圓潤、流暢、端莊、精巧、通透等,其中,圓潤、流暢與精巧還是最突出的。 而如何將這些特點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這就取決于玉雕師玉雕工藝的高低。 玉雕工藝分為“工”與“藝”,兩者不可一概而論。“工”的優劣,決定了“藝”的成敗;“藝”的傳達,反映了“工”的高低。 “工”是玉雕的基礎: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個琢字道出了其工藝的主導性,沒有“工”,就無“藝”,沒有“工”就無從談“藝”。 就雕琢而言,“工”起到了主要的作用。然而“琢”要琢多少,沒有定論,這一點是可以肯定,但“玉不琢不成器”,“琢”是一定要有的。 古人說“玉雖有美質,在于石間,不值良工琢磨,與瓦礫不別。”所以,一件玉器不僅玉料寶貴,琢磨之功更是難能可貴。 而且工藝的繁簡、多寡,不是絕對的,沒有什么數據分別、比例區分,而是因材而異,因人而異。 相對而言,它沒有一個標準,更不可能有定律,因生活和思想的復雜、多變,同時也滿足和豐富人與社會的多種需求。 工藝的表現手法、方式同樣也呈現出它的多樣性、復雜性,而絕非單一片面的。 可以說,玉雕工藝水平的高低是決定玉器品位的重要因素,好的玉器應在用好的玉料的前提下,達到構圖精美和諧,工藝精雕細琢,撫之溫潤脂滑者為上品。 “藝”是玉雕的升華: 在玉雕藝術中,玉雕藝術家發揮其豐富的想象力,采用不同的表現手法,讓玉雕藝術煥發出無盡夢幻的美學,令人回味無窮。 “藝”是需要人“工”后天不斷加強充實,才得以完成實現,而不是簡單的再現。 那些大自然造就的一些形態優美、造型奇特的自然事物,經過玉雕藝術者的鬼斧神工,得以在玉石之上再現,并進一步實現創作者的心中所想。 藝術再現不是一個單純的問題,簡單的工藝難以滿足身后的藝術需求,文化思潮也不應該傾向于回歸開始。 一味的追求物質感觀,追求表象,工藝必將淡化,而缺少精致、精細的玉雕制品,將難以承載社會文明與人類文化的信息。 “藝”因“工”而現,“工”賦予“藝”靈感,工藝相互結合推動藝術創作,使技藝得以傳承與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