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孤獨癥是一種廣泛性的精神發育疾病,目前人們對孤獨癥的發病原因和特效治療方法都沒有一個確定的結論,人們就孤獨癥的不可知性,形象的稱孤獨癥為“精神癌癥”,由于它發病率高、治愈困難,這幾年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人們也越來越“談之色變”。 ![]()
家長勿把孩子性格內向扣上“孤獨癥”的帽子 但是,現在很多孩子家長對于孤獨癥的理解存在很多誤區,經常以為孩子不說話、性格內向就是患上了孤獨癥,其實性格孤僻、內向和孤獨癥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切不可把它們混為一談,把性格內向看成是孤獨癥,也不可把孤獨癥看成是性格內向,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F在我們就讓在鄭州康達能力訓練中心從事多年自閉癥教學工作的的張桂娥教授給我們講一下,如何區分性格內向和孤獨癥吧: 性格孤僻內向 現在的家庭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從小缺乏人際交往的大環境,像生活環境、家庭教育模式、父母夫妻關系、祖輩的過分保護都是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內向的原因。性格孤獨的孩子可能不善交談、內向,在人際交往中主動性差,多表現為被動的。他可能喜歡獨處,喜歡人少的、安靜的環境,喜歡逃避或躲閃。比如:一個5歲的小女孩,從小有爺爺奶奶帶大,特別乖巧不哭不鬧,也很少說話,經常自己玩,很少和人交流,家長懷疑孩子得了自閉癥,就帶她去咨詢,醫生告訴他們,孩子沒有得自閉癥,就是性格特別內向,因為從小被爺爺奶奶帶大,和爸爸媽媽缺乏溝通交流,才會造成孩子現在不愛說話、性格孤僻的情況。 孤獨癥 那什么是孤獨癥呢?孤獨癥也稱自閉癥,是發生在和童早期的一種涉及感知、思維、情感、智能及社會交往等多方面的發育障礙。孤獨癥有以下幾種明顯的表現: 1、孤獨離群,沉迷自我,交際困難。自閉癥兒童缺乏與人交往、交流的傾向。有的患兒從嬰兒時期起就表現這一特征,如從小就和父母親不親,也不喜歡要人抱,當人要抱起他時不伸手表現期待要抱起的姿勢,不主動找小孩玩,別人找他玩時表現躲避,對呼喚沒有反應,總喜歡自己單獨活動,自己玩。 2、言語障礙突出,難以正常語言交流。一般自閉癥兒童都伴有語言障礙,大都語言很少,甚至終生不語,并且即使有的患兒會說,也常常不愿說話而寧可以手勢代替。有的會說話,但聲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語重復一些單調的話。有的患兒只會模仿別人說過的話,而不會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交談。 3、興趣狹窄,行為刻板重復,反對環境變化。自閉癥患兒常常在較長一段時間專注于某種或幾種游戲或活動,如著迷于旋轉鍋蓋,單調地擺放積木塊,熱衷于觀看電視廣告和天氣預報,面對通常兒童們喜歡的動畫片,兒童電視,電影則毫無興趣,一些患兒天天要吃同樣的飯菜,出門要走相同的路線,排便要求一樣的便器等。 勿把性格內向和孤獨癥等同看待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知道了性格內向和孤獨癥雖然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但是它們之間還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我們的家長朋友在生活中只有和孩子多接觸、多了解、多溝通、多觀察,是可以發現孩子的問題所在的,才不至于給孩子的性格內向安上“孤獨癥”的帽子。 對于性格內向的孩子來說,如果孩子從小性格孤僻,很容易影響他們今后各種能力及智力的健康發展的,因此,家長應該從改變孩子生活環境、教育模式等方面入手,改進孩子的性格特征。自閉癥雖然在世界范圍內還沒有一個特效的治療方法,但是眾多案例表明,康復訓練對自閉癥兒童的恢復是有很大幫助的,很多經過專業訓練的孩子都已經步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行列,一旦發現孩子異常,就要及時就診,及時干預,才能為孩子贏得最好的治療時間。 本文來自廣州市神康心理疾病研究所,轉載請注明出處!
|
|
來自: 昵稱34179108 > 《待分類》