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二戰日本大炮入門

     老黃牛的書館 2016-07-11
    第一章 大炮傳入日本
    眾所周知,天文13年(1544),葡萄牙人把鐵炮帶到了日本的種子島。第2年種子島時堯學會了大筒的制造方法。天正14年(1586)蒲生氏鄉派遣家臣遠赴羅馬,購得一門大炮。這也是日本人第一次從外國采購技術兵器。至于大友宗麟家族和“國崩”的故事,估計對日本史沒了解的人也不會很關心,這里廢話就不多說了。

    第二章 近代的日本火炮

    一,四斤野山炮的采用
    所謂四斤,就是彈丸重四斤的前裝腔線野炮和山炮。本著向世界最強陸軍學習的指導思想,日本在慶應2年(1866)請來法國陸軍炮兵教官,模仿法軍編制了2個野戰炮兵隊,武器就是從法國進口的四斤野山炮。此種類炮從明治元年的鳥羽、伏見戰役開始投入戰斗,一直用到明治19年。


    [?IMG]

    上圖:四斤野炮炮身,是拿破倫三世贈送給日本的,炮身上有皇冠和字母N組成的紋章。
    中圖:四斤野炮放列炮車
    下圖:四斤山炮,相對于四斤野炮1.62米的炮身,四斤山炮炮身只有1米長。

    二,普法戰爭與克魯伯火炮
    1870年爆發的普法戰爭,使用四斤野山炮的法國敗于使用克魯伯8厘米野炮的普魯士,敏銳的日本人感覺到,怎么能用戰敗國的火炮呢?從明治4年到明治6年,分兩次進口了36門克魯伯8厘米野炮,第一次20門,第二次16門。
    明治9年11月,山縣有朋陸軍卿繼續電令在柏林的桂太郎購買普魯士火炮,桂太郎感覺到了普魯士陸軍正在對火炮進行更新換代。以3650美圓的代價采購了1門克式7厘米野炮,此炮后來又采購了24門,大多裝備近衛野炮兵隊。

    以上火炮構成了明治維新前、中期的日軍炮兵主力,其他的“萬國牌”就不多寫了。

    克式8厘米野炮(普魯士1864年式輕野炮)放列跑車重量680公斤,榴彈射程最大3000米,榴霰彈2000米,三馬拖曳。
    克式7厘米野炮(普魯士1873年式輕野炮)放列跑車重量800公斤,榴彈射程最大5000米,曳火彈2500米,三馬拖曳。

    [?IMG]

    上圖:克式8厘米野炮
    中圖:克式7厘米野炮
    下圖:克式7厘米野炮與彈藥車攜帶的彈藥。一基數為榴彈60發 榴霰彈24發 霰彈2發 裝藥藥包90個。

    三,海岸要塞與海防獻納金
    我以前專門寫過一個關于日本海軍要塞的帖子,這里就不多說了。自薩英戰爭后,日本政府越來越重視海岸要塞的修建。明治13年開始修建東京灣要塞,15年參謀本部專門成立了海防局,20年下關與對馬要塞開始建設,22年由良要塞開始建設。到明治26年,東京灣要塞大部分完成,下關與對馬要塞完成一半時,政府卻以赤字為理拒絕繼續撥款。最后是天皇拿出了宮內金為表率,其他大商人又紛紛獻納了230余萬日圓,用來制造火炮。由海防獻納金制造的火炮,炮尾部鑄有“獻納”兩字,后來所有獻納者也獲得了天皇頒發的黃綬勛章作為褒獎。如果將來大家有機會去日本,也許能在一些紀念公園里看到這些火炮。

    明治前中期海防要塞配備的火炮

    火炮名稱 數量 制造者
    19厘米加農炮 2 意大利技師
    27厘米加農炮 2 大阪炮兵工廠
    24厘米加農炮 28 同上
    12厘米加農炮 25 同上
    28厘米榴彈炮 110 同上
    24厘米臼炮 34 同上
    15厘米臼炮 11 同上

    合計 212


    [?IMG]

    上圖:12厘米加農炮
    下圖:改23口徑24厘米加農炮,明治36年還出現了26口徑的24厘米加農炮.



    [?IMG]

    上圖:19厘米加農炮
    中圖:24厘米加農炮
    下圖:28厘米榴彈炮初期型。



    四,甲午戰爭與收繳的清朝火炮
    在明治22年頒布了《野戰教范》,第一次明確的規定了炮兵的戰斗原則和部隊的訓練要項,書中著重寫了“炮兵是戰場的主要兵種、是戰斗的骨干”,進一步提高了炮兵的地位。炮兵的射擊方法也從原來的目視射擊法改為了德意志式的夾叉射擊法,使得在日后的甲午戰爭中占據了一定的優勢。

    [?IMG]

    上圖:克魯伯造7厘半重野炮 甲午戰爭繳獲自清朝軍
    中圖:8厘穹窖炮 甲午戰爭繳獲自清朝軍
    下圖:克魯伯造12厘加農炮 甲午戰爭繳獲自清朝軍


    [?IMG]

    上圖:克魯伯造15厘臼炮 甲午戰爭繳獲自清朝軍
    中圖:15厘加農炮甲午戰爭繳獲自清朝軍
    下圖:集中在日本門司兵器修理所前的繳獲清朝軍重炮


    五,31式速射山野炮
    甲午戰爭以日本的勝利告終,通過獲得戰爭賠款,日本進一步擴張了軍力。當時正是歐美各國速射火炮熱的頂點,日本馬上抓住了這個時機,決定全部換裝速射山野炮。最后在有坂成章大佐的主持下,先從克魯伯公司購買220個炮身、400個炮身半成品,施耐德公司購買炮架400個,由東京炮兵工廠開始組裝,命名為31式速射野炮。于1903年2月全軍換裝完成。最開始31式速射野炮沒有防盾,只能用木板代替,到1906年才制造出鐵制防盾。

    31式速射野炮 口徑75毫米 速度7發每分 最大射程6200米 使用戰地改造炮架最遠可達到7750米 三馬拖曳。

    31式速射山炮 口徑75毫米 采用分裝式彈藥 最大射程4600米 五馬馱載。

    [?IMG]

    圖:31式速射山炮


    [?IMG]

    上中下圖:31式速射野炮 下圖是45年美軍在朝鮮繳獲時的相片



    六,日俄戰爭中的野戰炮對決
    在日本換裝31式速射山野炮之時,俄國趕忙換裝三英寸野炮。此三英寸野炮采用的是法國技術,由于法國和俄國當時是同盟國,俄國迅速購買了此炮的許可證,用來對付來自遠東日益強大的火炮威脅。

    1900年,中國爆發了義和團運動,各列強也出兵干涉。日本是出兵最多的列強國家,出動了一個多師團的陸軍。由于31式速射山野炮還在制造中,日軍的炮兵主力為 7厘米山炮一個聯隊,7厘米野炮一個大隊,克式12厘米榴彈炮一中隊(沒有參加戰斗)。
    俄國也乘此機會,從西伯利亞南下,一路驅逐清兵,將勢力范圍擴張到鴨綠江邊。由于兩帝國主義列強分贓不勻,便于1904年爆發了日俄戰爭。

    戰爭初期,面對俄軍三英寸野炮的射程優勢,日軍野炮兵非常的被動,經常被不知道哪里飛來的炮彈打到。最后不得不對31式速射野炮進行戰地改造,以勉強到達和俄國三英寸野炮平分秋色的水平。這種被動局面,也促使了日本對38式野炮的開發。


    [?IMG]

    圖:露西亞三英寸野炮

    七,日俄戰爭中的重炮對決
    在日俄戰爭戰爭爆發的前一年,日本緊急從國際軍火市場上采購了大批的重炮,計

    名稱 制造國/制造商 數量(門)
    10厘半速射加農炮 克魯伯 4
    15厘榴彈炮 克魯伯 18
    12厘榴彈炮 克魯伯 32
    12厘青銅加農炮 意大利 66
    9厘青銅加農炮 意大利 35
    15厘青銅臼炮 意大利 90
    9厘青銅臼炮 意大利 39

    其中部分9厘青銅臼炮與全部12厘榴彈炮編成了野戰重炮隊,其他火炮編成了攻城炮兵隊,這也就是日軍野戰重炮兵和重炮兵部隊的起源。

    [?IMG]

    上圖:克魯伯制12厘榴彈炮
    下圖:克魯伯制10厘半速射加農炮

    [?IMG]

    圖:9厘青銅臼炮


    除此之外,將28厘榴彈炮作為攻城炮的呼聲很大,但一直被攻城炮兵司令官 豐島陽藏 少將以搬運不便為理由拒絕。直到旅順會戰第一次總攻擊失敗后,才終于把準備裝配到鎮海灣要塞的28厘榴彈炮配屬給第三軍,此后不斷增加數量,累計達到18門。事實證明,此炮無論在日軍占領203高地,還是摧毀港內俄艦上,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其后,28厘榴彈炮隊又配屬給第四軍,參加了奉天會戰。在進攻俄軍萬寶山陣地時,由于俄軍碉堡上被1米厚的冰層覆蓋,導致了很多28厘榴彈炮發射的堅鐵彈沒有爆炸,事后才查明是引信強度不夠的緣故。這并不是故事的結尾,因為俄軍也裝備28厘榴彈炮的孿生弟弟-------28厘臼炮。

    原來,日本的28厘榴彈炮是仿制自意大利,而克魯伯公司也模仿同一火炮制造了28厘臼炮,并賣給了俄國人(日俄戰爭大約有10門)。這兩種炮大體諸元是相同的,最大的區別是日本28厘榴彈炮膛線是左旋的,克魯伯造的與之相反。俄軍專門搜集日軍射過來的未爆28厘米炮彈,然后換上47毫米速射炮的引信再打回給日本人,日本人吃盡了自己射出去炮彈的苦頭,特別是在鞠家屯的28厘榴彈炮陣地上,被打回來的炮彈擊毀了日軍自己的火炮。

    [?IMG]

    上圖:使用輕便鐵道搬運的28厘榴彈炮炮身。
    中圖:28厘榴彈炮陣地,18門需要50天時間的裝配才能進入戰斗狀態,到昭和年間出現了木制炮座,加上13噸牽引車的搬運,裝配時間縮短了很多。
    下圖:靖國神社內展出的28厘榴彈炮和用28厘米堅鐵彈做的柵欄。


    八,日俄戰爭的繳獲火炮

    日俄戰爭中,炮彈的缺乏一直困繞著日本政府和陸軍,除了國內開足馬力生產外,還不惜舉債向外國采購。但是即便如此,還是趕不上戰斗的消耗。沙河會戰中,由于炮彈的缺乏,日軍的進攻曾一度停滯,使得無法擴大戰果。滿洲軍司令部最后決定使用遼陽戰役中繳獲的俄軍三英寸野炮,組成 戰利野炮兵第一、二、三大隊,第1、2、4軍每個軍配屬一個戰利野炮大隊。使用繳獲和搜集的俄軍炮彈,這3個大隊在沙河會戰后期非常活躍。隨后的奉天會戰中,也有56門三英寸野炮向自己的祖國發射了炮彈。

    [?IMG]

    圖:露西亞三英寸野炮



    整個日俄戰爭期間,日軍繳獲了俄軍約1000門各式火炮,而俄軍繳獲的日軍火炮不超過16門,也就相當于4個炮兵中隊的水平,這也是日軍一直擁有戰略進攻主動權的側面證明吧。

    至于繳獲火炮的去向:一是作為研究對象分配給陸軍技術審查部、工科學校、炮兵部隊。二是作為紀念品贈送給各地的神社、游就館、博物館等。

    [?IMG]

    上圖:日軍28厘榴彈炮,陸軍1906年贈送給伊勢神宮,陸軍大臣寺內正毅提寫了銘牌。
    中圖:露軍24厘加農炮,繳獲自旅順要塞嶗蠣嘴炮臺,是這次戰爭中日軍繳獲的最重火炮。
    下圖:露軍23厘加農炮,繳獲自旅順要塞模珠礁第二炮臺,和中圖的炮一起放在伊勢神宮。


    九,騎炮兵的誕生

    在日俄戰爭中,日軍占領蓋平后,發覺必須要組織一只騎炮兵隊伍,于是修改了31式速射野炮的炮座,減輕重量后編成了騎兵第一旅團臨時騎炮兵中隊。
    騎炮兵部隊正式的編成則拖延到了1908年,在野炮兵第18聯隊隸下,成立了2個騎炮兵中隊,1911年改為騎炮兵大隊。騎炮兵裝備的是41式騎炮,該炮是38式野炮的輕量版。

    [?IMG]

    圖:41式騎炮

    十,急造迫擊炮和攜帶迫擊炮

    迫擊炮的起源就不多說了,直接說日本裝備迫擊炮的過程。

    旅順會戰中,第3軍通過土工作業,向俄軍防線徐徐推進。由于雙方都在壕溝內,接觸的時候無法使用直射火器,最后只能互相扔炸藥與手榴彈,但是由于體格和坡度的關系,日本人往往很吃虧。工兵中佐今澤義雄決定開發一種12厘木制迫擊炮,后來又決定把口徑擴大到18厘米。使用外圍竹箍的木制炮身,在近距離上威力較大。該炮最后被命名為急造迫擊炮。

    技術審查部也在1905年研制出了日本第一種金屬炮身迫擊炮------攜帶迫擊炮,口徑106毫米,射程450米,結果在同年8月的武器試驗中,發生了炸鏜的事故火炮周圍十余人非死即傷。好在隨后日俄戰爭便結束了。

    此外,還有戰地改造型迫擊炮,例如把中口徑速射加農炮的炮彈殼作為炮身的迫擊炮,不過效果不理想。

    [?IMG]


    圖:急造迫擊炮的三種型號,有小差異

    [?IMG]

    圖:攜帶迫擊炮


    十一,38式野戰炮

    在日俄戰爭中,31式速射野炮暴露出一系列不足,寺內陸相根據國際上野炮在新世紀的發展趨勢,指示開發新一代長炮身后座式野炮,于1904年11月從克魯伯公司購買了400門1902式火炮的組裝件。

    經大阪炮兵工廠仿制后,于1907年8月定型為38式野炮。至1909年4月基本換裝完成。該炮最大射速20發每分,平地射程5800米,三馬拖曳,前100門是分裝式彈藥,后續是整體彈藥。射擊時必須挖坑固定炮尾駐鋤。

    這一時期,日陸軍也雇傭了德國陸軍教官,對其陸軍架構進行了大變革,大到軍政、軍令、軍隊教育的三權分立,小到攻城、野戰重炮兵的操練方法,不一而足。

    [?IMG]

    上中下圖:38式野炮

    十二,38式系列重炮的購入
    日俄戰爭期間,陸軍從克魯伯公司進口了10厘加農炮20門、12厘榴彈炮34門、15厘榴彈炮16門,用來更換裝備舊式火炮的重炮兵部隊。這些火炮于1905年7月到達日本,陸軍省將現有的野戰重炮兵與徒步重炮兵聯、大隊進行了改編。新設了野戰重炮兵第1~4聯隊。

    到1908年,10厘加、12厘榴、15厘榴三種火炮都仿制成功,被命名為38式10厘加、38式12厘榴、38式15厘榴。但是新型火炮的炮架安定性一直存在問題。發炮后炮架不像原裝炮那樣后退,而是駐鋤像尾巴一樣翹起,這一問題一直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也是后來該系列火炮過早淘汰的原因之一。

    [?IMG]

    圖:38式12厘榴


    [?IMG]

    圖:38式15厘榴


    十三,日俄戰爭中日本軍火進口渠道(火炮類)

    英國:進口炮彈,雷管,引信,火藥。
    美國:進口炮彈、工作機械。
    德國:進口炮彈、引信、火藥。
    法國:無,因為其與俄國是同盟國。

    以上總共進口炮彈約45萬發,這便是典型的“西洋人出錢(貸款)出槍,日本人出人,用日本人打俄國人”的帝國主義代理人模式。

    十四,41式山炮

    1908年,陸軍技術審查部審查官島川文八郎大佐(后大將)完成了41式山炮的設計。

    41式山炮的結構設計十分簡單,操作也很方便,獲得山炮兵部隊的一致好評。發射速度約10發每分,彈道低伸。便于摧毀敵平射火力點,支援效果在當時來說,是處于世界前列的。該炮自滿洲事變后成為聯隊炮,一直使用到戰爭結束。

    [?IMG]

    上圖:41式山炮,牽引方式為6馬馱載或1~2馬拖曳。
    下圖:41式分解狀態,9人可做短途運輸。

    十五,日俄戰爭結束后的火炮

    要塞炮兵在日俄戰爭后也改稱為重炮兵。1911年后38式10厘加由于運動性太差被剔除出了野戰重炮兵的裝備表,而仍在裝備的38式12厘榴、15厘榴存在威力不足的問題,也催生了新替代品在昭和初期的問世。

    十六,四五式系列重炮與初陣

    日本在努力研發新一代野炮、野戰重炮的同時,也沒有放棄對新重炮的研發。于1912年完成了45式15厘加、45式20厘榴、45式24厘榴的設計。在隨后的實炮測評中,45式20厘榴由于威力達不到設計要求,被停止大量生產。就這樣,45式15厘加、45式24厘榴成為了20世紀10~30年代日本陸軍僅有的兩種遠程壓制/破壞炮,擔當了攻城炮的主力。其中45式15厘加負責壓制敵炮兵,45式24厘榴負責破壞敵鋼筋混凝土筑壘。

    [?IMG]

    上圖:45式24厘榴
    下圖:45式15厘加

    [?IMG]

    上、中、下圖:45式15厘加

    [?IMG]

    圖:45式24厘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世界性的戰爭必然引起世界性的軍事變革。原來海陸的平面戰爭模式被徹底打破。航空部隊與遠洋潛艇的出現給戰爭帶來了立體的色彩。野山炮也由于新設計、新彈藥的出現,射程突破了1萬米大關。

    在太平洋戰區,日本的目標是德國太平洋艦隊的根據地-------中國青島。德國自從1897年從清朝政府手中攫取青島后,花費了約2億馬克,擴建了青島港口、街道、要塞。日德相互宣戰后,日軍便從陸、海兩個方向包圍了青島。

    為了早日攻陷它,特別編成了獨立攻城重炮第二大隊,大隊長由45系列重炮的設計人之一-----炮兵中佐緒方勝一(后大將)擔任,該部隊含45式20榴一中隊、45式24榴一中隊,其他軍官、士兵均來自重炮兵第1、2聯隊的現役人員,但是除了大隊長外,其他人都從沒見過自己將要在戰場上使用的是什么樣的火炮。動員于9月5日完成,并在東京炮兵工廠大阪支廠領取了新火炮,在大阪陸軍練兵場的一角臨時進行備炮作業、陣地構筑、火炮操作的訓練。9月25日乘船從大阪出發,10月1日到達位于青島近郊的目的地。在登陸地點,鐵道聯隊已構架了含輕便鐵道與兩腳起重機的棧橋。24榴中隊經過22小時,20榴中隊經過18小時才完成了整個登陸過程。

    火炮陣地選在青島要塞8公里外,觀測所再向前推進了2~3公里。使得火炮、觀測所、目標處于一條直線上。火炮在展開過程中,空中出現了德軍水上偵察機。野炮兵第24聯隊在大阪炮兵工廠內山技師的指導下,戰地改造了兩門38式野戰炮的炮架,增大仰角,以這兩門改造高炮,成立了臨時高射炮小隊,這也算是日本高射炮兵的起源。兩門改造高炮在第一次戰斗中,發射了兩發炮彈后,就因為炮架承受不了垂直后坐力而發生了故障,無法再射擊。但從此以后德國人的偵察機再也沒有在戰場上出現過了。

    獨立攻城重炮第二大隊的全面進攻始于10月31日,以此紀念天長節。由于觀測所的位置選擇得很好,此次射擊的精度很高,在1小時內德軍大部分大口徑炮臺便放棄了還擊。第二天,該大隊又對中央堡壘與臺東鎮堡壘進行了破壞性射擊,隨后步兵一個中隊便從炸開口中成功突入。

    在炮擊有頂天陣地的時候,發生了炸鏜事故,24榴、20榴各兩門被毀壞。最后調查原因是現地配制的發射藥包沖擊力太大,后來采取在發射藥包間填充毛氈層的辦法解決了這一問題。


    十七,德意志軍事思想的舍棄和法蘭西軍事思想的回歸

    日俄戰爭的勝利,使得日德軍事蜜月走向頂峰。但十年后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受日英同盟的約束,日本與德國相互宣戰。

    德國于1918年11月宣告投降,其戰后的軍備受到了嚴格的限制。軍事科學的研究也處于相對停滯的狀態。日陸軍本著“向世界最強學習”的光榮傳統,把目光重新投回了一戰的戰勝國-------法蘭西。從此以后,“法粉”與“德粉”展開了近三十年的論戰。

    隨后。日本便開始從歐洲采購新興軍事兵器,英國的各種戰車炮,法國的數種軍用汽車,德國的光學、音源兵器等。其中最大的被采購國還是法國。

    航空兵器的威脅日益突出,高射炮的列裝也提上了議事日程。最早引進的高射炮就是產自法國,并聘請了法國炮兵上尉留卡擔任教官。同時,火炮牽引車也初步選定了法國制造的半履帶牽引車。1925年陸軍還派出了歐美考察團,與法國施耐德公司簽定了90式野炮、91式10厘榴、94式24厘鐵道炮的購買合同。在火炮技術上,日本也越來越依賴法國的技術。例如從89式15厘加農炮上開始使用的開腳式駐鋤。還有火炮自緊法、內鏜自由交換法、炮口制退機等。就算說日本一戰后火炮的原形大部分來自法國都不怎么過分。


    十八:裁軍的功與過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和平思想占據了世界的主流。同時,世界的經濟也因為戰爭結束后的相對過剩,進入了停滯的狀態。各國的財政日益窘迫。

    1922年華盛頓條約的締結,加上帝俄的崩潰,日本陸軍一時間喪失了最大的假想敵。日本國內政界對裁軍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其結果就是導致了1922年的第一次山梨裁軍,相當于5個師團兵力的20多個部隊、軍校被裁撤。為了在裁軍之后依然保持原有的戰斗力,以此次裁軍為契機,輕機槍、飛機、戰車、汽車、通信等技術兵器反而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也是順應世界軍事變革的體現。

    具體在火炮方面,火炮的絕對數量隨著裁軍被減少了,但是更新的速度卻加快了。新的觀測、射擊、氣象、通信工具、化學戰器材、機械化牽引工具也不斷裝備炮兵部隊。總之,這一時期炮兵走的是精兵路線。

    十九:1925年的歐美兵器情況

    陸軍省把裁軍的原則定為“師團減少、戰斗力不能減少”,為維護戰斗力,必須對現有兵器進行改良。

    第十七節中提到了1925年以炮兵中將緒方勝一為團長的歐美兵器考察團,用了8個月時間考察了美、法、比、德、英、澳、蘇等國,共采購了44種兵器供日后的研究之用。下面摘抄考察團回國報告中,對歐美主要軍事強國的評價:

    美國有著強大的工業基礎,但是軍事工業并不發達。參加一戰時很多軍事技術還必須從法國借鑒。但憑借其強大的財力,對各種發明都采取了收買、獎勵、資助的政策,世界各國的新技術、新發明都云集于此,充滿了一派生命活力。

    英國無論從理論與發明上,還是應用上都一直處于世界前列。出于島國的危機感和維護廣大的需要,對國防費毫不吝嗇。同美國一樣,英國也積極收買各國的新技術、新發明、英軍的優勢在于其機動力的突出,以飛機、戰車、汽車為工具,使得部隊一日推進100公里成為可能。另外英國首次引入了“戰備巴士”的理論,如果在英國本土發生戰爭,則征用倫敦市內的5千臺巴士,每臺可以運輸約50人,以提高預備役補充軍的機動力。

    德國由于條約的束縛,停止了一切兵器的研發,只得利用本國資本與技術力在國外投資設廠,進行秘密的軍事研究。

    法國由于戰后軍事預算緊縮的關系,對民營軍工廠進行了行政干預,除步槍、機槍、通信器材外,所有兵器制造都由施耐德公司獨當。法國政府承諾減免施耐德公司的稅收,施耐德公司則保證和平時期絕不辭退有關國防武器生產的基干員工。

    二十,海軍炮塔轉用在陸軍要塞上

    華盛頓條約的簽定。香取、鹿島、安蕓、摩薩等數艘戰艦必須放棄,八八艦隊計劃也中止了。

    正在此時,陸軍獲得了為期5年的要塞整備預算,約2億日圓。使用海軍廢棄艦的艦炮作為陸軍要塞炮的方法,在陸海軍之間一拍即合。

    從1924年安裝千代ケ崎炮臺的45倍口徑30厘艦炮炮塔開始,到1932年龍ケ崎50倍口徑30厘艦炮炮塔全部結束為止,經過近9年的時間完成了整個計劃。具體情況如下

    炮種 來自軍艦 安裝炮臺
    45倍口徑30厘加農炮 鹿島 東京灣千代ケ崎炮臺
    同上 同上 長崎縣的山大島炮臺
    同上 伊吹 青森縣津輕大間第一炮臺
    同上 同上 豐予海峽鶴見第一炮臺
    同上 生駒 房洲崎第一炮臺
    45倍口徑25厘加農炮 安蕓 三浦半島三崎城ケ島炮臺
    45倍口徑20厘加農炮 鞍馬 房洲大房岬大房崎炮臺
    50倍口徑30厘加農炮 攝津 對馬龍ケ崎第一、第二炮臺
    45倍口徑40厘加農炮 土佐 釜山港外張子嶝炮臺
    同上 赤城 長崎縣壹崎黑崎炮臺
    同上 土佐 長崎縣對馬豐炮臺


    [?IMG]

    圖:45口徑25厘雙聯加農炮炮塔,拆自戰艦安蕓,安裝于三浦半島三崎城ケ島炮臺。前炮管上是一門用38式野炮改裝的縮射炮,作為平時訓練之用。


    二十一,火炮的威力與運動性之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炮兵的最大教訓是“應集中火炮進行無試射的急襲射擊。”這就對野戰火炮的射程、運動性、瞄準具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時間進入20世紀20年代末期,隨著蘇聯國力的不斷增強,滿洲作為戰場的可能性也不斷增加了起來。圍繞在滿洲的野戰炮到底應該威力至上還是運動性至上的問題,陸軍省內部也開始爭論起來。

    自這一時期起,裝備改良炮架的改38式野炮逐漸裝備部隊。隨后,射程、射界更廣的90式野炮研發成功。但90式野炮放列炮車過重也招來了一些非議。于是處于改38式與90式之間的中庸野炮-------95式野炮也被研發了。

    原本陸軍省的計劃是師團野炮兵聯隊裝備95式野炮,軍屬野炮兵聯隊、機械化野炮兵聯隊裝備90式野炮。但由于95式野炮定型太晚,產量不足,很多師團野炮兵聯隊只得用改38式野炮替代。


    [?IMG]
    圖:改38式野炮

    [?IMG]
    圖:90式野炮

    [?IMG]
    圖:95式野炮

    二十二,大正至昭和初期野戰重炮的更新

    面對38式10厘加、14年式10厘加射程、運動性不足的問題,于1932年換裝了92式10厘加,而大口徑榴彈炮方面換裝了四年式15厘榴與96式15厘榴。

    在這一時期,常設師團的野炮兵聯隊換裝了91式10榴一個大隊,山炮兵在逐步向94式10厘山炮過渡。

    重炮兵方面,89式15厘加的制定使得重炮兵部隊的運動性發生了飛躍性的進步。隨后更出現了95式15厘加、96式24厘榴,這也是日陸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臥薪嘗膽17年的成果。89、92、96式各重炮的新革命,在于其全由機械化牽引車牽引,使得火炮的機動力有了劃時代的提高。

    下表為各型火炮與牽引車對應關系。

    火炮名稱 牽引車名稱 馬力 速度(公里/小時)
    14年式10厘加 92式5噸牽引車 55 16
    89式15厘加 92式8噸牽引車 75 16
    15厘加、24厘榴、30厘榴 95式13噸牽引車 160 12
    機動90式75野炮 98式4噸牽引車 90 38
    96式15厘榴 98式6噸牽引車 120 24
    96式15厘加、24厘榴 重牽引車 200 26

    1915年后所有野戰炮兵中隊都改為了每中隊4門火炮的編制,其后瞬發、短延期引信的出現,使得榴霰彈被淘汰,榴彈成為野戰炮彈的主流。同時,發煙彈、照明彈、燃燒彈、瓦斯彈等化學彈種也紛紛出現。

    二十三,擲彈筒的發明

    日軍擲彈筒的原型是一戰中法軍使用的槍榴彈。在日本,它也是裁軍背景下的產物。最初的十年式擲彈筒射程150米,后續的89式重擲彈筒射程為670米。到1935年還研究了射程800米的50毫米有翼擲彈筒彈,其通過試制百式重擲彈筒投射。在戰爭最后的末日兵器中,還有大擲彈筒----------投射97式曲射步兵炮炮彈的急造擲彈筒。

    二十四,納粹勢力的抬頭

    泡菜奪取德國政權后開始重整軍備,日陸軍中的“德粉”又重新騷動起來。1937年德意日三國防共協定簽定后,日德軍事交流重新頻繁起來。在火炮方面日本主要引進的是“タ彈”(穿甲榴彈)和電波標定儀。


    二十五,炮兵部隊的增強

    從滿洲事變到北支事變,口呼“不擴大方針”的日本政府卻一直被軍部牽著鼻子走,戰爭逐步擴大為中國軍民的全面抗戰。日本陸軍也在“暴支膺懲”口號下不斷增加投入中國戰場的軍隊的規模。至1940年,已有常設、特設、增設師團50余個,其中三分之二投入了中國戰場。加上20多個獨立混成旅團,50多個軍屬炮兵隊(野炮、山炮、野戰重炮、重炮、高射炮),總計有130余個炮兵部隊。

    高射炮部隊也在戰爭中迅速發展,從20年代中期的1個聯隊,發展到1940年的14個聯隊。但火炮更新速度沒有趕上部隊的擴張速度,大多仍裝備的是舊式的88式75毫米高射炮。至1945年戰敗時,包括船舶高射炮部隊共有約290個高炮部隊,共計高射炮1650門。



    二十六,20世紀四十年代初備戰裝備計劃與實際貧弱的炮兵戰力

    以下取自1941年動員計劃令,以對蘇作戰為中心。

    1.師團野炮兵聯隊(4大隊12中隊,挽馬編成)
    聯隊本部1
    大隊本部4
    75毫米野炮中3
    10厘榴中隊 6
    15厘榴中隊3
    大隊段列 4
    聯隊段列 1

    總計火炮48門

    組織結構為第1~3大隊,野炮1個中隊 加 10榴2個中隊,第4大隊 15榴3個中隊。

    2.野戰重炮兵聯隊(2大隊6中隊,挽馬編成)
    聯隊本部1
    大隊本部2
    15厘榴中隊6
    大隊段列 2
    聯隊段列 1

    總計火炮: 4年式15厘榴24門


    3.野戰重炮兵聯隊(2大隊6中隊,汽車編成)
    聯隊本部1
    大隊本部2
    15厘榴中隊6
    大隊段列 2
    聯隊段列 1

    總計火炮: 96年式15厘榴24門

    4.野戰重炮兵聯隊(2大隊4中隊,汽車編成)
    聯隊本部1
    大隊本部2
    10厘加中隊4
    大隊段列 2
    聯隊段列 1

    總計火炮: 92年式10厘加16門

    5. 重炮兵聯隊(2大隊4中隊,汽車編成)
    聯隊本部1
    大隊本部2
    24厘榴中隊4
    大隊段列 2
    聯隊段列 1

    總計火炮: 45年式24厘榴12門

    5. 獨立重炮兵大隊(2中隊,汽車編成)
    大隊本部1
    30厘榴中隊2
    大隊段列 1

    總計火炮: 7年式30厘榴4門

    6. 獨立重炮兵大隊(2中隊,汽車編成)
    大隊本部1
    15厘加中隊2
    大隊段列 1

    總計火炮: 89年式15厘加8門

    7. 高射炮大隊(2中隊,汽車編成)
    大隊本部1
    7厘高射炮中隊2
    大隊段列 1

    總計火炮: 88年式7厘高8門。

    當然,以上只是個動員框架,是理論數字,實際以第4師團野炮兵第4聯隊為例,抗戰爆發前的裝備的是野炮3個大隊36門,10厘榴1個大隊12門,計48門。后派遣到華中地區作戰,只保留了野炮2個大隊,10厘榴1個大隊,其中有的野炮中隊還換裝了山炮,各類火炮36門。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第4師團在菲律賓戰場各大隊又由3個中隊縮小到2個中隊,只有野炮16門、10厘榴8門了,計24門了。這種狀況在其他炮兵部隊里也是大同小異的。


    二十七,炮兵部隊的增加

    日陸軍從太平洋戰爭后開始大規模的擴張,在南方作戰第一階段順利完成之時的1942年5月,大本營作出了“在南方要地保留必要兵力,其他主力部隊返回國內復員,一部分轉移至滿洲、中國大陸”的方針,同時修正了1942-1943年度陸軍軍備計劃。

    作為對1942年德軍對蘇軍發起的第二輪攻勢的呼應,同時保持對重慶國民政府的戰略壓制態勢,陸軍省擬訂了1942-1950年的長期軍備計劃,計劃包括組建和改編機械化師團15個、一般師團100個為主體的陸軍。

    1942年,首先在滿洲新增戰車師團2個,中國大陸新增戰車師團1個、一般師團4個。但是中途島海戰的失敗使得整個南方戰場變得不利起來。陸軍停止了先期一個師團與若干軍直屬部隊的復員計劃。其后瓜島的殘敗,使得太平洋戰場的攻防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大本營便決定進行緊急動員,以充實南方要地的防御。

    1944年塞班島、關島的失守,同年萊特灣會戰的失利,1945年硫磺島、沖繩的失守,日本只得準備進行本土決戰,在這期間成立了70余個師團與軍直屬部隊。1942年后主要兵團與軍屬炮兵部隊的總數如下表,雖然數量是增加了如此之多,但質量卻下降得飛快。

    師團 混成旅團 軍直屬炮兵
    1942年度 61 6 62
    1943年度 70 13 61
    1944年度 103 44 124
    1945年度 172 99 225


    戰車師團的師團炮兵隊稱為機動炮兵,其中機械化炮兵聯隊一般裝備機動90式野炮24門。在1945年又在聯隊下編入了一個三中隊制的自走炮大隊。

    本土決戰用機動師團(200字頭的前8個師團)的師團炮兵部隊包括炮兵聯隊和迫擊炮聯隊各1個,前者裝備各類野山炮和10厘榴共36門,后者裝備2式12厘迫擊炮36門,不過大多在戰敗前沒有滿編。

    本土防衛的沿岸師團(220字頭后的師團)的師團炮兵部隊為2大隊6中隊,每中隊裝備野山炮或火箭炮4門、迫擊炮6門。但實際上這些裝備都還停留在紙面上。

    混成旅團和與其相當的獨立戰車旅團、騎兵旅團等仍使用編制內固有的炮兵部隊。軍屬各炮兵部隊的裝備則是五花八門。

    自走炮大隊是完全機械化的炮兵部隊,1944年第一次編成了獨立自走炮大隊,轄4個中隊,裝備1式7厘半自走炮和1式10厘自走炮16門。本來計劃早1945年里編成10個大隊,實際上只編成了5個大隊,每大隊3個中隊。


    [?IMG]
    圖:1式7厘半自走炮


    [?IMG]
    圖:1式7厘半自走炮射擊時的炮塔后部,車后是兩名彈藥手,右邊是輛彈藥車


    [?IMG]
    圖:少年戰車兵與1式10厘自走炮


    [?IMG]
    圖:1式10厘自走炮,少年戰車兵學校第642號車。


    [?IMG]
    圖:4式15厘自走炮,獨立自走炮第1、2、5、7、8大隊都有裝備

    重炮兵部隊方面,編成了牡丹江重炮兵聯隊,為2個大隊4個中隊的編制,每中隊裝備45式24厘榴彈炮2門共計8門。而在澎湖島、基隆、高尾、長崎、豐予、旅順要塞也成立了重炮兵聯隊,火炮的來源是要塞內可以拆除移動的火炮,以便將來投入到野戰中去。而獨立重炮兵大隊依然裝備的是28厘榴彈炮和15厘米加農炮,但獨立重炮兵第100大隊例外,其是裝備89式15厘米加農炮的機械化炮兵部隊。

    高射炮兵方面,1942-1945年增設了17個高射炮兵聯隊,同時還進一步動員了野戰高射炮大隊36個、獨立高射炮大隊25個和其他獨立高射炮中隊、獨立機關炮中隊,充實為各地地面防空火力的骨干。1942年后,在關鍵地域配置的高射炮部隊被合編為高射旅團,1943年后擴大為高射炮集團,1944年末1945年初在東京、名古屋、北九州更是把高射集團合編為高射炮師團,以備美軍空襲。而其他小地方,高射炮則由各地防衛司令部、野戰高射炮司令部指揮。

    總之,單從規模上來看,如果把日俄戰爭末期的日軍炮兵部隊看成1的話,日美開戰時就是4,戰敗時是17了。數量上雖然成倍的增加了,但是質量上并不是如此。1943年后編成的師團炮兵部隊就已經開始用迫擊炮或火箭炮代替野山炮了,而重炮兵部隊半數裝備的仍是明治時代的老式火炮,加上彈藥的缺乏,人員訓練素質的低下,均已到了令人心寒的地步。就算爆發了本土決戰,其戰斗力能不能發揮也有很大的疑問。

    二十八,諾門罕事件的教訓

    1939年夏天的戰斗就不過多敘述了,日軍炮兵力量如下表:(不含速射炮、機關炮)

    部隊名稱 火炮名稱 數量
    野炮兵第13聯隊 38式野炮 24
    38式12厘榴 12
    獨立野炮兵第1聯隊 機動90式野炮 8
    野戰重炮兵第1聯隊 96式15厘榴 16
    獨立野戰重炮兵第7聯隊 92式10厘加 16
    穆陵重炮兵聯隊 89式15厘加 8
    炮兵情報第1聯隊 測地、標定、音源 各1中隊
    獨立氣球第3中隊 氣球 1

    在第2次諾門罕事件中,爆發了日本陸軍建軍來第一次炮兵對戰,初期日軍炮兵占據了地形優勢,但由于蘇軍長射程火炮的不斷反擊,加上日蘇雙方炮彈上差距,一直無法給予蘇軍炮兵決定性的打擊。蘇軍在囤積了約1萬8千噸炮彈后,開始支援坦克部隊切割、合圍日軍。而日軍只有炮彈5個基數約4萬發,有著15倍的差距,日軍炮兵的最后下場可想而知。

    在反坦克戰方面,蘇軍投入了以T26和BT系列坦克為主力的約330輛坦克。而日軍的反坦克火力只有94式37速射炮約40門。初期的戰斗,在數百米的距離上,日軍速射炮連連取得戰果,后期蘇軍改變戰法,在日軍速射炮有效射程外射擊,結果日軍速射炮被全數破壞,只得使用火焰瓶抵抗蘇聯的坦克了。

    總之,日軍對諾門罕事件的教訓為:進一步加強士兵對敵戰車的肉搏攻擊訓練,另外加快新型反坦克武器和彈藥的開發。

    [?IMG]
    圖:94式37毫米速射炮,行軍時由1匹馬拖曳,也可以分解人力短途運輸

    [?IMG]
    圖:94式37毫米速射炮放列射擊姿態

    [?IMG]
    圖:機動90式野炮,日軍整個戰爭期間最好野戰炮,同時也有不俗的反坦克性能,使用穿甲彈可以擊穿M4坦克正面。

    二十九,聯隊炮的條件

    92式步兵炮、試制重步兵炮、41式山炮到底哪種火炮更適合成為聯隊炮,在當時產生了一番爭論。從運動性、便利度、命中精度、射擊效力等方面進行比較后的結果上來看,試制重步兵炮人力搬運不便、射擊準備時間花費過長、精度也不是很高,并不被步兵部隊所歡迎,所以最后一直沒有定型、生產。

    編制聯隊炮的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大隊炮火力的不足,在步兵聯隊在遭遇敵堅固支撐點時,能運用聯隊炮將其個個擊破。如果聯隊炮采用和大隊炮一樣的92式步兵炮的話,在彈藥的補給方面是有優勢的。但從熱河作戰后,由于遭遇了國民政府正規軍的抵抗(也就是說,918事變后日軍一直認為遭遇的是土匪一類的地方武裝),各步兵聯隊異口同聲“聯隊炮必須要用山炮來充當”,理由是在聯隊級的戰術中,需要更強大的支援火力,同時重武器也要隨著戰線的推移而前進。陸軍省最后審議的結果,將41式山炮進行小修改,命名為41式山炮(步兵用),充當聯隊炮,理論上每聯隊炮中隊編成4門。

    [?IMG]
    圖:92式步兵炮,當初研發時還兼顧了反坦克能力,不過沒起大作用。

    [?IMG]
    圖:試制重步兵炮,和92式步兵炮同開發的重型步兵炮,沒量產。

    [?IMG]
    圖:試制97式步兵聯隊炮,結果還是被步兵用41式山炮比下去了。

    [?IMG]
    圖:41式山炮(步兵用),部件解說圖。

    [?IMG]
    圖:41式山炮(步兵用),注意其防盾和41式山炮的區別。

    [?IMG]
    圖:41式山炮

    三十,31式速射山炮的復活

    自41式山炮于日俄戰爭后裝備部隊以后,31式速射山炮就作為預備兵器封存了。抗日戰爭爆發后,步兵聯隊數目急速擴張,而41式山炮總體產能不足,只得用庫存的31式速射山炮代理,并從新獲得了31式山炮的命名。

    最大射程2800米,戰斗射速3發每分,除了炮彈威力偏小外,沒有駐退機也是缺點之一。總之,此炮就算在一戰戰場上也算過時的玩意了。

    [?IMG]
    圖:31式山炮,從圖中穿昭五式軍服,衣服上縫有名扎來看,應該是召集的預備役炮兵人員。

    三十一,香港作戰中的炮兵

    1940年7月成立的第1炮兵隊是當時日本陸軍編制最大的炮兵部隊,日美開戰第一階段中,先后轉戰于香港、菲律賓等地。

    在香港方面,1941年12月8日開戰伊始,日軍航空部隊就搶得了制空權,由于步兵第228聯隊第10中隊中隊長若林東一中尉對225高地的果敢突擊,導致英軍全面放棄了九龍防線,只固守香港島。(但是第23軍司令官卻要把若林東一送上軍事法庭,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看這段歷史)第1炮兵隊隨后支援在敵前登陸香港島的步兵部隊,用24厘榴彈炮與15厘臼炮轟擊英軍堡壘,用15厘加農炮壓制英軍遠程火炮。英軍最終寡不敵眾,于開戰后第25日向日軍投降。

    表:香港作戰中的日軍炮兵部隊

    部隊名稱 火炮名稱 數量
    第1炮兵司令部
    山炮兵第38聯隊 41式7.5厘山炮 36
    獨立山炮兵第10聯隊 41式7.5厘山炮 24
    獨立山炮兵第20大隊 波(ボ)式山炮 9
    野戰重炮兵第12聯隊 4年式15厘榴彈炮 24
    重炮兵第1聯隊 45式24厘榴彈炮 8
    獨立重炮兵第2大隊 89式15厘加農炮 8
    獨立重炮兵第3大隊 89式15厘加農炮 8
    獨立臼炮兵第2大隊 15厘臼炮 12
    炮兵情報第5聯隊 測地、標定、音源 各1個中隊
    第3牽引自動車隊 卡車 32輛

    圖:89式15厘加農炮


    三十二,新加坡作戰中的炮兵

    對日本來說,新加坡相對于陸軍,正如珍珠港相當于海軍那樣是最重要的戰略目標,新加坡島東西長43公里,南北寬20公里,是世界有名的要塞島。其配備的要塞炮計38厘炮塔加農炮5門,24厘加農炮3門,15厘加農炮14門等共50余門,具有很強的防御能力。

    日軍炮兵部隊從1942年2月8日進攻開始就對位于曼塔依山、布奇特瑪高地的英軍指揮所進行集中炮擊,破壞了英軍的指揮系統。同時對英軍機場也進行了間隔壓制射擊,以干擾英軍空軍軍事行動的展開。

    新加坡作戰也是98式33厘臼炮第一次參加戰斗(就是硫磺島的來信中日軍使用的臼炮),特別是日軍步兵受阻于布奇特瑪高地前的敵堅固陣地時,獨立臼炮兵第14大隊及時趕來增援,在沒有火炮搬運車的困難情況下,以人工搬運,在敵至近距離上放列了3門臼炮,口徑33厘的炮彈飛過日軍一線步兵的頭頂,在前方數百米的英軍陣地爆炸,頓時地動山搖,極大的鼓舞了日軍的士氣,步兵趁著沖天的煙霧一舉占領了英軍的陣地。

    表:新加坡作戰中的日軍炮兵部隊
    部隊名稱 火炮名稱 數量
    近衛野炮兵聯隊與 90式7.5厘野炮 32
    野炮兵第5聯隊共計 94式7.5厘山炮 24
    91式10厘榴彈炮 16
    山炮兵第18聯隊 38式7.5厘野戰炮 12
    41式7.5厘山炮 18
    野戰重炮兵第3聯隊 96式15厘榴彈炮 24
    野戰重炮兵第18聯隊 92式10厘加農炮 16
    獨立野戰重炮兵第21大隊 4年式15厘榴彈炮 12
    獨立重炮兵第2大隊 89式15厘加農炮 8
    獨立臼炮兵第14大隊 98式33厘臼炮 16
    獨立氣球第1中隊 氣球 1個

    圖1:新加坡要塞 24厘顯隱炮

    圖2:加羅巴島 30厘短榴彈炮

    三十三,菲律賓巴丹半島要塞,克雷吉多島要塞作戰中的炮兵

    巴丹、克雷吉多作戰,是指1942年1~5月第14軍奪取該地的一系列軍事行動。該地區主要地形是茂密的森林,使得炮兵在偵察、測地標定、陣地變換上都極為不利。

    在巴丹要塞,美菲軍以步兵7個師,炮兵3個團為基干,共有以15厘加農炮20門為主力的火炮約200門。美菲軍向巴丹地區撤退時,日第14軍命令步兵第65旅團進行追擊。步兵第65旅團初期進攻還算順利,進入山岳地帶后卻變得舉步為艱,最后只能轉為原地防御,邊封鎖美菲軍陸路通道,邊等待援軍。

    步兵第65旅團的炮兵部隊以野炮兵3個中隊為基干,加上其他步兵火炮(指聯隊炮、大隊炮)共計僅約80門。以這樣的炮兵火力根本是不足以與美菲軍抗衡的,通過軍司令部的協調,不斷增加了炮兵兵力(見下表),再次進攻于4月3日開始,4月9日巴丹方面美菲軍即告投降。不得不說是拜強大的炮兵力量所賜,其實勝負在4月3日當天就已經決定了。

    隨后炮兵部隊計劃對隔了一條海峽的克雷吉多島要塞進行炮擊,但是由于4月6日第4師團在該島的成功登陸,并完全占領了該島,炮擊計劃便中止了。當初第14軍司令官計劃全部戰役只需要45天,最后打了123天。設想一下,如果沒有如此強大的炮兵力量,肯定需要更久的時間。

    表:巴丹、克雷吉多作戰日軍炮兵兵力

    部隊名稱 火炮名稱 數量
    第1炮兵司令部
    野炮兵第4聯隊聯隊與 改38式7.5厘野炮 40
    野炮兵第22聯隊共計 91式10厘榴彈炮 20
    獨立山炮兵第3聯隊 41式7.5厘山炮 24
    野戰重炮兵第1聯隊 96式15厘榴彈炮 24
    野戰重炮兵第8聯隊 92式10厘加農炮 16
    重炮兵第1聯隊 45式24厘榴彈炮 8
    獨立重炮兵第9大隊 89式15厘加農炮 8
    獨立重炮兵第2中隊 96式15厘加農炮 2
    96式24厘榴彈炮 2
    獨立臼炮兵第2大隊 15厘臼炮 12
    獨立臼炮兵第14大隊與
    獨立臼炮兵第15大隊共計 98式33厘臼炮 24
    獨立氣球第1中隊 氣球 1個
    炮兵情報第5聯隊 測地、標定、音源 各1個中隊
    第3牽引自動車隊 卡車 32輛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AV无码一道| 日韩系列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看| 欧洲精品久久久AV无码电影| 人成午夜免费大片| 久久五十路丰满熟女中出|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国产99青青成人A在线| 精品人妻中文无码AV在线| 不卡乱辈伦在线看中文字幕| 后入内射国产一区二区| 秋霞电影院午夜无码免费视频|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 在线高清免费不卡全码| 中文丝袜人妻一区二区| 99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99 | 国产在线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免费无码一区无码东京热| 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 少妇和邻居做不戴套视频|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国产精品爆乳在线播放第一人称| 国产女精品视频网站免费蜜芽 | 又粗又大又黄又硬又爽免费看| 四虎永久免费高清视频| 欧美巨鞭大战丰满少妇| 午夜免费无码福利视频|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翘臀少妇被扒开屁股日出水爆乳 |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成人精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剧情亚洲二区|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欧美成 人影片 免费观看|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漫画 | 狠狠色噜噜狠狠亚洲AV| 韩国三级理论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 国产毛1卡2卡3卡4卡免费观看| 公喝错春药让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