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輪效應是社會心理學的經典發現。說的是我們可能通過對一個人的一般印象,就去判斷他們的某一些具體特征。比如她很可愛,你就會覺得她會很聰明。好萊塢的明星們完美的闡釋了這一效應。因為他們通常很可愛而且極具吸引力,我們自然的就猜測他們聰明,友好,判斷力好等等。 Festinger和Carlsmith指導的這項極具開創性的社會心理試驗(1959)深刻的洞悉了我們的想法和行為之間的關系。試驗充滿了各種獨創性的花招,所以理解它的最好方式就是想像你自己也參與其中。所以,坐下來,放松,開始一段回憶過去的旅程:時間在1959年,你還是斯坦福大學的學生... 作為偏見和沖突的經典研究,Roberts Cave 實驗至少有一個被隱藏了的來歷。在教科書編著者們采用了一個特別的復述之后,那個故事就在實驗后的幾十年里被廣為流傳。人們很快就接受了這個故事來把它當做事實,殊不知這只是該事件(一系列復雜實驗的解釋)的一個版本。 著名的斯坦福實驗證明了處境的力量在決定人類行為中起到了強大的作用。不僅如此,這項實驗還為一本小書,兩部電影,無數的電視節目,案件,甚至樂隊提供了靈感。 有哪項實驗,只要你簡單的參加,它就會如此強大的的改變你對自己以及人性的觀點?又有哪項實驗程序可以煽動得人們流汗,顫抖,讓10%的人深陷悲傷,同時又能讓其他的人歇斯底里的大笑? 很多人,很自然的就相信他們是很棒的“直覺型心理學家”,認為很容易就可以預測他人的態度和行為。我們每個人都具備本身及他人的無數經歷所積攢起來的信息,那么我們就應該有無敵的洞察力了?沒那么好運吧! 人們在群體里的行為很容易吸引人也時常會讓人惱火。一旦人們被捆綁在一個群體中,我們就開始做奇怪的事情:模仿群體里的其他成員,偏袒自己群里的成員,尋找可以去其他群體抗爭的領袖。 談判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做的活動之一,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罷了。它不僅僅是會發生在會議室里,還會發生在每一次跟老板要求加薪或者是在市場上。只要我們要跟某人達成協議的時候,它就會發生。協議可以簡單到跟朋友挑選一家餐館,或是決定看那個頻道。但是從大的方面講,談判可以影響一個國家的命運。 “旁觀者無情感”是社會心理學的一項驚人的發現:只要身旁有人,就會抑制我們在緊急情況下幫助別人的行為。在1964年 Kitty Genovese被謀殺之后,John Darley 和Bibb Latane受到啟發開始調查緊急狀態下幫助他人的行為。 我們都知道人類天生的就會隨大流 - 經常不加思索的模仿他人的穿衣品味,講話的方式和觀點。但是究竟要隨到什么程度?你認為自己有沒有可能會否決掉自己模棱兩可的信息,而僅僅去附和別的人呢?!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所刊載文字及圖片由小編于公開途徑搜集,原作者如不同意在本公眾號上刊登,請及時聯系小編,聲明版權。本公眾號內容或服務僅用于會員個人學習、研究或分享,不用于商業性或盈利性用途。本篇文章來源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