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寶寶初到這個陌生的世界,身體和心理都還得慢慢適應。而對于新手爸媽來講,看到這樣一個弱小的嬰兒也會手足無措。那么,抱新生兒的姿勢到底有什么講究呢? 初生嬰兒身體的特點是頭大、頭重、骨骼的膠質多,肌肉還不發達,肌肉力量較弱。因此,1個月的嬰兒只能稍稍抬頭片刻,3個月時頭才能初步直立。 由于頸部和背部肌肉發育還不完善,1~3個月的嬰兒不能較長時間支撐頭的重量。因此,抱1~3個月的嬰兒的姿勢是很講究的。 新生兒出生后,剛剛離開母親子宮內既寧靜又暖和安全的生活環境,突然來到充滿空氣亮光的陌生世界,十分不習慣,也感到驚慌不適,尤其被人抱起時頭和頸得不到支持,有向下墜落感覺,會出現驚嚇。 因此作為媽媽爸爸要學會撫抱嬰兒,使他受到支持,感到溫暖安全,全身舒適放松愉快。這種貼身撫抱是親子交往建立感情的第一步,對嬰兒身心發育十分重要。 3個月的嬰兒,主要采取斜抱或直立抱。斜抱時小兒向上傾斜的角度可稍大些。小兒采取直立抱時,有兩種姿勢可供選擇: 背對式直立抱姿勢 將嬰兒背朝成人坐在成人的一只前臂上,成人的另一只手攔住嬰兒的胸部,讓嬰兒的頭和背貼靠在成人的前胸; 提示:寶寶的臀部一定是坐在媽媽手掌或手臂上,而不是大腿坐在媽媽手臂上寶寶臀部懸空下墜,長期這樣對寶寶脊柱發育不好。 面對式直立抱姿勢 是讓嬰兒面朝成人坐在成人的一只前臂上,成人的另一只手托住嬰兒的頭頸、背部,讓嬰兒的胸部緊貼在成人的前胸和肩部。 抱仰臥的孩子起身時,應一手伸至投下拖住頭頸后及背部,另一手從另一側托住臀部和大腿,讓他在你手臂上躺一會兒,使他感到安全舒適,再輕輕將他抱起,使他盡量靠近你軀體,緊緊依偎著你。親切溫暖安全的擁抱會讓嬰兒感到十分滿足。 抱俯臥的嬰兒起身時,可一手托住嬰兒下巴、頸胸,一手從外側伸入下腹,抓住對側臀部及大腿,輕輕將嬰兒翻過來擁入你懷中。 抱嬰兒既要注意保護好嬰兒,還要抱得舒服,同時使嬰兒有安全感,抱起和放下的動作要慢要輕。 放下寶寶時,降低身體重心,身體前傾,先把寶寶屁股放在床上,然后再把頭部輕輕放下,最后再把手輕輕抽出。
1、要托著寶寶的頭頸部 2、不要豎著抱 3、不要大力搖晃寶寶 寶寶哭鬧、睡覺或醒來的時候,媽媽都會習慣性地抱著寶寶搖搖,以為這樣是寶寶最想要的。但是,你很難掌握搖晃的力度,如果力度過大,很可能給寶寶頭部、眼球等部位帶來傷害,而且你也會感到手臂特別的酸疼。 4、時常觀察寶寶 抱寶寶時,要經常留意他的手、腳以及背部姿勢是否自然、舒適,避免寶寶的手、腳被折到、壓到、背部脊椎向后翻倒等,給寶寶造成傷害。
5、端正抱寶寶的態度 媽媽在抱寶寶時,最好能建立起'經常抱,抱不長'的態度。也就是說,經常抱抱寶寶,每次抱3~5分鐘即可,讓寶寶感受到你對他的關愛,使他有安全感。千萬不要一抱就抱很久,甚至睡著了還抱在身上,這樣會養成寶寶不抱就哭的不良習慣,也會給你在今后的養育過程中增添不少困擾。 6、多與寶寶交流 國外曾有人做過實驗:當寶寶哭吵時,父母抱起他們,一組寶寶抱在懷里,父母用手輕輕地拍他們;另一組寶寶則緊貼左胸抱著,讓他們傾聽父母的心跳。結果發現后一組寶寶比前一組寶寶更易安靜下來。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