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治療疑難病的優勢
2016-06-17
中華中醫網
中醫藥在哪些疑難病治療上有優勢,研究清楚這些問題,對于更好地發揮中醫藥優勢很有必要。 “疑”是指診斷不清、難以確診的疾病,故又稱疑似病。“難”是指病雖已確診,但沒有好的治療方法或治療效果不好的疾病。“疑”病與“難”病都是不好治的病,故常并稱為疑難病。 研究中醫藥治療疑難病,是為了揚長避短、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凡是急慢性頑固性消耗性的各種難以治療的疾病或治療效果不好的疾病都屬于難治病的范疇,據統計有200多種,如常見的風濕類風濕、冠心病、腦血管病、肝病、腎病、各種腫瘤、糖尿病等等都屬于難治病的范疇。 優勢一:西醫在診斷上是機械唯物論,講的是對號入座,有許多疾病在癥狀不典型或與生化、物理等檢查結果不符的情況下難以確診,不能確診就成了疑病。 而中醫在診斷上是唯物辨證法,以“八綱”辨證為總綱,疾病可分辨出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在“八綱”的基礎上進行微細辨證,如屬外感病,再可以結合六經辨證、三焦辨證、衛氣營血辨證。 如屬內傷病癥,再可以結合臟腑辨證。所以對于中醫來說沒有辨不清的“證”,也就是說沒有下不了診斷的病。 優勢二:中醫在治療上審證求因、辨證論治。 任何疾病的發生發展都是有原因的,只要弄清了病因就可以對“證”或辨“證”施治。至今有許多疾病西醫還找不到它們理論上的“病因”,所以束手無策。而中醫恰恰通過“審證”“辨證”能找到中醫理論上的“病因”,所以中醫有對應之策,有辨證施治的方法。 長期醫療實踐中,歷代中醫積累了很多治療疑難病的方法和經驗,而且效果很好,只要加以應用或創新,就會有更好的效果。屠呦呦創制的青蒿素獲諾貝爾獎,就是很好的例證。 優勢三:中醫在治法上邏輯性強、靈活多變、多措并舉。 中醫的治法很豐富,邏輯性很強,中醫治法是針對病因,治病求本,有一整套治療法則的。如正治與反治:正治的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反治的熱因熱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還有靈活多變出奇制勝的治法,如上病治下,下病治上;內病治外,外病治內;內外合治等。如標本治法: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標本兼治。治法措施也是多途徑,如內服藥物、外敷藥物;穴位注射、穴位埋線、針灸艾灸,刮痧拔罐等非藥物療法;還有直腸滴入、熏蒸、藥浴等給藥途徑。 優勢四:中醫治病講究整體觀念,因時因人因地制宜。 許多難治病都是老年病、慢性病,與人的情志、生活環境、社會關系、氣候變化、本人體質、年齡性別等都有關系,中醫在治療時十分講究這些,認為人體是一個整體,局部病變是全身陰陽失調在局部的反應。同時人與自然與社會又是一個密切相關的整體,在治療慢性疑難病時都必須要考慮到這些因素,配合心理、藥物、氣候適宜、飲食調節等諸因素來綜合治療與養護,就會獲得更好的效果,這就是現在提倡的“醫養結合”,這也是中醫治療難治病的一大特色和優勢。 優勢五:中醫藥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為治療疑難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西醫沒有進入中國前,各種急性病、傳染病、難治病都是靠中醫藥防治、歷代先輩醫家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的流傳至今,如《傷寒論》《金匱要略》就是張仲景留給我們大量的寶貴經驗,許多現在的疑難病用張仲景的經方治療效果很好,只要努力發掘,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現代中醫在研究治療難治病方面又積累了許多經驗。如活血化瘀法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溫陽化痰法治療腫瘤等。作為中醫人一定要有自信心,又要有嚴謹務實的工作態度,在攻克疑難病方面一定會有新的創新和貢獻。 微信掃一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