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自嘆不如 文/余顯斌 左宗棠是晚清朝廷的一座豐碑,內政外交,均有建樹,尤其擊敗阿古柏,收復新疆,更是給當時的晚清軍事抹上一層亮色,讓人大蹺拇指,贊一聲:“老左,好樣的。”老左也因此一下子成了民族英雄。 左宗棠很得意,每一次見了人,就要捋著胡須,大談自己進疆時的艱難,以及眼光的獨到,和絕無僅有的指揮藝術。每次談到這兒,這個七十來歲的老頭子,高興得把桌案拍得啪啪響,如練過鐵砂掌一般,聲勢驚人,滿庭回音。 一次,在談到這事時,他突發異想,希望下屬給自己一個公允的評論。 蓋棺定論,對左宗棠這樣的猛人來說,顯然太遲了,自己聽不見,到時會死不瞑目的。他老人家提出要求,希望大家給他來個活著定論,聽著心中舒服一下。因為在他想來,自己如此功業,一定是滿堂稱頌的。 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時不知如何開口。 左宗棠早有方法,他一一啟發大家,諸位啊,可以比較嘛,比較出真知嘛,想想啊,自己和曾國藩相比如何,和胡林翼相比如何,對,還有那個李老二李鴻章和自己相比如何。有了話題,氣氛頓時熱烈起來,大家都高高興興地評論起來。老左這人,有點民主思想,因此,大家的評論也較為中肯,合乎事情。左宗棠這人雖傲,可也不是一個沒自知之明的人,對大家指出的長處,一一笑納;對別人提出的建議,也一一點頭道:“有理,嗯,算得上是真知灼見。”總之,中興四臣,左宗棠對自己所處位置,還是相當滿意的。 就在大家都樂樂呵呵的時候,一個人突然站起來道:“大人和這三位相比,可以并駕齊驅;和另一人相比,則大大不如。” 左宗棠一愣,那個人是誰?數遍大清朝,中興四大臣就是人杰,就是當代偉人啊。自己名列其中,心里都感到有點憋屈,還有誰能處于自己之上。所以,他忙躬身問道:“敢問老兄,那人是誰,能否說出來讓左某聽聽?” 老左此時已不是在給自己搞評價了,簡直有些華山論劍的成分,只想會會天下高手,一論高低,一比身手。只見那人捻著胡須,慢聲細語道:“駱公駱秉章。” 左宗棠一聽,松了一口氣,駱秉章確實是人杰,當年自己不得志時,是他請自己出山,聘為師爺,下放權力,放開手使用自己。自己在他手下打了幾年工,對他的內政外交,可是一手包辦的。這人是可以,至于才能嘛,左宗棠呵呵一笑,毫不客氣地道:“駱公固然有才,可要說超過左某嘛,呵呵……”言外之意,還是有所不及的。 一室幕僚聽了,都頻頻點頭,左才高過駱才,乃天下共識,不是一家之言。 這個評論者微微一笑,說道:“駱公在幕僚中發現一左宗棠,中興大清,請問左公,你在自己幕僚中發現了一個左宗棠嗎?即此,你就不如駱公。”此話一出,全室寂然無聲。左宗棠也無言而坐,許久,他一聲長嘆:“左某實在不如駱公。”說罷,一臉愧色。大家聽了,也無語點頭。 一個人再有才,也不能包打天下,即便如左宗棠者,也概莫能外。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發現人才,提拔人才,群策群力,形成一股勢。個人奮斗,難挽狂瀾;英雄造勢,方能扭轉乾坤。 摘自《雜文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