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劇一開始多以工作室、獨立制片人或在線視頻企業自制形式出品,這一模式往往受制于在線視頻企業投入資源限制,因此初期網絡劇市場規模相對較低。隨著網絡劇市場潛力被打開,吸引了專業和實力強大的影視公司參與出品,與在線視頻平臺聯合制作,投資規模逐漸擴大、制作團隊逐步專業化,形成網劇生產、推廣、發行的產業鏈雛形。 比之傳統電視劇 網絡劇體現了更多的互聯網屬性 網絡劇與傳統電視劇的差別主要表現在題材、IP、受眾、審核方式等四個方面。網絡劇與互聯網的關系更為緊密,其互聯網基因更為突出。 從2013年到2015年,網絡劇總產量翻了7倍之多,2015年379部的年產量已十分接近傳統電視劇(廣電總局數據顯示,2015年電視劇總產量為395部)。從集數方面來看,網絡劇一般為迷你劇形式,集數一般在15-20集左右,據測算,2016年網絡劇市場集數規模或達到一萬集左右,預計2016年網劇繼續呈現快速爆發態勢,在集數體量上有直追傳統電視劇的可能。 從電視劇到網絡劇 引領影視劇產業欣欣向榮 1、電視劇告別野蠻生長,內容趨向“以質取勝” 電視劇告別野蠻生長期,風格切換為“以質取勝”。2012年的歷史大頂之后,電視劇產能過剩的弊端就已經顯現,2015年1月1日起廣電總局推出了“一劇兩星”政策加緊“電視劇去產能”步伐,根據廣電總局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電視劇生產總部數為394部,比2014年電視劇總部數減少35部,電視劇開始告別野蠻生長期。2013-2015年電視劇發行數量持續下降,但電視劇發行集數卻在不斷增加,其中2014年比2013年增加了224集,而2015年比2014年集數增加了569集,且每部的長度在增加,電視劇的生產風格已經從“以量博眾”切換為“以質取勝”。 2、網絡自制劇井噴式發展,引領影視劇產業欣欣向榮 2015年網絡自制劇市場紅火非凡,《盜墓筆記》、《無心法師》、《靈魂擺渡》、《心理罪》、《太子妃升職記》等各種“爆款”層出不窮。 隨著網絡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近幾年電視劇產業鏈也開始發生變化,正在不斷的擴展和延伸,同時也帶來了電視劇產業鏈的革新。網絡自制劇井噴式發展,引領影視劇產業欣欣向榮。在國家政策和版權費用重壓下,借助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自制劇愈演愈烈,從目前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和各大視頻網站投入之多等種種方面觀察,網絡自制劇在2016年毫無疑問會繼續出現“井噴式”發展。網絡自制劇的盈利模式與傳統電視劇相比更具多元化。 網絡自制劇除擁有傳統電視劇的營銷渠道外,還豐富了“內容營銷渠道”,包括劇集冠名、植入廣告、定制劇等形式,隨著版權市場規范落地,用戶付費習慣養成,會員收入和在線打賞也成為網絡劇的主要盈利模式。 借助網絡普及的東風,為什么網絡自制劇之所以能在2年時間內迅速崛起,在于它有著傳統電視劇所不具有的4點先天優勢: 第一,制作周期時間短、安排靈活。電視劇必須通過廣電部門的審查,而網絡劇采用自審制,審查程序被大大簡化,某些網絡劇甚至可以實現“邊拍邊審”,加快了劇集的上線速度。 第二,制作成本投資相對少、回報率高。與傳統電視劇動輒上千萬的資金投入相比,網絡自制劇在制作成本等方面更具優勢,也擁有更為廣闊的用戶市場和有待于挖掘的商業價值。 第三,制作題材不拘一格且多元。網絡劇在題材方面擺脫了電視劇面臨的諸多限制,涉及內容更加自由、有彈性,在題材內容上的優勢使得網絡劇比傳統電視劇更能吸引年輕一代受眾的眼球。 第四,網絡劇對于IP的利用也是電視劇所不能比擬的。2015年的前十名網劇中有7部即由網絡IP改編而成,而對IP的利用也使一些網劇在推出一開始就獲得很高的關注度。 【來源:投資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