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中,最經(jīng)典的幾個父愛片段
2016-06-17
研究江湖的一醉
一醉
為人父母不容易,那些家有兒女混跡江湖的父母就更是不容易了。 父親節(jié)到了,一醉聊聊金庸小說里幾個關于父愛的片段。 苗人鳳與苗若蘭 父親給孩子撐傘,自己卻被雨水淋透——去年,這張照片感動了無數(shù)人。實際上,這一幕,在《飛狐外傳》中早就出現(xiàn)過。 那天,苗人鳳的妻子南蘭和田歸農(nóng)私奔,苗人鳳抱著兩歲大的女兒苗若蘭,從大風雨中追趕了來,終于在商家堡追上了南田二人。苗若蘭看到媽媽,歡然喜躍地大叫:“媽媽,媽媽,蘭蘭找你!” 南蘭抱起女兒,在她臉上深深一吻,然后就把她交還給了苗人鳳。此后,苗若蘭不停哭叫“媽媽!媽媽!抱抱蘭蘭!”南蘭卻背向著她,宛似僵了一般,始終不轉過身來。 苗人鳳耐著性子等待,等南蘭答應一聲,等她回過頭來再瞧女兒一眼。他心里想著:只盼她跟著我回家去,這件事以后我一定一句不提,我只有加倍愛她,只要她回心轉意,我要她,女兒要她! 商家堡大廳當時有幾十號人,鏢客、群盜、侍衛(wèi)、商家堡的主人,小胡斐和平阿四,大家都聽著小女孩的哭叫。即使是最硬心腸的人,也盼望南蘭回過身來抱一抱女兒。 但是,南蘭沒有回頭,她微笑地看著田歸農(nóng),所有人看著她和她的小女兒,而她的眼里只有她的情人。 看到妻子深情凝望田歸農(nóng)的眼神,苗人鳳絕望了,他知道,她的心已經(jīng)飄遠了,再也追不回。 金庸在書中寫到: 他不再盼望,緩緩站了起來,用油布細心地妥貼地裹好了女兒,放在自己胸前,他非常非常的小心,因為世界上再沒有這樣慈愛、這樣傷心的父親。 他大踏步走出廳去,始終沒說一句話,也不回頭再望一次。 大雨落在他壯健的頭上,落在他粗大的肩上,雷聲在他的頭頂響著。 小女孩的哭聲還在隱隱傳來,但苗人鳳大踏步去了。他抱著女兒,在大風大雨中大踏步走著。 他們沒有回家去。這個家,以后誰也沒有回去…… 這個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漢子傷心至極,但他還是細心地給女兒穿好雨衣,把她放在自己的胸前,然后才大踏步走進風雨中。——這是金庸小說中最感動我的一個場景。 苗若蘭再出現(xiàn)時,是在《雪山飛狐》中,已經(jīng)十七歲的她完全不會武功,嬌柔靦腆,更像是官宦豪富家的小姐,仿佛南蘭當年。 這十五年間,苗人鳳是怎么獨自把女兒帶大的?金庸沒有明寫,其實早已寫了。 從那個雨夜開始,他就為女兒擋下了所有的風雨。他過的是刀頭舐血的日子,卻硬生生給女兒造出一個十幾年如一日的安穩(wěn)溫室。 黃藥師與黃蓉
黃藥師喪妻之后,與黃蓉相依為命,對她寵愛無比,把她慣得甚是嬌縱,毫無規(guī)矩。某日他責罵了黃蓉幾句,黃蓉竟然便離家出走。 女兒跑路了,像許多平常父親一樣,黃藥師也是心焦的不行,那時衙門也不管尋找失蹤人口,只能他自己出島去找。 父女見面時,書中的對話是這樣的: 黃蓉笑道:“爹,你怎么來啦?剛才那個姓裘的糟老頭子咒你,你也不教訓教訓他。” 黃藥師沉著臉道:“我怎么來啦!來找你來著!” 黃蓉喜道:“爹,你的心愿了啦?那好極啦,好極啦!”說著拍掌而呼。 黃藥師道:“了甚么心愿?為了找你這鬼丫頭,還管甚么心愿不心愿。” 原來,黃藥師曾發(fā)誓要根據(jù)《九陰真經(jīng)》下卷的經(jīng)書,琢磨出上卷的內(nèi)容,練不成《九陰真經(jīng)》的功夫就不離桃花島一步。 為了找女兒,倔強古怪的黃藥師也只好違愿破誓了。黃蓉最了解她老子,知道這對他而言是多么不容易,她感動地說:“爹,以后我永遠乖啦,到死都聽你的話。” 可是,她說完這話還沒過幾分鐘呢,黃藥師教訓她那呆頭呆腦的男朋友郭靖時,她又使起性子來:“爹,你殺他罷,我永不再見你了。”然后就急步奔向太湖,波的一聲,躍入了湖中。 剛找到離家出走的女兒,一見面,她又尋死覓活起來。不是剛說的“以后我永遠乖啦,到死都聽你的話”嗎?當著這么多人的面,她這臉翻也翻得太快了吧? 江湖上誰敢這么對黃老邪?也只有他自家女兒了,其他人這么干的話,百分二百五找死呀。 聰明過人且狂傲不羈的黃藥師,這時一點辦法也沒有,完全沒心思修理郭靖了,手一揮,轉身就走,繼續(xù)找那任性的女兒去了。 苗人鳳和黃藥師,武功都獨步天下,那些巨奸惡盜聽到他們的名號,腿腳都得發(fā)抖。但在女兒面前,他們都是慈父。 何止是慈父,簡直是瓷父,對外人時他們是鋼筋鐵面,對女兒時他們卻是玻璃心,為了女兒,他們可以讓自己低到塵埃里。 郭靖與郭芙、楊過
那一次,郭芙砍斷了楊過的右臂,怕郭靖責罰,也離家出走好幾天,等她半夜悄悄回家,郭靖就走到她房間來了。看到父親,郭芙突然撲在他的懷里說:“爹,你還生女兒的氣么?” 郭靖撫摸她的頭發(fā),低聲道:“我沒生氣。我從來就沒生氣,只是為你傷心。” 郭靖說:“芙兒,人生天地之間,行事須當無愧于心。爹爹平時雖然對你嚴厲,但愛你之心,和你母親并無二致。” 然后,他拿起一把劍對女兒說:“你伸出右臂來。你斬斷人家一臂,我也斬斷你一臂。你爹爹一生正直,決不敢徇私妄為,庇護女兒。” 郭芙嚇得臉如土色,郭靖已經(jīng)揮劍斬落。如果不是黃蓉從窗外跳進來擋住,郭芙的一條手臂也就廢了。 黃蓉求他饒了女兒,郭靖卻搖頭:“蓉兒,我心中何嘗不愛女兒?但她做下這等事來,若不重處,咱倆于心何安?咱們又怎對得起過兒?唉,過兒斷了一臂,無人照料,不知他這時生死如何?” 兒女犯了錯,做父親的如何管教?憨郭靖的方式似乎不近人情,卻很符合小說中的人物設定。對郭靖而言,與郭芙有父女之情,與楊過卻有父子之義,他是把楊過當兒子看待的。 郭靖難過他的過兒失了一條手臂,難過鑄下這個大錯的就是他的芙兒。 而黃蓉心心念念的,只有她的芙兒。 汝陽王與趙敏 張無忌和周芷若擺婚宴時,趙敏來攪局,張無忌撇下周芷若,跟趙敏跑了。 路上,他們遇到了趙敏的父親汝陽王。張無忌是明教教主,此前布置了教眾在各地造反,汝陽王這次就是來剿匪的,他怎么肯讓郡主女兒跟這個造反頭子私奔? 汝陽王伸手要去拉她。趙敏卻從懷中取出一柄匕首,抵在自己胸口,叫道:“爹,你不依我,女兒今日死在你的面前。” 汝陽王嚇得退后兩步,顫聲道:“有話好說,快別這樣!你……你要怎樣?” 好說歹說,趙敏還是不愿跟老爸回家,汝陽王又叫手下武士去逮住張無忌。 那些人才走近前,趙敏就哭道:“爹爹,你真要逼死女兒么?”匕首向胸口刺進半寸,鮮血登時染紅衣衫。 汝陽王驚道:“敏敏,千萬不可胡鬧。” 趙敏哭道:“爹爹,女兒不孝,已私下和張公子結成夫婦。你就算少生了女兒這個人。放女兒去罷。否則我立時便死在你面前。” 汝陽王左手不住拉扯自己胡子,滿額都是冷汗。他命將統(tǒng)兵、交鋒破敵,都是一言立決,但遇上愛女這等尷尬事,竟是束手無策。 趙敏說:“爹爹,事已如此,女兒嫁雞隨雞、嫁犬隨犬,是死是活,我都隨定張公子了。眼下只有兩條路,你肯饒女兒一命,就此罷休。你要女兒死,原也不費吹灰之力。” 汝陽王生氣了,也撂下狠話:“敏敏,你可要想明白。你跟了這反賊去,從此不能再是我女兒了。” 但是,趙敏心意已決,哪里是一句狠話就拽得回頭的?汝陽王知道無法挽回了,書中寫到: 汝陽王見女兒意不可回,深悔平日溺愛太過,放縱她行走江湖,以致做出這等事來,素知她從小任性,倘加威逼,她定然刺胸自殺,不由得長嘆一聲,淚水潸潸而下,嗚咽道:“敏敏,你多加保重。爹爹去了 ……你……你一切小心。” 趙敏點了點頭,不敢再向父親多望一眼。汝陽王轉身緩緩走下山去,左右牽過坐騎,他恍如不聞不見,并不上馬,走出十余丈,他突然回過身來,說道:“敏敏,你的傷勢不礙事么?身上帶得有錢么?” 趙敏含淚點了點頭。汝陽王對左右道:“把我的兩匹馬牽給郡主。” 左右衛(wèi)士答應了,將馬牽到趙敏身旁,擁著汝陽王走下山去。 統(tǒng)兵數(shù)十萬的汝陽王,在眾多手下面前哭鼻子了,那一刻,他是純粹的父親。 “敏敏,你的傷勢不礙事么?身上帶得有錢么?”——這是金庸小說中,最打動我的一句臺詞。 龍應臺下面這段文字,當時的汝陽王是感同身受了: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金庸和傳俠 關于父愛,金庸小說中最深刻的一段話,不在小說中,而在小說后。 1963年,金庸寫完《倚天屠龍記》。1977年3月,金庸為該書的單行本寫了篇后記,文章最后兩段是這樣的: 張三豐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太也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 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平平常常的文字,卻寫出了一個父親的至悲至痛——“那時候我還不明白”,潛臺詞是“這時候我終于明白了”。 寫下這篇后記前的1976年10月,金庸19歲的長子查傳俠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自殺喪命。 據(jù)說,查傳俠自殺是因為金庸要離婚而以死進諫,也有的說法稱查傳俠是和女朋友在電話里吵了幾句,一時沖動自縊而亡。 1997年,金庸在與池田大作的對話中回憶,聽到長子的死訊時:“這對我真如晴天霹靂,我傷心得幾乎自己也想跟著自殺。” 父愛如山,是一個被用爛了的詞。不過,想起那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父愛如山”卻真的有些道理。 什么是父愛? 很多人“那時還不太明白”,只因“身在此山中”。 到了明白時,才知道,父愛,真的是沉甸甸一座山。 閑話武俠,說古論今 江湖,不簡單 瀏覽更多文章,請關注公眾號“一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