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于這塊肌肉的理解,至今包括絕大數的培訓師在內都沒有弄清楚。 無論你是健身教練還是康復治療師,還是已經走入培訓講師行列,“不宜強化肩胛提肌”這句話,我想很多人并不陌生。 但是,這句話讓太多人陷入了極大的誤區。 如果你有心想弄清楚這個多年的誤區,那么請你認真的并帶著質疑讀完這篇文章。 “肩胛提肌” 這是一塊真的真的需要強化的肌肉! 在闡述說明之前,希望各位老師都要先掌握一些最基礎最必要掌握的知識。
什么是近固定?這是骨骼肌工作的術語。 近固定,肌肉收縮時以近側端為定點稱近固定。說簡單點就是,以肌肉起點為定點的,肌肉止點向起點收縮的,稱之為近固定(也就是,近端固定,遠端收縮)。反之,以肌肉止點為定點的,稱之為遠固定。 肌肉是有起點和止點的,那么肩胛提肌這塊肌肉同樣也有。 肩胛提肌 起點:第一至四頸椎橫突。 止點:肩胛骨內側角(上角)和內側緣上部。 機能: 近固定,使肩胛骨上提…… 遠固定,一側收縮使頭頸向同側側屈、后伸;兩側收縮,使頭伸直。 (以上解剖基礎知識來自解剖書,隨便找本解剖書,大同小異。不要去糾結不同版本解剖書微小的差異。) “不宜強化肩胛提肌”,僅僅對近固定而言的一種說法。因為很多老師會告訴你,強化會讓肩胛骨上提,那樣就會聳肩,聳肩就會…………
你見過在做雙手支撐桌子前,先主動的把肩胛骨上提聳肩后再做支撐的嗎?
你會不會在伏案之前,先主動的把肩胛骨上提,聳肩后再坐在電腦前?
你會不會在眺望遠方之前,先主動把肩胛骨上提,聳肩后再去將肘支撐在臺上?
你會不會在柜臺前,先把肩胛骨上提,聳肩后再用肘支撐? 你會發現,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你的肩向上了,但我相信你不是主動成心聳肩讓肩胛骨上提的。 當學習這塊肌肉的時候,不能只關注近固定收縮,你應該更去關心遠固定收縮的功能。 要想去解決頸椎問題,那么這塊肌肉的遠固定收縮必須要做,而且是重點。 請你放心,肩胛提肌遠固定收縮不會讓肩胛骨上提的。 很多人頸椎有問題,常常肩頸區域出現酸脹疼痛,而肩胛提肌是肩頸損傷最常見也是疲勞、勞損、損傷幾率最大的一塊肌肉。 為什么這塊肌肉是肩頸勞損的主要肌肉呢? 你需要知道一個特別重要必要的知識,這與評估、評估后的解決方案關系緊密,同時取決于解決方案是否高效。 請記住14個字: 離心 緊張 被拉長 向心 緊張 被縮短 這是軟組織筋膜、肌肉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兩種狀態。 中立位,僅僅是理想體位。在日常生活中它幾乎很難在無意識下存在。 那么,“肩胛提肌”在日常生活中到底怎樣存在呢?
“此時,也許你就在低著頭看這篇文章” 只要你低頭,下顎靠近喉嚨,即屈位。頸椎的棘突之間距離會比中立位時要長,頸后的一些肌肉也被拉長。故,“離心、被拉長”。當長時間處于被拉長的狀態下,離心的緊張就產生了。 請牢記這句經典“離心、緊張、被拉長” 對于日常生活中處于“離心、緊張、被拉長”的軟組織來講,既然緊張就要放松,放松的方法很多,拉伸僅僅是其中一種方法。拉伸,是通過延長軟組織長度來降低張力(緊張度)的一種方法,對于已經被拉長的軟組織來講,拉伸并非是最佳的方法。 對于離心、緊張、被拉長的軟組織來講,拉伸僅僅是當時緩解、舒服,但長期以往,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問題——! (備注:不是拉伸不好,拉伸技術對于“向心、緊張、被縮短”的肌肉來講是最佳的放松方法。) 說到“肩胛提肌”,不得不說說“上交叉綜合征” 這個也是存在很大誤區的。 “深層頸屈肌”真的弱嗎? 深層頸屈肌(頭長肌、頸長肌)。 請查閱一下各種解剖學的書,看看這兩塊的肌肉功能是什么! 機能:上述肌肉作用使頸前屈和側屈。 注意,是使頸前屈。 還是要問,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低頭多還是仰頭多? 如果是低頭多,那么這兩塊肌肉真的……弱? 其分析誤區來自評估,來自對頸椎狀態的不明確。 首先要說明,前屈和前移是有區別的。 屈,如果是頭頸的屈,那么下額會靠近喉嚨。屈也會存在移,這是關節生物力學特點。屈多還是移多呢?關鍵看頸椎是否已經不再穩定。 而伸呢,如果是頭頸的伸,其特點是下顎遠離喉嚨。 即,姿勢性前突(就是耳垂與尖峰不在虛擬額垂直軸上,呈現頭前突的樣子)其實是分為:屈位前移和伸位前移的。 很多從業者在評估時不夠嚴謹和細膩,總認為頭前突的人就要強化“深層頸屈肌”。可以說,70%的人訓練是效果不佳的。 那么什么樣的人訓練這塊肌肉后特別管用呢? 答案:過伸位前移的人,也就是頸椎曲度過大的人。 而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的人,真正改變頸椎生理彎曲的方法關鍵不在這里。 (下圖:過伸位前移實例) (下圖:下頸椎屈位前移) 親,先不要去糾結上頸椎和下頸椎。這個問題不難解決。 既然評估存在問題,那么對應的訓練方法一定存在問題。 這是必然的。 選擇正確的解決方法,同樣需要你知道幾個重要必要的知識。
不要小看動作的選擇,方法的選擇。那些世界級水平的訓練動作也許只和你相差一步。 同樣的動作,看上去一樣,其實相差太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